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一则消息,脱口秀演员李波的表演含有调侃上海疫情、调侃未成年人等内容,致其所在的辽宁麦西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因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被罚款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549.3元。罚单虽小,警示威慑潜在效仿者的意义重大,释放出监管层给脱口秀类节目划定“边界线”,维护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鲜明信号。
事实上,李波调侃疫情和未成年人被罚,已不是脱口秀节目第一次逾越监管红线。在2021年3月的专项执法检查中,北京查处首例脱口秀存在禁止内容案,罚款5万。2022年5月,陕西脱口秀团体“唐蒜铺子”一位演员与观众互动时询问一学生“你现在是被拐卖到哪里?”还将某高校称作是“857院校”,因为其脱口秀剧本内容低俗,遭到了网友的抵制,后被罚7万并公开道歉。每次罚款都是一次警示,提醒其他脱口秀团体注意,脱口秀可以直言不讳,但不能信口开河,变成脱缰野马,以致冒犯他人感情,违反公序良俗。
脱口秀属于谈话节目,是舶来品,就连这三个字也是音译而来。虽没有严格定义,脱口秀主打诙谐讽刺的内容和娱乐轻松的演出氛围,“哈哈大笑”是其标配。泛娱乐化时代,脱口秀在“短视频”和“网络综艺”的加持下脱颖而出,短短几年便从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从线上火到线下,演出深受年轻人喜爱。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脱口秀大王”争夺战就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赚足眼球。
脱口秀怎么才能让观众笑呢?离不开玩梗、调侃、恶搞。但玩梗要适度,调侃要有度,恶搞要分场合、分对象,不能拿没素质当幽默,更不能毫无底线肆意妄为。
我国《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明确指出“营业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其中第七项就规定不得“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其中特别指出要重点加强脱口秀等语言类节目的内容审核和现场监管。
据此,脱口秀演出举办单位作为演出新兴业态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要准确把握脱口秀演出的营业性演出的性质定位,压实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演出内容管控,提高演员表演水准和现场约束,严格在法规范围内开展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保持脱口秀演出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
“每个人都可以当五分钟的脱口秀演员”,著名脱口秀演员李诞这句话,激发了无数“草根”跻身前台展示自我的热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脱口秀这一艺术形式舞台门槛低,演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脱口秀为观众提供的是精神食粮,一场好的脱口秀表演,不应只让人笑上五分钟,更得留下精神价值。
按照监管“红绿灯”运行,对违背公序良俗的演出内容“零容忍”,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治愈抄袭、低俗媚俗、地域歧视、毁约违约等痼疾,脱口秀才能回归喜剧艺术,为真正喜爱脱口秀的观众带去欢乐,也为这一新业态的发展赢得明天。
(责编:庄红韬、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人民网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