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消费互联网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互联网类型

主要特征

播报
编辑
消费互联网以提供个性娱乐为主要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眼球,但由于其服务范围的局限性,以及未触动消费者本质生活,也易导致其迅速淹没于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
消费互联网依托于强大的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样化的移动终端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行业出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并形成各自的生态圈,奠定了稳定的行业发展格局。 [2]
1、媒体属性,消费互联网是由自媒体、社会媒体、以及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2、产业属性,消费互联网是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的。
这些属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以及消费体验等。 [3]

商业模式

播报
编辑
消费互联网以“眼球经济”为主,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有效信息的提供来获得流量,从而通过流量变现的形式吸引投资商,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等都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他们面向C端用户提供产品和体验,并借助聚集起来的巨大流量,直接(游戏付费等)或者间接(广告等)地获得收入。 [4-5]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先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由一线城市用户向农村用户普及。
消费互联网的市场竞争格局和产业格局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仍以电商为例,在B2C市场,2017年,天猫与京东两大巨头占据了八成以上的份额,双寡头格局明显。近几年,阿里巴巴、京东GMV(成交总额)增速开始放缓。2017年春节,腾讯微信用户月活超10亿,已经覆盖绝大多数人口,可以说除了婴幼儿以及七八十岁老人,腾讯基本把中国人口的流量池给榨干了。 [1]
但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仅增长3.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这意味着消费互联网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百度、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消费互联网巨头的扩张脚步也开始放缓。 [1]
消费互联网
人口红利结束之后,消费互联网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各线上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天花板。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互联网逐渐由消费向产业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基于现有技术,进行 产业互联网 和消费互联网的结合,用产业互联网提升产业的效率,来改善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 [1] [4] [6]
随着用户、数据和支付的统一,未来的创业趋势,将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零界时代”已经来临。 [4]

企业合并

播报
编辑
一大批消费互联网垂直领域企业合并,如 滴滴 和快的、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等,标志着行业发展已到一定阶段,开始从深度整合走向成熟。 [4] [7]
主词条: 中国互联网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