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胃纳(risk appetite): 追求某目标或愿景的银行,由较为广阔基础下考虑而愿意接受的风险。对风险的正面或间接的含义,由于意愿多承担风险而多希望获取的报酬。风险容忍(
risk tolerance
):相对于要达成的目标而可接受的变化程度。 更侧重于风险原本负面与直接的概念,即可忍受的风险。
风险胃纳,较为上层较为广阔。 而风险容忍,较为落实较为具体。Risk Appetite-这个与
风险管理
有关而且颇重要的概念,近年来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
Risk Appetite 近来虽在
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上受到重视(包括券商与银行),但目前对于 Risk Appetite 作较完整定义的,应属 COSO 在其
企业风险管理
(ERM)架构中,所陈述的:「追求某目标或愿景的公司或个体,由较为广阔基础下之考虑而愿意接受的风险」。相对于其另一个名词,
风险容忍度
(Risk Tolerance),系指「相对于所欲达成之目标而可接受的变异程度」。在这样的架构下,Risk Appetite 是属于较上层与较广阔的概念,而 Risk Tolerance 就属于较为落实与较为具体的层次了。
但若是由 Appetite 的原始意义看来,其实较多是「主观」上的「食欲」的概念,也较接近 PWC 的顾问 Chris Matten 所谓,Risk Appetite 较接近对风险正面或间接的涵意,也就是考虑由于愿意多承担风险而多希望获取的报酬,而 Risk Tolerance 更侧重风险原本负面与直接的概念,亦即所可容忍的风险;而两者实为一体之两面罢了。所以若取这样的含义,依李三荣顾问提及 Risk Appetite 应翻译成「
风险胃口
」,或许更接近英文的原意。
risk appetite的翻译然而迄今为止,台湾(包括香港)一般的趋势大致是翻译成「风险胃纳」,其实风险胃纳的名词在实务界已经沿用一段期间了,可见一个翻译名词的约定成俗毕竟有其相当的影响力。不过,我仍旧存疑 Risk Appetite 这个名词近来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下商业化鼓励承担风险有关,所以如果翻译成胃纳,多强调一些风险的负面考虑,或许也有其提醒功能。毕竟看到山珍海味或尝了开胃菜(Appetizer),虽然胃口或许大开,却也可能伤了肠胃。当然,是否可能有
金融机构
拥有者或经营者患了暴食症(Bulimia)或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恐怕还待验证。
大陆目前对于 Risk Appetite 较为正式的翻译是
风险偏好
,这样翻或许较强调主观的层面,但较大的问题是经济学上已有个 Risk Preference 的专有名词,其与 Risk Appetite 的概念并不相同,一般又已经习惯翻译成风险偏好,二辞一译难免会有所混淆。
为什么 Risk Appetite 的问题在风险管理上相当重要?
这几年风险管理的专业发展多半以客观的风险评估为主(包括
新巴塞尔协议
中的许多风险评估规范或是
风险值
概念的发展),然而金融机构决定究竟要承担多少的风险或是如何承担风险,却相当程度上有其主观的考虑,风险管理是否可以落实到由董事会积极参与
公司治理
的层次,也可以透过 Risk Appetite 这个桥梁来加强。新巴塞尔协议的规范虽是强调风险管理,但基本上仍是偏重监管机关的考虑为主,仍未考虑
策略风险
与
声誉风险
,但若由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角度,这两种风险却是必须认真面对与选择的,而如何决定其如何与愿意承担策略风险与声誉风险,
Risk Appetite 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1]
-
↑
谈“风险胃纳”或“风险胃口” 沈大白
本条目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
第一性原理
-
康波周期
-
费斯汀格法则
-
番茄工作法
-
效率
-
质量管理体系
-
单独海损
-
信息茧房
-
医药分开
-
变异系数
-
奶头乐理论
-
蘑菇管理定律
-
猴子管理法则
-
情绪ABC理论
-
垃圾人定律
-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
破窗效应
-
INFP
-
SWOT分析模型
-
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