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青州即为古九州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为泰山,泰山和大海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青州。
2000多年前的汉初设青州刺史部,拉开1000多年青州作为山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序幕,历为州、郡、路、府所在地,直到明初山东首府迁至济南。悠久的历史,为青州留下了瑰丽丰富的文化遗存。古城内现存古街巷120多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其中,北门大街、偶园街、东门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街巷,漫步其中可以尽情感受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具有800年历史的昭德古街,一直保持原有历史格局,两边古老的民居和商铺错落有致,出檐的梁柱和弯脖的斗拱,古老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木门,依稀可见当年这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这条街,200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还有全国仅存的三大元代真教寺之一青州真教寺,始建于元大德六年,早在元代就被封为官寺。远看像中国古式建筑,近看又处处有着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印痕。寺内有明朝朱元璋题的“百字赞”碑。朱元璋之所以对伊斯兰教这么尊崇有加,是因为当时的开国功臣有很多的回族将军,像常遇春、胡大海、穆英等,他们为明朝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始建于宋仁宗年间的万年桥俗名北大桥,位于古南阳城北门外。明万历年间,青州知府卫一凤和益都知县刘善浩主持进行了重建,希望它万年不坏而取名“万年桥”。从万年桥北端沿南阳河一路东行,就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复建的宋城,沿南阳河两岸铺开,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青砖灰瓦,古色古香,道两旁也分布着“非遗”展演,如山东快书、青州磋琴、满洲八角鼓、青州花毽等,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汉、回、满等多个民族、2万多原住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隆盛糕点、金城药铺、鲁味居等400多家老字号和特色店铺,100多种青州府传统名吃,延续着海岱都会的繁华。著名的穆斯林传统食品刘蒙汗家烧饼、梅穗粽子、老汤牛肉、东关烀糕、东关粘粥等现已被列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特征,不仅铸就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和谐共处、一城而居的独特景观,也赋予了青州文运昌盛的风骨与机缘。这里,先后走出了800名进士,12名状元,国内罕见;北宋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先后知任青州,惠及青州百姓;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赵明成夫妇在青州居住10余年写诗填词,硕果累累,蒲松龄更是与青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基于历史的担当,青州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工程。以敬畏的心情叩问历史,以坚定的决心保护古迹,以认真的态度还原旧貌,期许通过匠人营国,再现古城风华,再续古城文脉。
2013年底,青州市正式启动“古城游”,每逢节假日古城内游人如织,今年“十一”假期共接待游客80.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