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是我们很多人的启蒙唐诗。小时候背唐诗,多是因为家长老师的要求,并不能体会诗的美。现在再读这首诗,透过诗人的眼去看窗外的柳树,垂下的柳条好像绿色的丝带,细嫩的柳叶并不是自己生长的,是调皮的春风像剪刀一样,一点一点裁剪出来的。多丰富的想象力啊,春风仿佛有了生命,好像不是春天带来了春风,而是春风吹过,才把春天带到了我们身边。
春风似乎很受人们的喜爱,经常被写进文学作品中。著名的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描写过他在湖边感受到的春风:“终于,太阳的光线形成了直角,温暖的风吹散了雾和雨,更溶化了湖岸上的积雪,雾散后的太阳,向着一个褐色和白色相间隔的格子形的风景微笑,而且熏香似的微雾还在缭绕呢。”
多美好啊,寒冬的风太凛冽了,吹得人脸颊生疼。等到风终于变得温柔了起来,吹化了积雪和寒冰,吹绿了柳树,人们就知道,这是春天。
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春风的描写就更加浪漫了,例如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有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等等。
今天我们读的这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虽然题目是《咏柳》,却把春风写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影响深远,宋代梅尧臣写过一句“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恐怕也是借鉴了贺知章的创意。
贺知章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存世不多,但流传甚广。贺知章与大部分郁郁不得志的诗人不同,他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状元,年少成名,一生旷达潇洒。他当过礼部侍郎和工部侍郎,唐玄宗当皇帝时,也非常赏识他。直到八十多岁,贺知章才致仕回乡,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戳中了不少游子的心。
人们常说“文章憎命达”,意思是说,唯有命途多舛,一生坎坷的人,才能写出传世的好文章。其实,只要投入了真挚的情感,即便没有那么多悲惨的身世,一样可以写出动人的句子。
贺知章和李白是关系很好的忘年交,李白比贺知章小42岁。两个人都爱好喝酒,他们相遇的故事也充满了戏剧性。据说,李白刚到长安的时候,在街边酒肆里喝酒,贺知章早就听说过李白的名气,就去拜访他。二人把酒言欢,吟诗作对,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称赞他“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这样,李白“谪仙”的名号就传开了。
李白也有一首描写春风的诗,却不像贺知章这么精巧,而是透着一点忧伤: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这一年的春天,李白在劳劳亭送别自己的朋友。春风好像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吹绿柳树。因为“柳”谐音留下的“留”,所以古人在送别时,喜欢折下一枝柳条,请朋友带在身边,借此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
春风多么体贴啊,不想诗人因为别离而伤感,不肯让柳枝变绿。没有柳枝,就不能送别了吧,这样你们就不会伤心了。
在古诗里,诗人常常会用这种拟人的方式描写自然景物,加给它们独特的性格。诗人当然知道,柳树还未发芽,并不是因为春风不作为,而是因为这年天气偏冷,树木还没有开始生长。但他如果把这些进诗里,那就不是诗了,是自然知识课本。
诗人的世界充满了奇幻的故事,阳光、雨水、风在他们眼中,都是拥有生命的朋友。读诗带给我们最美妙的体验,并非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而是在这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和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能以他们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活,透过他们的想象力,重新去看待这个世界。
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你想象过春风的样子吗?还是只在抱怨春天风太大了,吹乱了发型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