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个回答
这部片子拍的中规中矩,但是其中折射出的很多问题让人反思。
一个黑人立志要到房地产业。这部电影已经把一个致富的逻辑呈现的清清楚楚。
先从房产中介做起积累资本,然后发现有合适的房子自己买下来,钱不够通过银行贷款,然后将房子出租。如果房子不好租就装修,这样就会提高出租率。
这样周而复始,一轮一轮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地积聚。而且我注意到他买下房产很少卖,以出租为主。
当年我从单位内出来,发现有人这么做时好后悔,这么好的一条财富之路就这样错过了。
而且西方人的商业意识真的非常高,当伯纳德买房时提出让房东先降价,到十月份他将降价的部分给房东,房东巴克马上说:“你是在找我借钱,我为什么要借给你?”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真是没错。
西方人进入商业社会时间比中国长,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一套体系。
他们谈生意是非常严谨的用到数据,我投资多少,多长时间能收回本金,如何判断市场前景,我能得到什么回报,非常科学。而这中间只要稍有停顿就会让人觉得不专业。
而中国人谈生意我很少听到这么说的,大量时间是在说别的,真正谈到正题的时间相当短,几乎就是报价还价再报价这样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但是真正专业的数据很少。真正的功夫都下在谈判外,要自己去了解所有的信息,否则就要吃大亏。
西方人一切都可以在桌面上谈,谈利益特别透彻,这中间没有感情可言。伯纳德和他的第一个白人合作者巴克并不认识,两人合作连正式合同都没有,但两人对利益的认识高度一致,合作的异常顺利。
巴克一下子提出利润五五分,他不在乎很多时候签合同需要他出面才行,因为他是白人。而伯纳德当然知道两人合作没有正式合同会冒相当大的危险,但五五分的利润太难得了,机会转瞬即逝。
规矩只能束缚大部分人,而巴克和伯纳德是知规则又不墨守成规的人。
中国人在关键的利益所在却喜欢避而不谈,谈多了怕伤感情,都喜欢说我不会亏了你的。
而西方人越谈利益关系越好感情越深,他们的感情恰恰是通过谈利益谈的彻底培养起来的。支支吾吾谈不清楚让他们觉得莫不是你心中有鬼。谈的明明白白会让他们有信任感,觉得这个人真靠谱,有长期合作的可能。
中国人特喜欢藏着掖着,一谈利益就觉得生分了。越谈越觉得人心凉薄,世事冷漠。觉得这完全是唯利是图嘛,算的这么清清楚楚,以后怎么长期合作。
而伯纳德最好的合作伙伴乔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黑人,但乔说:“我不信任白人也不信任黑人。”
但是他们是对方最好的合作者,利益分的清清楚楚,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
乔出身豪门,有着广阔的人脉关系网,而且他的母亲曾从事房地产。从小的家庭教育让乔对房地产知之甚深见解独到。
伯纳德出身贫寒踏实稳重,野心勃勃,-路走来都靠自己稳扎稳打,一心猛扑房地产,对这一行了解的透彻深刻。
两人优势互补,财富源源不断。
最后乔答应和伯纳德一起买银行真的是因为感情吗?
也许有一丝感情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对利益看法站在了同一高度。
做为黑人他们已实现了美国梦,财富完全足够,但他们知道这远远不够,黑人在政治上没有地位。
为什么只有白人才能拥有银行?这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拥有政治地位的标志。
当年他们合伙买下银行租住的大楼,伯纳德原来很难预约的白人银行人员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
如果买下银行更是打开了财富的大门。买房贷款出租这整个的环节,银行必不可少。伯纳德说银行不贷款给黑人,黑人无法创业,就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无法摆脱贫困。
如果他们打通了银行这个环节,财富会暴增,整个财富运转链中最关键的一环落到了自己手中。
中国有一部影视剧《乔家大院》,乔致庸想实现汇通天下的理想,孙茂材说国之利器不可示人,足见银行的重要性。而正是汇通天下的成功使乔致庸构建起自己的金融帝国。
今天是银行家,明天是部长,这话绝非空穴来风。
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尔森、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部长雅各布.卢都、特朗普政府的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都是银行家出身。
这两个黑人因为他们的雄心勃勃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当时美国最有钱的黑人。他们在政治上的冲击虽然失败,但是……
2001年美国产生了第一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2005年美国有了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赖斯,2008年美国有了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
历史的脚步从不会因为肤色种族而停顿,它属于每一个为此努力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