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个回答
本人在三年前写过一篇叫做《 在工业光魔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的文章。当时我刚来新加坡4个月,兴奋之余带着小激动,写下了那篇文章。这次的这个文章,带着这三年以来的收获和感慨,再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新加坡工业光魔的经历和成长。
公司简介和新加坡分部的环境
工业光魔(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ILM),是著名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自从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于1975年创建该公司、并参与第一部《星球大战》(Star Wars)的特效制作以来,工业光魔已经为多达300多部影片提供了视觉特效制作服务。工业光魔的奇迹并不局限于在很多影片中创造的许多惊人的CG和视觉效果,更在于它开创了一个电影特效行业的新时代。工业光魔是卢卡斯影业公司的子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莱特曼数码艺术中心,利文·布莱曼目前担任公司总经理。2012年,沃特·迪士尼公司以40.5亿美元收购卢卡斯影业,此次收购包括了卢卡斯影业旗下的所有子公司,工业光魔也在其中。[1]
新加坡工业光魔的前身是卢卡斯动画Lucasfilm AnimationSingapore,卢卡斯游戏部门LucasArts Singapore和新加坡工业光魔ILM Singapore三家,在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之后合并而成。油管上有个介绍新加坡工业光魔的视频,虽然介绍是14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原视频地址: https:// youtu.be/gcvSQJmAa6M







公司的环境是不是很棒?(羞嗒嗒地低调露个脸)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你既可能参与星球大战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也可能参与到捉妖记这样的中国本土特效片。
公司项目和流程篇
最近三年里,工业光魔参与了不少影片,其质量之高依然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影特效行业最顶级的制作水准。下面的列表正是光魔在参与制作的电影。本人很有幸参与了复仇者联盟4、大黄蜂、海王、头号玩家、寂静之地、闭上你的眼等项目。目前正在制作的项目为星球大战9。


之前,有人问我,在国外这样的大公司工作有什么好处。想想,确实很多。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项目。都说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实战中成长,又何况是这些大片。在短短的三年里便让我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从大型场景到角色,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挑战。无论是在电影头号玩家里面还原闪灵经典场景,或是制作复仇者联盟4里面浩克的衣服,或是寂静之地的怪物和蒙上你的眼中的小鹦鹉,还是大黄蜂里的声波,都让我迅速成长,成为团队中重要的一员,也让我的作品更添异彩。可能单看每天的工作都是井井有条,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回头看来,这是多么一笔珍贵的财富。那是我与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留给一代喜欢看电影人的共同回忆。不得不感叹,这样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而且能有幸成为特效电影史上的一部分,绝对是件令人骄傲自豪的事情。




其次,与你共事的同事优秀且谦逊。这点,我想在国外工作过的同事都有体会。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谦逊,他们接受更多的可能性,更加尊重每个个体差异和各人意见。扁平的管理方式也让艺术家们有机会更加有效的撑起一个重要的任务。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这样友好和开放的环境之下,更有益于促进优秀的人共同进步,而跟不上脚步的人也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慢慢被淘汰。ILM另一大特点就是视效总监有着独到眼光并身经百战。视效总监的工作是每天在看片会里看各组的工作并给出方向明确的反馈,针对有特殊难题的工作给出有效的制作方案。所以,经验丰富的视效总监,总是又严格又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判断需要在每个部门进行什么样的工作。如果说工业光魔有什么秘诀,那一定是人的因素,在这里你可以是最优秀制作团队的一份子,你可以感受到公司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悠久。另外,先进且完善的制作流程让艺术家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到创意创作上而非机械地重复劳动。无论是从部门的插件工具还是到流程的底层架构都有着很强大TD和流程开发团队的支持。只要你愿意深挖,总有很多学不完的技术埋藏在那里等你去探索。其实,是同样优秀的开发团队一直在推动技术的发展,让艺术家们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放。这里附上我们DMS(模型贴图材质组)的集体大合影一张和全公司女性大合影一张(Women Power!)。


VES(Visual Effects Socitey)是特效行业的一个很专业的组织,总部在美国加州。每年都会在年初的时候颁发前一年特效行业各个环节的最佳奖项。我刚加入工业光魔的时候就被两位会员推荐,顺利成为会员。成为会员后每年在颁奖季除了会收到很多免费的screener(评奖片子的DVD)之外,在美国本土的会员还能享受到内部放映和幕后制作分享等活动。当然还可以参加评选奖项的投票。今年投票晚了,我没有来得及投出神圣的一票,明年一定不能错过!而且还有幕后花絮可以看,真是超级赞。今年头号玩家高度还原电影《闪灵》中的场景Overlook Hotel有幸拿到实拍电影类最佳场景制作奖。作为参与制作的人员,虽然没有直接拿奖,但是组里的小伙伴拿奖也是同样的开心呢。而且获奖人代表还在获奖感言中,特意提到了我的名字。下面是提名名单和获奖情况。更多详情请参考网站: https://www. visualeffectssociety.com /ayear/17th-annual-ves-awards



司集体组织观影
公司会集体组织大家去观看公司参与制作的影片。总监和制片会在开篇讲讲关于项目的小插曲,然后感谢大家辛苦的工作。这种观影体验,意义往往大于跟普通观众一起,尤其与家人一同观看时(有小孩子的家长更能体会,在他们眼中你是多么的了不起)。每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大屏幕上面的时候,我都激动不已,那种简单的快乐会让你想起当初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兴奋,同时又想更加超越自己,做出更多更好电影给观众。




张艺谋导演是位很走心的导演,在光魔制作完电影长城的时候,给特效制作团队写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这可能是作为导演给到制作人员最好的肯定了吧。而且张导的一手漂亮字,让外国团队都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力量。





每部参与制作的电影都会有一张集体大合照。是不是很温馨?


星球大战和星战日
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是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为拍摄第一部《星际大战》于1975年专门建立的特效公司。他开创了电影特效行业,该公司获奖无数,包括历史性的15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28座奥斯卡技术贡献成就奖(统计截至2015年2月),和无法计数的其他奖项,更是唯一获得美国国家科技奖章的特效公司。[2]
星球大战日是著名电影《星球大战》(STARWARS)中名句”May the force(谐音 fourth)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衍生出的节日。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也曾在这个节日一起庆祝。而当时的巨树(Super Tree)也打出了光束象征着光电棒。

星战真是无处不在啊,在公司期间小编也是恶补了星战全部电影。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也没理清人物关系。实在是星战体系太庞大,我只看看酷炫特效就好。
公司活动和公司福利
公司一直都在周四提供免费早餐,每个月的第二和第四个周二提供水果,给的大家补充营养。每个项目不定期还会在周五有ergo,给大家提供相(chi)互(chi)交(he)流(he)的机会,是不是很贴心。

偶尔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缓解一下大家紧张的工作氛围。有次正好赶上捉妖记导演许诚毅来访,大家在一起玩儿的不亦乐乎呢。我也趁机跟许导拍了张合影,许导真的超级平易近人呢。

制作头号玩家时,有很多街霸角色,所以公司组织了一次内部街霸游戏争霸赛。真的太会玩儿!

万圣节我们集体做个南瓜灯来过节,我们组的南瓜灯是星战中的死星。南瓜的表面非常不平滑,用刻刀刻出一道道凹槽来模拟金属板面的分割线,而且一次基本只能两个人同时雕刻细节,难度级别四星!

公司每年会有两次Wrap Party(庆功会),一次年中,一次年底。主要把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增进友谊,总监致感谢语,偶尔还有抽奖环节助兴。赶上一次30年代主题的,还有一次是帆船趴。有主题的庆功会总会看到大家的用心,有人扮着阿拉丁里的精灵就来了。为啥?因为我们参与制作天天都对着这个蓝色的精灵,那是超级有感情的!乔装者也正是我们的模型总监。





公司经常不定期发周边给员工做纪念。海报,星战DVD,Crew pin这些都是免费的。有些给了喜欢的朋友,只有Crew 品全都收集了起来,不知不觉中也装满了两盒。另外还有Crew gear提供给内部员工购买。



每年圣诞节的时候都会发个跟星战主题有关的礼物给全体员工。三年收集了三份礼物,超级开心呢。



目前的正在制作星球大战九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预计今年圣诞节左右上映。上周,刚刚给所有制作人员拍了个大合影,大家穿的T恤图案正是总监在RV上画出的反馈。这个创意也只有内部人员看得懂了。

寄语
写在最后,也有一定的无奈。在这个行业做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个CG行业流动性很大,有时候很难快速的从一个工作切换到另一份工作,不是所有时候都能一帆风顺。但每当想起在这其中还有很多快乐的时光,不管是现在工业光魔,还是之前R&H,东方梦工厂,MoreVFX,都遇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在一起做着开心又了不起的事情,我就会更加放平心态,去慢慢寻找最合适的机会。谢谢你们,伴我前行,也谢谢大家的努力,希望国内视效迅速崛起,也希望制片方可以多多善待特效的从业人员,因为国内的工作环境真的比国外要苦很多。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让这个行业更加健康发展,这就是我的期许盼望。当然,我也会尽我所能来回馈这个行业(CG拍浪人公众号是我个人辛勤搬砖平台,请大家认准),也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