湖北科技学院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3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个、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门、
省级一流课程
2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省级精品课程
18门,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学校有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学实践基地320余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体育教育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药学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
:全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
全国性考试考点
: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
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
:爱尔眼视光学院、药学院
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小学教育
湖北省品牌专业
: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小学教育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园林、小学教育、网络与新媒体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
:药物制剂、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湖北省精品课程
:外科学、中国地理、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解剖学等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语言学习中心
2018年,学校获得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其中由白育庭教授和刘宗南教授分别主持的《基于国家卫生人才战略的全科医学人才“123”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基于“合作共同体”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一等奖。
2014年,学校学生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决赛特等奖;2015年,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与西南赛区特等奖;2016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电轨组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三等奖;2017年,获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总决赛三等奖;2018年,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30余项,其中获“全国互联网+智慧虚拟仿真临床技能大赛”团队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医药院校药学暨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年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和体育技能竞赛等赛事中取得全国二等奖以上成绩,1人入选湖北省创业类“长江学子”。
湖北科技学院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教学实践基地320余个、校企合作单位139家;先后与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14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
湖北科技学院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主持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87项,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7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39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46项。
湖北科技学院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湖北省“2011计划”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产业化创新团队1个、应用型研发团队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研究中心1个、咸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咸宁市研究中心(基地)2个;还设有咸宁研究院、医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油茶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湖北科技学院科研平台
|
机构性质
|
机构名称
|
审批部门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省科技厅
|
|
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
|
|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
|
|
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湖北省校企共建电机与控制系统研发中心
|
省科技厅
|
|
省工程实验室
|
材料辐射改性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省发改委
|
|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
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科技厅
|
|
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省文化厅、教育厅
湖北科技学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29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开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SpringerLink和EBSCOhost等中外文数据库33个。加入CALIS成员,实现网上联机编目,开展数字参考咨询、网上文献传递、手机图书馆等服务。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是由
湖北省教育厅
主管,湖北科技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登载高校最新教学、科研、管理成果;追求学术性、创新性、特色性和服务性,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重点报道学校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内容包括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个案报道、综述讲座、医学教育等。主要栏目有药学研究、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护理学研究、短篇报道、综述·讲座,被中国期刊网、首席医学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合作期刊。
创意主题
:扬帆远航,激情飞扬。
设计说明
:
1、校徽以“湖北”首字母“HB”为基础设计元素组合造型,有机融入昂扬前进的船帆,同时在船帆的中心,把科技的英文缩写字母“ST”,变形成一只飞翔的小鸟,突出湖北科技学院具有时代感的品牌形象;
2、整体造型恰似前进的帆船,承载光明与希望,寓意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也代表这湖北科技学院的勇往直前;
3、圆形的构图,象征和谐、美满,体现出一种凝聚力以及和谐的人文文化氛围。
学校校旗以蓝色为底色,图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组成,位于旗面中间位置。
湖北科技学院
精神文化
弘德、博学、敏行、敢先
“弘德”语出《华阳国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强调德行修养和教化,以德立身,以德报国,旨在注重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告诫师生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唯有弘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同时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旨在引领教师做到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引领学生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敏行”语出《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要求师生员工敏于思考,善抓机遇,勤于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敢先”语见《咏梅》(元·杨维桢)“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赋得方圆随规矩》(清·乾隆)“法着圣人用,敢为天下先”等,是“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的凝练,秉承了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豪迈气概,强调敢于担当,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努力争先,旨在引领师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意志,以鲜明的开拓意识和首创精神,抢占先机,干事创业,奋发有为,追求卓越。
《奋进之歌》
词:曹祥海
曲:叶颂东
揽月湖杨柳依依、英才荟萃。
比造诣,崇人文,尚科技,弘德博学求真理;
求真理,敏于行,敢为先,克难奋进创佳绩;
创佳绩,树理想,争朝夕,甘献年华参天地,
参天地,地。
现任领导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
|
党委副书记
|
|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鄢文军
|
|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李志雄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