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的粘着性动词范畴标记》,(与李旭练、侬常生合作),《民族语文》2014年第6期;
《汉台语的关系与汉台民族的关系》,包茂红等《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濒危语言保护中的分工与合作》,《民族翻译》2014年第4期;
《中泰之间的族群互动——历史与现状》,《成都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泰国家族制度演变及其启示—基于庇护关系分析》,(与杜洁合作,第二作者),《人民论坛》2013年第29期;
《泰语壮语名量词比较研究》,《民族语文》2012年第4期;
《佯僙人的丧葬仪轨及其文化内涵》,《百色学院学报》第24卷(2011年)第3期;
《泰语里的汉语借词“是”》,《民族语文》2008年第1期;
《木佬语》,《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
《蔡家话》,《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
《泰语的指示词》,《民族语文》2006年第6期;
《东南亚大陆地区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6期;
《蔡家话概况》,《民族语文》2004年第2期;
《壮语量词的语法双重性》,《民族语文》2003年第6期;
《语义成分的叠加——从文昌话亲属称谓看语言接触的一种方式》,《民族语文》2002年第3期;
《傣语tsaang “匠人”的动词化过程》,《民族语文》1997年第6期;
《侗语和佯僙语的一个语序变化》,《民族语文》1997年第3期;
《汉语“哥”字借入佯僙语所引起的变化》,《民族语文》1996年第6期;
《侗台语的判断词和判断式》,《民族语文》1995年第3期;
《傣语的短元音高化现象分析》,《语言研究》1994年第1期。
三、译文:
《羊黄话纪略(一):导论与音韵》,《李方桂全集2·侗台语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6;
《羊黄话纪略(二):语料》,《李方桂全集2:侗台语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6;
《羊黄话纪略(三):词汇》,《李方桂全集2:侗台语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6。
四、其他:
《泰国影视剧凭什么吸引观众?》,《中国艺术报》,2011.08.26。
《濒危语言研究不能靠编故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