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
展开 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冰岛 史诗《埃达(Edda)》是 中古时期 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 北欧 文学经典 ,也是除古希腊、古 罗马神话 以外的 西方神话 源头之一。它的含义现已无从考证。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诗”;另有人认为它是冰岛南部学术中心奥迪的变音,可能表示“奥迪丛书”的意思。
中文名
《埃达》
外文名
Edda
属    性
北欧文学经典

关于《埃达》的两部作品

流传至今的《埃达》有两部:一是冰岛学者布林约尔夫·斯韦恩松于1643年发现的“旧埃达",或称 诗体埃达 ,为 手抄本 ,写作时间大概在9至13世纪之间;二是″ 新埃达 ”,或称散文埃达,由冰岛诗人 斯诺里·斯图鲁松 (1178~1241)在13世纪初期写成。它是“旧埃达"的诠释性著作。
“埃达”一词在古代 斯堪的纳维亚 语里原义是“ 太姥姥 ”或是“古老传统”,后来转化为“神的启示”或“运用智慧”之意。12世纪末,冰岛诗人 斯诺里·斯图鲁松 从拉丁语“Edo”一词中经过变化而创造出冰岛语单词“埃达”,意思是诗作或者写诗。

《埃达》体裁

冰岛萨迦
《埃达》有诗体和散文体两种,前者又叫“ 老埃达 ”,后者又叫“ 新埃达 ”,后者是对前者的解说。" 诗体埃达 "共收诗歌35篇,按其题材可分神话诗和英雄诗两大类,其中神话诗14篇,英雄诗21篇。神话诗记录的是有关北欧神(如 奥丁 托尔 神)的传说,有叙事体,也有教谕体。叙事体的代表作是《弗卢斯保》,它叙述世界和人类的创造、毁灭和再生。由于恶魔在世界上肆虐,人和神都受到它的诱惑,和它同流合污,最后世界归于毁灭。诗中还描写了女预言家看见一个美丽的世界从海中涌现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 理想社会 的向往。教谕诗的代表作是《豪瓦毛尔》,又名《天主之言》,天主即 奥丁 神(又译作奥汀)。他在诗中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讲述他对人生的见解,告诫人们不要以财富自傲或依赖财富。他重视真诚的友谊和丰富的知识,认为智慧是人生最好的禀赋。英雄诗都是短诗,歌唱古代英雄、 北欧海盗 时期以前的国王和战士。如歌唱英雄西古尔的《西古尔祖尔·福布尼斯班尼》。有的诗记述了4至6世纪 欧洲民族 大迁移时代哥特人的国王埃尔曼纳立克、匈人的 国王 阿提拉 以及其他北方英雄的故事。

文学地位

丹麦 中古时代 历史学家 萨克索 曾说过:“冰岛人用智慧弥补了他们的贫瘠。”确实,就在 冰岛 这片贫瘠而相当荒凉的土地上,滋生出了堪与 希腊神话 和罗马史诗相媲美的冰岛《埃达》。《 瑞典 大百科全书》告诉我们:“中古时代的冰岛是一个贫穷的 农业社会 ,人口不足七万,然而多才多艺的冰岛人创造出了世界等级的文学珍品‘冰岛埃达'。”这朵文学奇葩不仅被后世同希腊 赫西俄德 的《 神谱 》,罗马 奥维德 的《变形记》和印度的《 摩诃婆罗多 》等巨著相提并论,而且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英国和 德意志 文学,如 德国 中世纪的著名 英雄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 》即是从冰岛″ 诗体埃达 "脱胎衍生,它的内容和风格都和冰岛″诗体埃达"如出一辙。

名称释义

何谓“埃达”,又何谓 冰岛 诗体埃达 ”?“埃达”一词在古代斯堪的那维亚语里原义是“太姥姥”或是“古老传统”,后来转化为“神的启示”或“运用智慧”之意。十二世纪末,冰岛诗人斯诺里·斯图鲁松从 拉丁语 “Edo”一词中经过变化而创造出 冰岛语 单词“埃达”,意思是诗作或者写诗。“埃达”一词前面再配以“诗体”两字,为的是同稍后出现的″散文体埃达"区别开来。冰岛″诗体埃达"是公元九世纪从 挪威 迁到这里来的定居者将流传已久的 北欧神话 和英雄传奇带到了刚刚拓殖的处女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有诗的体裁、格律和韵律,可供吟唱。这些作品大多在民间已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然后在十三世纪被佚名的 冰岛 行吟诗人写定成篇,它们被称为“ 诗体埃达 ”、“老埃达”或“塞蒙恩德(注:塞蒙恩德·弗鲁德(1056—1133),冰岛历史学家。有的冰岛学者误认为'诗体埃达'由他收集整理,故又有“塞蒙恩德埃达”之称。)埃达”。 斯诺里·斯图鲁松 在十三世纪写定的无韵体散文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则被称为“散文埃达”、“新埃达”或“斯诺里埃达”。
简言之,冰岛″诗体埃达″就是中古时代的冰岛民间史诗。这些叙事诗歌和歌谣在北欧地区辗转流传几百年, 内容和形式 都渐趋臻美,北欧其他地区里的口头文学已经失传,唯独在冰岛却得以保存下来,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民间史诗,不是后人仿作的文人史诗。

诞生背景

公元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在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地区封建模式的国家雏形开始出现。北欧居民是剽悍的海洋民族,“大海是他们的后院,战船便是他们的长靴”。在公元八至十一世纪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他们横行于 波罗的海 大西洋 海面上,以 北欧海盗 著称于世,而这段时期也被史籍称为“ 北欧海盗时代 ”。北欧海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海盗,他们自称是“维京人”,即居住在海岬上的人。由于北欧 气候条件 差,耕地狭小和 粗放农业 产量低下,北欧居民为了生存和追求财富便出海冒险。往往由 部落首领 组织,整个部落青壮都出动的经常性掠劫,后来发展成为动辄上百艘战船一齐出动的 侵略战争 。自公元七九三年北欧海盗在 英格兰 登陆骚扰得手后,每年夏天他们都去而复来并且侵占了英格兰和 爱尔兰 的大片土地。
冰岛″诗体埃达"是这几百年里流传在北欧地区的口头文学作品的笔录和集成,它所记载叙述的自然不外乎海盗和海盗生活。 英雄史诗 中的主人公从君主到奴隶无一不是海盗,神话故事里的神,从主神奥丁到他手下的大小神灵也都是海盗的形象。因而,《埃达》诗篇里崇尚的是凶狠好斗,吹嘘的是兵刃的锋利,赞美的是杀人武艺。如果说希腊、罗马的神话和英雄史诗以艺术和哲理的方式反映出希腊、 罗马氏族 社会生活 最本质的面貌和塑造出氏族社会所需要和为之讴歌的 英雄人物 殉道者 冰岛 《埃达》也就是北欧海盗时代的文学,反映出北欧海盗社会生活面貌并且塑造出一批值得为当时社会赞美讴歌的海盗神灵和英雄形象。冰岛“诗体埃达"包括神话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话主要是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故事和日常活动、 人类的起源 等等。
在公元一○○○年改信基督教以前, 冰岛 信奉北欧 多神教 。这类宗教流行于北欧 丹麦 挪威 瑞典 ,后来又传入冰岛和 格陵兰 。这种宗教信奉多神。 崇拜太阳 和生殖,是古代拜阳教的衍变异种。它没有神学,也不设专门的祭司,但是有许多自成体系的神话故事,教义和哲理都是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这些神话故事是北欧地区居民在漫长年代中运用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口头文学珍品,然而只有在冰岛″诗体埃达"里得到保存。如同一切民族的神话一样,北欧多神教的神话也源起于人类与自然的斗争,是北欧人在对付自然争取生存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他们尚处于原始和生产低下的社会 发展阶段 ,对 周围世界 自然现象 感到迷惘不可知,只能借助于想象来认识和探索自然,于是便产生了 北欧神话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宗教。这些神话都记述在 冰岛 诗体埃达 "中。
北欧多神教同印度、 波斯 埃及 、希腊、罗马和克尔特人的信仰或 原始宗教 雷同之处在于这个宗教虽然信奉众多神,仅主要神就有十二个之多,然而十二个主要神中大致分成三个类型,一般的供奉 祀祭 之对象也都是这三个类型的代表人物:
第一类是万物神灵的主宰奥丁和他的家庭成员。主神奥丁同希腊神话中的 宙斯 一样是 众神之神 、全能的天父,实际上是世界的统治者,可敬可畏而又可憎可怕。他是个满脸皱纹、银须长髯的耄耄长者,不过并不慈眉善目反倒是狡诈阴险而且又由于是 独眼 显得面貌残忍。他头戴大金盔,身裹黄金 锁子甲 ,手持冈尼尔\昆古尼尔( Gungnir )长矛和不停地变化出金环来的 德罗普尼尔(‎Draupnir)金环 [1] 。他居住的殿堂名为 瓦尔哈拉 宫,即英灵殿。这座殿堂十分宏伟壮观,四周用长矛竖立为墙,屋顶用盾牌覆盖。大殿共有五百四十扇门,门前拴着他的八足骏马“斯雷普尼尔”(Sleipnir)。平日他端坐在大殿中象征权力的金色高背座椅上,脚前蹲着两只狼Geri(贪婪)和Freki( 欲念 [3] ,警戒和保卫他的安全。他的双肩上栖着两只乌鸦,名叫 Huginn福金(思想)和Munin雾尼(记忆) [2] 。奥丁每天清晨都派出那两只神鸦飞往世界各地去窥察动静,它们飞回来向他汇报,使他对治下的地方了如指掌。主神奥丁深知武力对维持统治的必要,因而他身边拥有一批由花季少女组成的 瓦尔基里 氏仙女,这些仙女有的是神,有的是 半神 半人,有的是人自愿献身服役于神,他们以九人为一组,穿甲戴盔、手持利剑分赴各个战场,按照奥丁的吩咐决定战争胜负,并且把作战英勇的战士亡灵引领到英灵殿同奥丁共酒宴。众仙女在天上乘马疾驰,盔甲闪闪发光便形成了 北极光 。众仙女手下还率领许多女兵,她们是盾牌仙女和 天鹅 仙女(注:天鹅仙女的传说在 日耳曼人 居住的地区流传已久, 俄罗斯 芭蕾舞剧 《天鹅湖》即据此改编。)。主神奥丁失去一只眼睛是为了求得智慧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奥丁曾为盗取 古文字 奥秘 而被巨人倒吊在大树上九个昼夜,还不停地遭受长矛猛刺。他为了喝到智慧圣泉之水而被智慧巨人 密米尔 ( mimir )勒索,他以剜掉一只眼睛为代价终于喝到一口智慧之水,不过那同希腊神话中的 普罗米修斯 把天火盗到人间不同。然而,即便像奥丁那样法力无穷,又能变形,却也无法阻挡末日的来到和他自己遭受毁灭的命运。
第二类神以雷神托尔为代表,他大抵是个 自由民 或工匠一类的角色,不过神话故事为了表明他的显赫地位,说他是主神奥丁的长子,是奥丁同女巨人 娇德 (Jörð)所生的 私生子 。可是他们父子俩关系似乎并不太密切和融洽,奥丁似乎对托尔处处加以防范并且嘲弄,因为托尔功劳很大、威望很高,这就难免使奥丁心中暗暗戒备。托尔是个身材魁梧、 臂力 过人的壮汉,他长着一双豹眼、满脸连鬓红胡子。身上穿着很简陋,仅一件短衫而已。他腰束一条魔带,这条魔带可使他的力气增加一倍。他戴着铁手套,手执 妙尔尼尔 (Mjölnir)魔锤。他一扬手,这柄大小伸缩自如的魔锤便破空飞出,砸破敌人的 头盖骨 ,这柄魔锤就是雷霆,不管飞多远它总能自己归回到托尔手上。托尔经常乘坐由两头公羊拉拽的战车外出。沿途他宰羊充饥,只消用羊皮将 羊骨 覆盖严实,次日清晨用魔锤一敲羊皮,两只公羊就复活过来继续拉车。托尔还是个防守疆土的战神,他忠于职责,时常在东方抗击冰霜巨人和巨蟒的袭击,保卫众神的家园。他刚直不阿还敢于顶撞奥丁;暴躁而仁慈且豪迈行侠,生活正派思想崇高,因而在北欧多神教的后期,他的威望超过奥丁,成为最受尊重和供奉的神灵,最受 北欧海盗 、移民和工匠的崇拜。
第三类神的代表是丰饶之神 弗雷 ,他既主管收成又主管生殖和情爱。他风流倜傥,笑脸 常开 ,服饰华丽。他有一柄神奇的利剑,能飞来飞去任意杀戮敌人;还有一艘可以折叠自如的 斯基德普拉特尼 (Skídbladnir)宝船,必要时可以运载所有的神和他们的武器;他的坐骑是一头金黄色鬃毛的会飞的野猪。弗雷的孪生妹妹,美丽而淫荡风流的弗蕾娅是繁育之神,既职司繁殖生育又负责撮合情爱,并且暗中与主神奥丁偷情。在和平时期,爱情和生育、播种和收成、丰饶和兴旺是人心所向的,因而弗雷是个非常受欢迎的神,供奉他往往和崇拜太阳与生殖的图腾联系在一起。正因为他如此受到欢迎,以致于他野心勃勃觊觎主神奥丁的宝座,并且因此而受到了奥丁的惩罚。
北欧神话 中除了这三个享受供奉祭祀的神之外,还有一些神亦很出名:火神 洛基 ,是巨人 法布提 (Fárbauti)与女巨人 劳菲 (Laufey)之子。身为巨人的他因很久以前与主神奥丁执行了血誓盟约,成为了结拜兄弟,因此在众神中占有一席之地。他长相俊美,却为人乖戾,他做过好事也做了不少坏事,曾协助奥丁为创造世界和人类出过力气,也为奥丁和别人得到法宝作过贡献,并且与雷神托尔结伴去抗击冰霜巨人。然而他桀骜不驯,不肯臣服于奥丁的统治。他 恶作剧 地偷偷剪掉了托尔妻子西芙的金色长发,又去诱拐了负责保管长生不老的 金苹果 的长寿女神 伊敦 (伊恩)。为了要出众神不许他出席酒宴的恶气,他闯进大厅当众羞辱主神奥丁并且对诸神的淫秽放荡也揭短露丑,他与众神结下怨仇,怂恿黑暗神 霍德尔 射杀光明神 巴德尔 。他又同女巨人 安格尔伯达 (Angerboda)偷情,生下了巨狼 芬里尔 Fenrir、巨蟒 耶梦加得 ( Jormungand) 等一大群怪物,在 末日来临时 ,这些怪物一齐出动,主神奥丁终于未能逃脱被咬死的厄运。战神 提尔 (Týr)亦是订立誓约的监护之神,他是巨人希米尔/ 希密尔 之子,当时契约担保人是个重要的角色,遵守诺言、履行契约被认为是最大的美德,而背信弃义、自食其言则是最大的耻辱,提尔以身作则起了表率作用。当众神诱捕 芬里尔 恶狼时,恶狼要求契约担保人提尔将右手放进自己嘴里。提尔明知众神有诈,仍将右手伸进狼嘴,结果丧失了一只手。
还有众神的保护神 海姆达尔 (Heimdallr),又名里格( Rig ),满口金牙;眼光敏锐深远而且能目观四方,无论白昼黑夜都能看三百海里远。他耳听八方,俯伏在地上能听得见青草生长的嘶嘶声。他昼夜不眠守卫着天界的入口——比弗罗斯特( Bifröst 彩虹桥 。他肩上挂着大号角,遇有偷袭或紧急变故,便吹起号角, 声震 云霄,召集众神前来。
北欧多神教的神话里也有不少女神,她们的地位并不像男性神那样显赫,并且往往是男神的配偶,这大概反映出氏族社会后期 母系社会 瓦解和 一夫一妻制 开始建立。爱神 弗丽嘉 是主神奥丁的妻子,主管婚姻和家庭,她容貌端庄,金色长发里夹杂有白色羽毛,身穿白色长袍、 金带 束腰 。山岗女神 斯卡娣 是巨人蒂阿兹的女儿,她父亲被雷神托尔击杀之后她要求主神奥丁支付赔偿。奥丁无奈只得让她在众神中挑选一个丈夫,她看中了年轻俊美的光明神巴德尔,不料奥丁略施小计把她嫁给了年老丑陋的海神 尼奥尔德 。土地女神西芙是雷神 托尔 的妻子,她的金色长发不慎被火烧掉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长寿女神 伊敦 /伊恩是诗神 布拉吉 的妻子,她负责保管长生不老的金苹果却又生性柔弱遭受哄骗诱拐,这在众神间引起莫大恐慌,因为他们要永葆青春,须臾不可离开金苹果。然而最令人 不可知 却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的当数命运三女神。她们戴着厚厚面纱,无人识得她们的真面目。
北欧神话 除了用神秘真理和神的故事使信徒们虔诚之外,它拥有众多神可以各司其事,负责充当一个方面的守护神。当时人们的生活中要冒的风险和不可知的厄运太多,他们总希望冥冥中有一位神灵专门庇佑自己,使他们感到安全和随时可以祈祷求助,尤其在出海捕捞或掠劫之时。多神教满足了信徒们的这一要求,因而北欧神的名字一直得以保持,如同英语里的一周各日的名称:星期二为战神提尔之日、星期三为主神奥丁之日、星期四为雷神 托尔 之日、星期五为丰收神弗雷之日。

众神谱系

北欧神话 讲述的神众多,也就必然会有谱系和种种 志怪 故事, 冰岛 "诗体埃达"就把神的谱系开列得十分清晰。冰岛“诗体埃达”叙说,最初出现的是 巨人族 ,巨人 尤弥尔 是始祖,他的血肉身躯都用来创造出世界。随后又衍育许多冰霜巨人,这一族居住在僻远的 约顿海姆 ,换言之,他们大概是居住在冻土荒原的原始野人。他们同神既有密切关系(主神奥丁三兄弟都是巨人之子,女巨人斯卡娣嫁给海神尼奥尔德等),又是神眼中最大的敌人。神们为了争取生存地盘、开疆辟土,同巨人们展开殊死拼搏并且把他们越赶越远。
冰岛“ 诗体埃达 ”将神划分成四个神系,前面两者( 阿西尔 部落和瓦尼尔部落)是真正的神,只不过属于不同的部落。后两者(小精灵和侏儒)则属于半神半人或非神非人的族类,这是日耳曼人地区所创造出来并长久流传的精怪。由主神奥丁为首领的阿西尔部落大概是神的正统,有着开天辟地的辉煌过去,有着裂疆拓土的赫赫功业。后来他们居住在 阿斯加德 即神的乐园里安乐逍遥。然而家庭不和、龃龉层出不穷,甚至主神奥丁和妻子弗丽嘉亦不断争吵,奥丁偏袒自己的被保护者,不惜拿战争的胜利当作礼品馈赠。弗丽嘉偷了奥丁的黄金去买一串贵重的项链,气得奥丁愤而出走了七个月。冰霜巨人随即乘虚而入,严冬窒息了一切生机,直到奥丁返回阿斯加德这场危机才过去。在俊美聪明的光明神巴德尔和丑陋瞎眼的黑暗神霍德尔这两位 孪生兄弟 之间,奥丁夫妇偏爱巴德尔而憎恶霍德尔,这就播下了妒忌和仇恨。霍德尔在火神洛基的教唆下终于射杀了巴德尔。其实阿西尔部落并不是无忧无愁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内忧外患之中,内有火神洛基作乱和恶狼巨蟒等怪兽滋扰,外有冰霜巨人的侵袭,此外还面临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新兴部落的崛起。冰岛“诗体埃达″里叙述的另一个神系是瓦尼尔部落,大概是一个较晚迁徙过来的部落,他们在与阿西尔部落毗邻之处建造起了自己的城寨,名叫瓦纳海姆(瓦尼尔族的家园)。瓦尼尔部落的主神是大海之神尼奥尔德,有种说法是:尼奥尔德即日耳曼人供奉的 大地女神 纳尔托斯。他的孪生子女弗雷和弗蕾娅掌管着生殖与情爱、死亡和再生、播种和收获、放牧和饲养 牲畜 等与人们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事业。总之,瓦尼尔部落虽然是个后来者,然而经营照料颇为得法,人丁兴旺,丰饶富足。并且他们同巨人族似乎亦相安无事,甚至还有姻亲联盟:尼奥尔德娶了女巨人斯卡娣为妻,弗雷娶了巨人之女葛德( 古诺尔斯语 :Gerðr)为妻 [4] 。两个部落之间不断摩擦冲突,直至爆发战争。阿西尔部落在平定火神洛基叛乱之后立即设法诱捕并烧死了洛基的情妇、充当奸细的女巨人 安格尔伯达 (Angerboda)。这时她已是丰饶神弗雷的岳母,瓦尼尔部落便以亲戚血仇为借口向阿西尔部落发动了袭击,阿斯加德城寨被冲垮攻破,然而阿西尔部落毕竟还实力殷足,虽然城廓破残可是抗御住了进攻并且还打了点胜仗。两个部落都打得精疲力竭又难将对方完全击溃制服,于是只好谈判讲和。阿西尔部落派出地位不太高的智慧巨人 密米尔 和神祇海尼尔两个代表到瓦纳海姆去充当人质。屈居下风的瓦尼尔部落则由主神尼奥尔德率领弗雷兄妹俩到阿斯加德来当人质。后来瓦尼尔部落嫌 密米尔 太骄横跋扈而把他杀掉,并且把他的首级送还给奥丁,奥丁亦无可奈何。弗雷却在阿西尔部落里大得人心,由此他觊觎起奥丁的宝座,却被奥丁所发觉并加以防范。
北欧神话 里的小精灵和侏儒这两个神系似乎是后来创造出来的身份较为暧昧的神,有种说法是精灵和侏儒是同一类矮神。据说他们是本族祖先的灵魂凝聚而成前来把福祉带给子孙后代的。他们往往诙谐风趣、调皮捣蛋,但在紧要之时肯出力帮忙。他们平日居于地下深处采矿冶炼,锻打出各种兵刃和首饰,看来是氏族社会后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矿工和能工巧匠的写照。他们可以出席神们的礼仪活动如宴饮等,但地位比神远为卑贱,因而当侏儒 阿尔维斯 要娶雷神托尔的女儿为妻时,托尔不禁勃然大怒。屠龙壮士西古尔德在杀死他的养父雷金之前,曾鄙视地说到他只不过是个打铁的侏儒。而侏儒的君主伏尔 隆德 兵败之后被打断腿胫,囚在荒岛上为国王制作首饰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是从属于神并且为神们服役的匠人,平时似乎由雷神托尔来管理他们,而当末日来临之际,他们同众神一起赴难和毁灭。

手稿抄本

出版与学科

一六四三年斯汶逊主教将这部手稿带回 哥本哈根 呈献给 丹麦 国王。一六六五年丹麦出版了《女占卜者的预言》和《高人的箴言》,此后北欧和欧洲其他国家陆续翻译出版冰岛“ 诗体埃达 ”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诗篇。到十九世纪下半叶左右,欧洲的一些大国不仅出版了冰岛“诗体埃达”全集,还兴起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叫做“埃达学”。

缺点

冰岛 诗体埃达 "的大部分诗篇虽然在《雷吉乌斯经典》中被发现,然而它们有的已残缺不全,有的字句颠倒缺行等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诗体埃达"以 口头文学 形式在不同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直到十一世纪才被佚名的行吟诗人记载成篇,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而是 北欧 居民在这几百年内在北欧不同的地区陆续创作出来的作品,因而在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不 连贯性 ,有不少重叠、赘述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文字上的芜蔓纷乱也随处可见。它成篇时间要远远晚于希腊罗马史诗,卷帙远不如 印度史诗 那样浩繁,它不及《 伊利亚特 》、 《奥德赛》 、《 伊尼德 》那样一气呵成,也不如《摩珂婆罗多》、《 罗摩衍那 》那样流畅自如,这是因为佚名的行吟诗人们仅仅将《埃达》记载成“ 唱本 ”而未经整理加工的缘故,稍后出现的“文人史诗”在艺术上要精美得多。当然在另一方面来说,当时仍被认为是“海盗”、“蛮族”的冰岛人或者北欧人尚还没有涌现出 荷马 维吉尔 毗耶娑 和蚁蛭这样的大手笔似乎也不足为奇的。

后补内容

《雷吉乌斯经典》即那个羊皮纸口袋保存了 冰岛 诗体埃达 ″的主体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有四首诗篇是散落在别处,后来才找到的。它们是《巴德尔之死》、《里格颂歌》、《霍恩德拉之歌》和《格罗蒂之歌》。有些诗篇虽存有篇名但内容已失传或无法辨认,如《辛费奥里之死》、《尼伯龙人之死》等。也还有些诗篇的内容是后来在《伏尔松萨迦》和《英林嘉萨迦》里寻找出来再补充进去的,如《西古尔德之歌的残卷》、《西格德里弗之歌》等。

探索考据

由于 冰岛 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在研究《埃达》方面所作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才使我们得以对这部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 珍品 一窥全豹;他们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是功不可没的。他们还旁征博引作了大量考据工作,有些考据很有 学术价值 ,例如阿西尔部落是否代表原北欧居民(即哥特人),而瓦尼尔部落则代表后来迁徙来的非北欧居民(即爱尔兰人、苏格兰人或其他撒克逊人)以及他们的 社会结构 、习俗观念的异同、阿西尔部落同南方(即 罗马帝国 )的关系等等。他们还论证了 主神 奥丁 是不是罗马人的祖先 埃涅阿斯 ,或者埃涅阿斯和奥丁干脆就是同一个人,因为据说奥丁亦曾到过特洛伊,并且在特洛伊毁灭之后在南方漂泊多时。又如考证了奥丁的武装女侍从“ 瓦尔基里 ″氏仙女是否就是希腊的 亚马逊女战士 等等。这些考据至今仍在探讨,说法不同尚无定论。国际上《埃达》研究界所争论最大的是一些触及实际的问题,例如 冰岛 诗体埃达 ”究竟何时起源、它的各个诗篇究竟在何时何地完篇,以及“ 诸神的黄昏 Ragnarökr”末日毁灭究竟发生于何地和是什么灾难等等。学者们有的说在冰岛、有的说在 挪威 、有的说在 英伦三岛 等等,各执一词相持不下,这场争论至今仍在继续。至于《雷吉乌斯经典》即那 羊皮纸 口袋里的"诗体埃达" 手稿本 ,令人庆幸的是它完好地保存至今。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珍贵的手稿长期留在 哥本哈根 ,直到一九六一年才重新送回冰岛。由于它的重大学术和 文化价值 ,冰岛和 丹麦 政府都不敢用飞机运送,他们专门派船运输,并有军舰护航。手稿本抵达 雷克雅未克 港口时, 码头上 万头攒动,欢声雷动,冰岛人以节日的欢乐来庆贺国宝的回归。

代表作品

“冰岛 诗体埃达 ”全集共三十八首诗篇,其中《太阳颂歌》等三首显然是基督教传入之后才添加进去的。原来的三十五首大约都是十一世纪前的作品,其中有神话诗十四首(叙事诗十三首,教谕诗一首), 英雄史诗 二十一首(叙事诗十八首,教谕诗三首)。

神话诗

神话诗的代表作是《女占卜者的预言》(瓦洛斯帕)。这首诗从开天辟地和神人出现的世界创造说起,讲到神族的太平盛世和部落战争以及 自然灾害 和神族毁灭。旧秩序被打破消灭后,新的世界又再生复兴,而毁灭的预兆是光明被黑暗所扼杀。这首诗虽然叙述神的故事,却描绘出 氏族社会 后期的 社会矛盾 。《里格颂歌》脍炙人口的地方在于它轮廓分明地刻划出当时的氏族社会已是一个组织严密的 阶级社会 。众神的守护神 海姆达尔 化名为里格来到人间漫游,他在三个家庭作客小住,并且在各家都留下了一群子女。三个家庭分别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奴隶、自由农和军事贵族。他们的相貌、谈吐仪表、 衣着打扮 、食物器皿、住房家具全都迥然不同。《洛基的吵骂》一诗反映出氏族社会内部的重重矛盾。这首诗歌诙谐而活泼,甚至稍带轻佻, 戏剧性 极强,可由几个人边唱边演。因而,它的佚名作者被誉为北欧的 阿里斯托芬 。《斯基尔尼尔的奔波》是一首动人的 爱情故事 。丰饶神弗雷派贴身侍从“光辉者”斯基尔尼尔去向巨人的女儿 葛德 (Gerðr) [4] 求婚。葛德(Gerðr)被说服,答允了婚事但要求弗雷必须以他的魔剑作为 聘礼 。这类爱情故事在日耳曼人聚居的地区并不罕见,它表达了北欧居民的美好愿望:丰饶神与谷物女神的结合将会给人类带来好收成。
教谕诗的代表作是《高人的箴言》,前半部分是各种格言,后半部分是主神奥丁叙说他如何偷盗到智慧的语言——古如尼/卢恩文字(Runes),以及学习掌握这些文字的重要性。诗中提出的诫谕包括了北欧地区海盗时代的格言、谚语、 口头禅 等,然而这些对待成功、幸福、金钱财富等所阐明的观点,似乎同挥剑斩杀掠劫他人的海盗形象是大相径庭的,甚至同海盗生活并不会一致,诗篇中鼓励追求知识崇尚智慧,而不是吹嘘兵器的锋利和杀人的武艺,这在当时社会里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至于海盗们是否会奉为圭臬,那又另当别论了。
“冰岛 诗体埃达 ”中的教谕诗还有《西格德里弗之歌》、《雷金之歌》、《格罗蒂之歌》和《太阳颂歌》等。这些教谕诗内容较为纷陈烦杂,如同《高人的箴言》一样,它们有的段落表现氏族社会首领的意愿和理想,有的段落反映氏族社会的集体观念,有的体现自由农村生活的欲望追求,但也有的表现了奴隶的生活疾苦和反抗。冰岛“诗体埃达”里的 英雄史诗 篇幅不算多,而且多半很短,有的已残缺不全。主要内容包括伏尔松家族、海尔吉家族和伏尔隆德家族的传奇故事,而以伏尔松家族为中心。这个传说在日耳曼人聚居地区和北欧地区流传悠久而广泛,它在以后的“ 萨迦 (Saga)”和《 尼伯龙根之歌 》中叙述得更为完整。“冰岛 诗体埃达 ”中伏尔松家族传说的每个片段都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吟唱。这个传说的故事从伏尔松族的英雄、屠龙壮士西古尔德只身屠杀恶龙得到莱茵黄金开始叙说。他少年得志未免轻狂,居然遗弃了以身相许并立下婚誓的匈族女子布隆希尔德,移情别恋娶了 勃艮第 姑娘古德隆恩为妻子。布隆希尔德一怒之下嫁给古德隆恩的哥哥贡纳尔为妻并且唆使 他杀死 了西古尔德。贡纳尔是勃艮第国王,他为了巴结势力强大的匈人国王艾特礼,也就是布隆希尔德的哥哥,而不惜逼妹妹古德隆恩屈从去嫁给艾特礼为妻。当布隆希尔德殉情自刎之后,贡纳尔和艾特礼之间关系陡然紧张,双方为了争夺西古尔德身后留下的莱茵黄金而争斗,艾特礼终于获胜杀掉贡纳尔并夺得了宝物。古德隆恩为了替兄报仇设计杀掉了艾特礼和她同艾特礼生的两个儿子。她想投海自杀,可是命不该绝,漂流到 法兰西 ,又嫁给国王伊昂纳尔为妻,从而又遭遇到另一场 血亲 仇杀。
这一诗篇以及由它演变衍生而来的《伏尔松萨迦》和《 尼伯龙根之歌 》保存了较多的北欧氏族社会的特征,如图腾崇拜、还原 献祭 、杀生殉葬和血亲仇杀等等。在诗篇里黄金宝藏象征着权力和伴随权力而来的灾难,得到宝藏的人必然遭到灾难。而灾难又被认为是命运所安排的,因而灾难来到之前总有预言、梦兆以说明厄运之不可避免。这就使整个诗篇充满了悲剧气氛。男主人公西古尔德是个 悲剧性 的角色,他能够屠杀恶龙夺得宝藏,却无法避开身边觊觎宝藏的亲人所下的毒手,这就突出地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为了争夺财富人与人之间背信弃义的行为。女主人公古德隆恩则更是悲剧性十足的牺牲品。她帮助哥哥贡纳尔笼络住拥有宝藏的西古尔德,甚至西古尔德遇害后她也忍气吞声,不但不替夫报仇反而屈从于哥哥的意志嫁给了匈王,而匈王杀害了贡纳尔,她却立即要拼命,并且设法杀死匈王报了杀兄之仇。这反映出氏族社会里把 血缘关系 看得比夫妻关系更为重要。在古德隆恩身上可以看到 美狄亚 希腊悲剧 《美狄亚》的女主人公)的写照。美狄亚为了惩罚遗弃她的丈夫 伊阿宋 而杀死两个儿子使他断绝后代,古德隆恩则是为了报血仇。从整个诗篇看来,这一诗篇明显地受到希腊悲剧的影响,诗中突出了 悲剧性格 悲剧冲突 和悲剧效果,并且将个人的遭遇归因于命运的捉弄摆布,这一命运观念贯穿全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表现手法

冰岛" 诗体埃达 "的 表现手法 除了叙述、独白、旁白、插话之外更多地运用了对话,诗篇中常常出现智慧的竞争,即解答或猜谜。猜谜这种轻松活泼的智力测验在当时的北欧和 日耳曼 地区广为流行,并且往往同命运或者预兆联系起来,因而显得十分生动。″诗体埃达"里穿插不少 小故事 ,这些故事来自民间,为人乐道,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诸神宴饮时要借用 大锅 托尔 丢失魔锤、托尔假扮新娘等,都十分精彩。冰岛″诗体埃达"还运用了大量的类比、暗示、寓意和譬喻等 修辞手法 ,尤其是譬喻,这就更增加了史诗语言的 形象性 和多 变性 。“诗体埃达”中的譬喻几乎随处可见,有 明喻 也有隐喻和换喻等。诗中把大海称为“鲸鱼之路”、“哈丁(大海之王)的国土”;把船只称为“大海的骏马”;把鲸鱼称为“ 海猪 ”;把火焰称为“ 椴树 的毁灭者”、“苏尔特/ 苏尔特尔 的家族”等。武士被叫做“持利器的 槭树 ”或者“能战斗的 苹果 树”,而利剑则成了“血蛇”、“锃亮的青葱”、“会杀人的棍棒”,鲜血则是“屠杀的露水”,淹死叫做“向海神献祭”等等。有时还将人名隐去,只用明喻称呼,如“ 西芙 的丈夫”即为雷神托尔,而“山羊之神”也是指的托尔,因为托尔乘坐 公羊 牵拽的战车。“俊俏者”、“贝里的屠夫”指的是 弗雷 ,至于主神奥丁的各种称呼则更是不胜枚举。有些隐喻是十分诙谐的,如把胡须称为“脸颊上的森林”,把骏马叫做“勒着 缰绳 的船”,把蛇叫做“荒原上的鱼”,狼则成了“奥丁的猛犬”或者是“ 女巫 的坐骑”。至于黄金则是“河上的火焰”、“ 巨蟒 的火焰”。“ 诗体埃达 ”中还有些换喻颇为费解,如把慷慨的人比喻为“黄金戒指的破坏者”或者“仇恨黄金的人”,这是因为慷慨者乐于砸开戒指同别人均分。

文风音韵

冰岛“ 诗体埃达 "的风格如同其他史诗名著一样亦十分崇高,文风郑重而雄伟,由于是传统的民间史诗而不是文人史诗的缘故,诗的韵文仍较活泼,并不拘泥于语言的仪式化。又由于这些诗篇其实都是可供吟唱的歌谣,因而往往语言质朴而开头突兀,并且通过对话、独白和行动来叙事,并且广泛采用了 迭句 。“诗体埃达”中无论是神话诗、教谕诗还是 英雄史诗 都有不断重复的迭句 诗行 ,迭句往往在 诗节 的开头几行,这也正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冰岛“诗体埃达”既然是供吟唱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那么它对韵律和节拍的限制自然就十分严格。简单地说这些诗篇大多是北欧史诗独特的韵律,较多采用四行体一停顿,押韵一般为ABAB,不押尾韵只押头韵。每行诗大多分成两个半行,中间有一个停顿,这样吟唱起来便会有一种特殊的音韵节奏效果。英国 中古 英雄史诗 《贝奥武夫》即采用这种韵律格式, 冰岛 诗体埃达 "沿用了这种韵律并且有所发展。到了十三世纪《 尼伯龙根之歌 》出现后,这种韵律格式被称之为“尼伯龙根诗体”,一般史诗大多采用这种诗体。因而,冰岛″诗体埃达”的韵律格式是″尼伯龙根诗体”的先驱,并且同“尼伯龙根诗体”在许多方面大同小异。然而两者的差异毕竟还存在,而且还很明显,因为 冰岛语 同德语之间有着巨大差别。它们同属于 日耳曼 语族,冰岛语作为古 挪威 语的延伸和扩展比德语更富有音韵感, 节奏感 更为明快,因而抑扬顿挫的音韵效果也往往更明显。冰岛″诗体埃达”通常运用的 音步 为四音节,每节诗行长短不一,也有的为二、六、八行,但都不很长。它采用的韵格为 抑扬格 。这类四音步抑扬格的诗格多半见诸 叙事诗 。叙事诗尤其是 英雄史诗 一般每节四行,每行由两个半行组成,每半句有两个重音和一个押头韵音节。教谕诗和对话诗大多每节六行,分成两部分,第一、二行各有两个重音和一个押头韵音节,以押头韵串连成一 长句 ,第三行为短句,有两个重音和一个押头韵音节。第四、五行和第六行各与第一、二行和第三行相同。为了区别叙事诗中不同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冰岛 ″诗体埃达”还采用了用比喻或别名来改变音韵节拍,有时也采用 叠字 ,这样把有些对话或叙述变化为五音步。“诗体埃达”里元音和辅音都可以作重音,也可以押韵,但元音重读时必须相隔一个音节。

中译本

2000年8月,由 译林出版社 策划的“世界 英雄史诗 译丛”将 石琴娥 、斯文合译的中文本《埃达》出版面世,弥补了我国外国文学译介、教学和研究的这一大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