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隋朝独孤皇后,不仅与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还和佛教发展有着大联系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284,阅读时间:约7分钟
前段时间热播的《独孤皇后》以及《独孤天下》,可谓是狠狠地赚了一把观众的眼球。在封建古代,男子三妻四妾稀松平常,女子地位低,不得不接受丈夫纳妾,也早已成为常态。然而,这位名满天下的隋朝文献独孤皇后,却有魄力做到,和身为皇帝的杨坚“一生一世一双人”,她的人生,也成为了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一、充满传奇色彩的独孤皇后
提起独孤皇后,相信很多朋友都顿时有了兴趣。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都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她们三姐妹,用自己的经历谱写了时代的传奇故事。大姐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二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而最小的那位妹妹,则是嫁给了杨坚,与夫君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开创了隋朝,被封为文献皇后。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与佛教发展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正是隋朝隋文帝杨坚的唯一一位皇后,独孤伽罗。
当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若干年后,他们创立了一个新的帝国——隋朝,成为了统治阶层尊贵的人。也自然没有想到,因为二人对佛教共同的默契信仰,也大大助推了佛教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独孤伽罗与佛教的渊源
独孤伽罗这个名字,乍一听上去,就感觉佛教意义非常浓厚。“伽罗”这个词,最初是从经文中流传来的,原意是指一种香木名字,谷响集七记载:“伽罗翻黑,经所谓黑沉香是矣。盖昔蛮商传天竺语耶,今名奇南香也。”可见,伽罗这个词用作名字,也是基于其父母对佛教经文的了解之上,所传达的一种美好愿景。
在历史电视剧里,伽罗的两个姐姐,一个叫般若,一个叫曼陀,虽然无从考究,但也毫不违和。而文献皇后的名字是有史料记载的。同时在史料记载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独孤皇后素来喜爱佛教,常年信仰佛学,甚至在去世后,她的追号都是“妙善菩萨”。
深究佛教的发展和普及,隋朝建国则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独孤皇后与杨坚相濡以沫,她也对“开皇之治”有着奇功,甚至与杨坚并称“二圣”。
三、为什么隋朝会这么重视佛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隋朝会这么重视佛教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统治者的个人原因。统治者的思想价值观怎样,无形之中也会在统治过程中传递出去。除了独孤皇后是一名坚定不移的佛教信奉者之外,隋文帝杨坚,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佛教信奉者。
杨坚本身就是出生在一个佛教气氛非常浓厚的家庭,父母信奉佛教,其父杨忠相传还鼎力捐赠寺庙;他还有一个小名,叫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勇猛”。杨坚早年的成长经历,也是和寺院有着紧密联系的。根据《隋书•高祖本纪》记载:“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也就是说,他是被一名尼姑抚养,直到十三岁。受早期的生活经验背景影响,也决定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坚定不移。
佛教自从南北朝以来,就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大势所趋。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无比提倡佛教的政策统治,是在此基础上大力助推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或许有朋友会疑问,明明佛教这时候已经得到发展了,还要将功劳归功于杨坚夫妇呢?笔者认为,虽然佛教发展是大势所趋,但统治者的态度更是尤为重要。
倘若不信,可以参见汉武帝时期的“焚书坑儒”,任儒学发展得再好,统治者不支持,各种方式打压,那么距离衰颓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换句话说,杨坚夫妇作为统治者,给佛教发展莫大的支持,也是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佛教发展与复兴。
因此这也就到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隋文帝为什么会心甘情愿推崇佛教呢,仅仅是因为个人信仰吗?当然,这和他作为统治者的身份与立场息息相关。隋朝统一之后,迫切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来作为工具巩固新生的王朝政权。虽然看似杨坚大力扶持佛教发展,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前提:佛教必须要服从于皇权。正如史料记载他言:“朕位在人王,绍隆三宝,永言至理,弘阐大乘。”由此可见,他就是以人皇的身份和立场进行的,要求佛教得到传播后,就要为统治阶层服务。
佛教是一种信仰,放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来看,也是一种绝妙的武器,能够为我所用,就应该大力发扬。但佛教的传播,是基于统治者个人也信奉的基础上的,如此来看,倒也有着极妙的双重作用。同时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看待历史也应该辩证看待,虽然隋文帝大力助推了佛教发展,但后期过于放纵“崇佛”而变成“佞佛”,则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可见,万事皆应有度。
参考资料:程凯丽《隋文帝与佛教》、杜斗城 吴通 《隋代独孤皇后与佛教关系述论》《敦煌遗书中隋独孤皇后施造“一切经”及有关问题》
原标题:《隋朝独孤皇后,不仅与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还和佛教发展有着大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