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学校类别
- 艺术类 [36]
- 学校特色
-
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级单位
[39]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39]
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 [39] - 主管部门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4] [75]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李必友 [20] [64] 、 院长:尹晓东 [64]
- 本科专业
- 28个(截至2024年5月) [24]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截至2024年5月) [28]
- 硕士点
-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截至2024年5月) [28]
- 国家重点学科
- 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截至2024年5月) [24]
- 院系设置
- 10个院系(截至2024年5月) [24]
- 校庆日
- 10月23日 [74]
- 院 训
- 德艺双馨,继往开来 [73]
- 院校代码
- 10049 [43]
- 主要奖项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9、2018) [60]
- 知名校友
- 张艳萍、肖笑波、顾卫英、吴素真 [70]
- 学生人数
- 2402人(截至2024年5月) [1]
- 教师人数
- 278人(截至2024年5月) [1]
- 占地面积
- 5.43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5月) [44]
历史沿革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原中国国民党青年军208师四维戏剧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艺部接管,改名为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平剧实验学校
。
[42]
次年1月28日,在平剧实验学校基础上,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
。
[39-40]
1954年全国撤销了大行政区,同年8月,东北戏曲研究院的戏曲学校划归北京戏曲学校,当时定名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学校沈阳分校"。简称为"中国戏曲学校沈阳分校"。1955年1月4号,中国戏曲研究院改组,学校被划分出来,独立办学,归中央文化部直接领导。从那时起,正式命名为"中国戏曲学校"。这个时候的校长是晏甬先生。
[42]
1956年8月,学校搬到宣武区里仁街3号
。
[45]
“
文化大革命
”时期,学校停课。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10月,学校改制升格为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的名称正式开始使用。
[42]
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后更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
。
1977年2月,正式恢复中国戏曲学校建制。
[46]
1985年,学院表演系和音乐系的中专部合并,成立了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
[2]
[42]
2000年,划转北京市。同年迁至丰台区万泉寺400号。
[1]
[42]
2022年1月,中国戏曲学院14日在京宣布2022年学院计划招收本科生455人,其中表演系将新增上党梆子、山西蒲剧和青海平弦戏3个国家级“非遗”剧种并首次招生。
[23]
办学条件
系别
|
专业(方向)
|
---|---|
京昆系
|
表演(京剧表演)
|
表演(昆曲表演)
|
|
表演(京剧器乐)
|
|
表演(昆曲器乐)
|
|
表演系
|
表演(多剧种表演)
|
表演(多剧种器乐)
|
|
表演(戏曲形体教育)
|
|
导演系
|
戏剧影视导演(戏曲导演)
|
音乐系
|
音乐表演(民族器乐)
|
音乐学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制作)
|
|
录音艺术(音响艺术设计)
|
|
戏曲文学系
|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学)
|
舞台美术系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曲舞台设计)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灯光设计)
|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装造型设计)
|
|
服装与服饰设计(戏曲服装设计)
|
|
动画
|
|
视觉传达设计
|
|
数字媒体艺术
|
|
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
|
艺术管理(国际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管理
|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参考资料:
[26-27]
|
类别
|
学科名称
|
---|---|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
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动画、艺术管理、音乐表演、服装与服饰设计
[24]
|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
[24]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
戏曲、音乐、舞蹈
[5]
|
北京市重点学科
|
戏剧戏曲学
[1]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类别
|
教师名称
|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陈琪、李威、李艳艳、舒桐、颜全毅等
[7-8]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沈世华、钮骠等
[62]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李艳
艳等
[63]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
戏曲导演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
裴福林
|
2007
年
[47]
|
戏曲研究与写作教学团队
|
谢柏梁
|
2008
年
[48]
|
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2009
年
[49]
|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仅部分列举
|
类别
|
学科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戏曲主修剧
目
[54]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中国京剧经典剧目鉴
赏
[53]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剧影视导演
[24]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24]
|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
传统经典舞台设计
[50]
、
主修剧目
[51]
、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
等
[52]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点
|
戏剧与影视学
[24]
|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表演
[24]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由文化部主持审定的包括戏曲表、导、音、美、创作、史论等在内的12本戏曲教育大系教材填补了戏曲教育长期无系统教材的空白,为上海市、山东省、山西省等全国戏曲院校首选教材
;
[55]
谭元杰副教授主编的《
戏曲服装设计
》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朱维英教授主编的《
戏曲作曲技法
》列入北京市级精品的教材建设项目。
[1]
[9]
学院开办有“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自1996年至2024年,学院已成功举办过六届“青研班”,所培养的229名学员囊括了以京剧为主体的15个剧种当代优秀青年演员
。
[56]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
2009
|
创新型中国京剧表演人才本科培
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
第六届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
|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北京市人民政
府
[49]
|
||
2014.8
|
第二届全国学生京剧
演员电视大赛
|
2名金奖
|
中央电视台
|
4名银奖
|
|||
8名铜奖
|
|||
4名“园丁奖”
|
|||
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
|||
2014.8
|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
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
|
金奖1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
优秀表演奖1人
|
|||
2016.12
|
“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
——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
|
《朝金顶》《神亭岭》《四平山》《火烧百凉楼》
四出剧目入选
|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
会
[57]
|
2017.2
|
京津冀地区武功武戏
表演人才培训展演
|
7名“最佳表演奖”
|
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
会
[58]
|
1名“优秀表演奖”
|
|||
11名“优秀技巧奖”
|
|||
学院获“组织奖”
|
|||
2017.5
|
《朝金顶》《收关胜》入选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剧目
|
全国唯一入选院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部
[59]
|
2018.4
|
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
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
成果奖一等奖
|
北京市人民政府
[11]
|
2018.4
|
戏曲舞美实践教学课程体
系建设的探索与应用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
成果奖二等奖
|
北京市人民政府
[12]
|
2018.4
|
从“零件教学”到“成品教学”的创新实践
|
北京市人民政府
[12]
|
|
2018.4
|
服务国家传统文化复兴战略,构建戏曲
|
北京市人民政府
[12]
|
|
2018
|
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
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
|
第八届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
[60]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据2024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港澳台地区及中国以外23所大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交流方面的合作关系,如美国
宾汉顿大学
、美国艺术大学、英国塞萨克斯大学、英国
奥斯特大学
、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俄罗斯
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
、俄罗斯
列宾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高等戏剧学院、韩国
首尔艺术大学
、日本樱美林大学以及
中国香港演艺学院
、
中国台北艺术大学
、
中国台湾戏曲学院
等
。
[71-72]
2009年11月,学院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共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戏曲孔子学院,培养了各国留学生千余名,多次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演出活动。
[1]
学术研究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一级学会
|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
、中国戏曲导演学会
|
研究基地
|
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
地
[61]
|
校级研究平台
|
戏曲研究所、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戏曲文献研究所、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传统戏曲与陶艺研究所等校级研究平台
[1]
[13-15]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
戏曲艺术
》是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以发表戏曲研究理论文章为主的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来源期刊,设置戏曲评论、戏曲教育、戏曲文学、戏曲人物、剧坛巡礼、学术文章、古典文学等栏目。
[16]
校园文化
-
校旗
校旗旗面色为红色,中心为学院中文校名全称,字体为隶书,颜色为黄色。校旗尺寸标准,通用国旗标准所有尺寸。校旗在学院举行隆重仪式或大型活动时按学院规范使用。
[74]
行政管理
历任校长姓名
|
任期
|
历任书记姓名
|
任期
|
---|---|---|---|
1950—1951
|
晏勇
|
1955—1958
|
|
王瑶卿
|
1951—1954
|
史若虚
|
1958—1966
|
晏勇
|
1955—1961
|
李文
|
1979—1983
|
萧长华
|
1961—1966
|
刘亚明
|
1983—1986
|
史若虚
|
1978—1983
|
俞琳
|
1986—1987(代理)
|
王荣增
|
1983—1986
|
孙松林
|
1988—1996
|
俞琳
|
1986—1989
|
刘胜利
|
1996—1996
|
朱文相
|
1989—1996
|
杜长胜
|
1998—2006
|
周育德
|
1996—2001
|
王民忠
|
2006—2006
|
杜长胜
|
2001—2012
|
张凡
|
2006—2014
|
巴图
|
2014—2019
[21]
|
龚裕
|
2014—2021
[22]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
[65]
|
校园环境
中国戏曲学院校园风貌
(4张)
新校园在规划设计时突出了戏曲教学的使用功能,在布局上分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及后勤服务区,具有 大、小剧场、影视制作中心、录音棚、体育馆等在内的教学实践实习场所,能够满足现有在校生教学实践需要。在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上布置了前区广场、雕塑、教学主楼、图书馆、中心绿地、宿舍等主要建筑,校园中各类建筑围成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富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典 雅的建筑艺术风格。
[44]
校友情况
校友姓
名
[70]
|
校友成就
[70]
|
肖笑波
|
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
张艳萍
|
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豫剧节表演金奖获得者
|
顾卫英
|
第二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
陈丽宇
|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文联“文艺出新人”大奖赛戏曲组“全国十佳”“CCTV·越女争锋”全国越剧青年演员挑战赛“十佳金奖”
|
吴素真
|
第二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梆子十大青年领军人物第一名、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河南省第三、五、六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一等奖
|
刘雯卉
|
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者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所获荣誉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10年4月
|
荣获第29届奥组委、共青团中央、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联合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34]
|
2010年5月
|
活动组织贡献奖
[35]
|
2013年
|
获批“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
|
2014年
|
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戏曲学院的协议。
[3]
|
2016年
|
获批“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级单位”
|
2018年11月
|
学院京剧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4]
|
2021年3月
|
荣获北京号最具传播力
奖
[68]
|
2023年2月
|
荣获2022年度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奖
[33]
|
2024年1月
|
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
”
[67]
|
第八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多幕剧类别金奖”
[67]
|
|
2024年4月
|
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获三等
奖
[66]
|
统计截至2024年5月,仅部分列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