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总体评价足协u23政策的利弊?

关注者
11
被浏览
6,804

6 个回答

先从之前的联赛U23政策开始说起:

23岁,就算不计改年龄这档子事,也是一个球员应该踢出来的年龄了。

看看世界足坛的一流球员,23岁基本都已经能在各自俱乐部立足脚跟,最差也是超级替补的席位。

而如果要通过政策才能上场,本身只能说明能力不行。

那实际我们国内联赛来看,有能力踢上比赛的,像黄紫昌,陈彬彬,韦世豪之类的,本来他们不需政策保护,

并且由于他们就是同龄里最好的那几个,有了这个政策,反而不用更努力的提高自己了。

想想本来还要跟老队员竞争,现在有政策保护,总归能上场的。混几年老队员退役了,也就自然上位了。至于是踢全场,还是第90分钟上场完成任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躺着就能把钱赚了,那还拼命干嘛。

而那些本身就能力不足的,面临的情况就更差了。

联赛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首发登场,开赛20分钟被换下,或者第90分钟替补上场,球都没碰比赛就结束了。

我觉得这种登场方式简直是种羞辱。

或许有人受到羞辱以后,会奋发图强,但看直播或者现场时,更多的是这些U23球员的迷茫和无奈。

再想想,等这些没有踢出来的,超过23岁以后,由于3个替补名额很可能被U23占据大部分或全部,那你要想踢上球,只能去竞争主力位置。这在联赛至少第一集团的球队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球员要么板凳坐穿,要么考虑转会到中下游或下级联赛球队,或许也就是唯一出路。

那我们回到原点,U23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男足整体水平,显然是不存在的。

剩下的,大概也就是让这批球员,在近两届的亚运奥运会上,有限度的,稍微占据一些比赛经验上的优势。从今年的亚运会来说,我是觉得,有没有这个政策,结果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那再看现在的U23新(jun)政(xun),你要放在13岁的孩子身上,或许还能提高一下意志品质。都23岁的大老爷们了,怕是这批球员,每个人心里都是无数句MMP。

这时我突然想到,我们历届足协,倒是出过不少如此先(s)进(b)的政策,比如抽牌决定名次,输球才能保级,客场进球算两,头球进球算两。这么看起来,U23新政,连奇葩TOP10都排不进。心里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