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马研院简介 马研学部 习研中心 马研院领导 研究人员 人才培养 课题研究 通知公告 图片轮显 马研院工作动态 成果快递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系列论坛
著名专家学者 马研院创新工程信息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外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与党建 科学无神论 经典语录 期刊与年鉴 学会与中心 著作推荐 理论动态 热点评论 思想争鸣 国情调研 人物故事 ENGLISH 站内搜索
2023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和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届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在中国桂林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国、越南和老挝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三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第十届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在桂林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点思考》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二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能够不断创造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和平型的文明形态,并创造着真正的民主性文明。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谢明俊博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安全、国防建设、对外关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各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人才强国等问题上均形成了规律性认识。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谢明俊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副院长康拉曦·乔本潘博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紧迫、需要全面深入和长期进行的革命事业,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激烈斗争,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完善和解决,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老挝经济与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康拉曦·乔本潘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化伦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深刻阐释。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推进现代化提供一个新方案,相信对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所启发。本届论坛围绕大家共同关注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化伦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此次学术论坛,我们荣幸邀请到中国、越南和老挝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莅临指导,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对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问题开展讨论,相信本次论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及交流,将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律和认识,闯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在开幕式上致辞
今年是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创立十周年,论坛各主办方和参与方高度评价论坛创建十年来的重大意义和丰硕成果。各方认为,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创办十年来,紧跟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改革的时代步伐,围绕各国党代会最新精神、各国领导人思想和各国理论创新成果,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理论研讨,形成了一系列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发展前沿的会议成果,极大地增进了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及社科学界的团结共识。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谢明俊指出,社会主义国际论坛为越南、中国、老挝三国学术机构提升资政能力、加强学术交流、深化团结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副院长康拉曦·乔本潘高度肯定了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的重要贡献与历史意义。论坛播放了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十周年纪回顾短片,论坛创始人之一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越南社会科学院教授范文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教授程恩富,论坛创始人之一、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侯惠勤研究员发表视频贺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研究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最高原则和根本保障。
中纪委原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庭大研究员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所长阮春强博士在《世界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进程》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当前社会主义国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越南和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有许多可交流与合作的内容。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所长阮春强博士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社会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吴沙万·天特翁萨在《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持续发展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主旨报告中提出,老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运用马列主义、凯山·丰威汉思想来创建国家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推动国家经济基础逐步迈向工业化、现代化。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社会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党组成员 吴沙万·天特翁萨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研究员在《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言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两种不同文明形态之下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吸收了资本主义中先进的文明成分、剔除其落后的、腐朽的文明成分,又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为先进的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遵循。
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副所长陈俊峰博士在《现代化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特征》的发言中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进程,其基本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副所长陈俊峰博士作大会发言
老挝经济与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潘翁萨·康班亚在《在国际融通中开展党建工作和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的发言中提出,老挝人民革命党高度重视并全力满足各阶段国内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在创新创造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的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不断吸取各友好国家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现代化的经验。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潘翁萨·康班亚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的民主观》的发言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民主观,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基础上发展的,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作大会发言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宋森·塞雅翁在《文化发展在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总结了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特色与发展经验,尤其是老挝人民革命党依法保护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宋森·塞雅翁作大会发言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宪平教授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几个问题》的发言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有了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宪平教授作大会发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政治社会哲学研究室武氏秋恒研究员在《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发展》的发言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从而确保实现人类幸福、国家繁荣、和平进步的发展目标。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政治社会哲学研究室武氏秋恒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世英博士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信心,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世英博士作大会发言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制度体系、丰富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意蕴、昭示了社会主义文明广阔的发展前景。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作大会发言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六观”彰显文化自信》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六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彰显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文化自信,提供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观念引导。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作大会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轩传树研究员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新叙事》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在方法论上重在“第二个结合”,在思想理论上旨在挖掘中国文化智慧,以解决我们现代化中的特殊问题和世界现代化中的普遍问题,从而在实践上真正解决我们“强起来”的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轩传树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及其世界意义》的发言中指出,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教授作大会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凡教授在《中国式现代化为后发国家民族复兴提供道路选择》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西方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西方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凡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康晓强教授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与世界文明转型》的发言中指出,从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视野探讨世界文明转型的发生之可能性空间和可行性路径,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解和把握。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康晓强教授作大会发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南部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富文翰博士在《<共产党宣言>以及越南民族问题的解决》的发言中指出,越南共产党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立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到越南的具体实践中,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推动越南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南部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富文翰博士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建刚研究员在《科技革命视阈下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发言中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酝酿的今天,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要真正实现,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科学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建刚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玉梅教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玉梅教授作大会发言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红群副教授在《让“经济强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经济逻辑》的发言中指出,“让经济强起来”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首要目标,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是实现“经济强起来”的长远路径。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红群副教授作大会发言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党组成员坎鹏·提姆达礼博士在《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老挝团结、民主、公平和文明的社会》的发言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党和全体老挝人民的崇高目标和理想,建设一个团结、和谐、民主、公正和文明的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老挝特色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党组成员坎鹏·提姆达礼博士作大会发言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秦法教授在《越南国家治理的历史沿革、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的发言中指出,党领导国家治理是确保越南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越共根据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不断调适对国家的领导方式,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思想资源。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秦法教授作大会发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越南哲学史研究室副教授黎氏兰在《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价值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性》的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原理、越南的实践和当前越南共产党的新认识,为越南确立新国家价值体系的任务、原则和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南与实践方向。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越南哲学史研究室黎氏兰副教授作大会发言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翁德安·拉萨翁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政治思想工作中运用凯山·丰威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发言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将凯山·丰威汉思想运用到政治思想工作领域,通过发展现代科技,推动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翁德安·拉萨翁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主任潘金娥研究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越两国的比较及其重要意义》的发言中指出,中越两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两国的现代化代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也体现出与西方现代化所不同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主任潘金娥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文教授在《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国特色》的发言中指出,老挝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本国显著的特色,一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定向革新路线,二是深入推进工业、农业、科技现代化,三是致力于减贫脱贫,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五是深化理论创新。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文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室主任贺钦研究员在《古巴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经验与启示》的发言中指出,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人民在古巴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开创了一条古巴本土的、可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理论创新、人民至上、科学发展、斗争开拓与国际团结,是古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与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室主任贺钦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研究员谢富荣在《关于越南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若干思考》的发言中指出,越南必须积极主动创新、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攻坚克难,抵御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越中关系与中国外交研究室谢富荣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朱美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四维向度》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高度,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温度,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深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广度。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朱美旭同学作大会发言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本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一致认为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界的交流互鉴对推进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会后,三方团长就2024年将在老挝举行的第十一届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的主题、时间、地点等进行了商议并达成初步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 贺钦、刘向阳、盖琳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