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考古学科于1922年创立,至2022年已有100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由李伯谦先生策划,沈睿文教授执行,收录王幼平、赵辉、张弛、李水城、刘绪、张辛、齐东方、杨哲峰、沈睿文、原思训、周双林、赵朝洪、赵化成、倪润安、徐怡涛、彭明浩等数十位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的考古学著作。整套丛书不仅提供了基于本土考古学文化、多学科的视野、技术和方法,且是了解北大考古学科建设、学术传统传承的最佳切入点,其中更是蕴含着老中青三代考古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是构建考古学“中国学派”的一个抓手。新闻网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以让读者增进对本套丛书的了解。
《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
刘绪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8月出版
作者简介
:
刘绪(1949—202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和田野考古教学与研究,曾主持或参与琉璃河、天马-曲村、方山永固陵、周原、周公庙、王城岗、盘龙城等遗址的发掘工作。出版专著《晋文化》(2007)、《夏商周考古探研》(2014)、《中国考古学六讲系列·夏商周考古》(2021)等。参与编写《中华文明史·第一卷》《天马-曲村(1980—1989)》《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等。
内容简介
:
本书通过夏文化研究、商文化研究、周文化研究、田野考古与纵论四部分,分别展示考古学家刘绪教授在夏商周考古与田野实践中的综合研究成果。所选论文反映了刘绪教授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广度和深度,也是当前夏商周考古前沿问题研究进展的缩影。
以下为刘绪著《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后记:
2020年春,李伯谦先生来电告知有出版社愿意资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部分教授出版个人学术论文集,并成为一个书系。李先生与学院领导协商,首批先为一部分年长或荣休教授出版个人自选集,其中有刘绪老师在内。由于刘绪老师2019年秋入院治疗,不能承担较细节性的工作。因此,李先生命我协助刘绪老师完成自选集的稿件整理工作。
5月中旬,我和老师商量,由我先筛选篇目,再请老师斟酌。按照刘绪老师自定“不选序文,考虑时代和类型平衡,适当增加学术史与纪念类文章,总体量在30万字左右”的原则,5月23日我将初拟的自选集篇目发送给老师。
6月3日,刘绪老师邮件回复说:“小常: 我把自选论文初选了一下,并将原文收集在一起,是初选,也许有的不取。现把目录和我粗略看过的四篇发你,你给仔细审阅一遍,我现在实在没精力认真办事了。后面的等我过完,陆续发上,这事不急,其他人估计大部分没这么快。辛苦你了!”他同时又说“这事不急,但我不能不抓紧”。回看当日的邮件和微信,老师当对自己的病情有预判,是在争分夺秒地了结各项工作。
之后的一个月,刘绪老师在化疗间歇,亲自筛选并逐篇初步校订、修改了选集的所有论文。7月5日,他分6次发邮件,将自选集论文的word文档按顺序分别发送给我,并附上了最终修订的自选集目录。在邮件中,他告知“还有一篇正在修改中,是永固陵的,准备找他人审阅”。同时,老师认为,“因为是自选集,所以与他人合作的文章,不宜收录”。从最终刘绪老师自己确定的篇目来看,共选择各类文章27篇。按内容区分,大体分为五类: 夏文化研究,商文化研究,周文化研究,田野考古研究,纵论、怀念与学术史。所选文章14篇与刘绪老师之前出版的《夏商周考古探研》重合,但也有13篇文章是他决定要新收入自选集的。
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初步做了文字的校核,时任学院领导对此事也十分关心,多次电询工作进展,但出版社一方却并无后续联系对接。老师在治疗间歇强拖病体全力完成了琉璃河遗址发掘报告的最后撰写工作,并和学院移交了他保管的晋侯墓地所有发掘资料和报告文稿中他负责部分的初稿。
2021年3月2日,老师微信告知“我院的自选集可能没了,出版社没钱”,我曾问要不要用其他渠道出版,老师微信回复不必太在意,论文都已发表过,结集出版只是方便读者查询而已。
直到2021年9月刘绪老师病逝,文集也一直未能找到出版渠道。
2021年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决定由学院出资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各位师长的论文集,刘绪老师的论文集也得以入选,并安排我和出版社对接联系。2022年3月初,遵张亚莉、缪丹编辑吩咐,我与师母乔淑芝老师、师妹刘鸣联系,根据所选文章主题确定书名为《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
刘绪老师在40余年的教学和田野考古实践中,始终从田野发现思考学术问题,在许多研究领域和角度方面有开创之功。在长年的教学研究和田野实践中,他养成了以科研带动教学、在教学中提升科研的习惯。从文集所选篇目可知,刘绪老师的很多论文是从田野现象出发,贯通系联,思考学术问题的。他尤其强调对田野迹象的观察和联系上下时段,注重同时代不同空间地域观察问题。若没有深厚的教学和田野经验积累,是发现不了这些学术问题的。相信不同的读者,都会在这些文字中有自己的收获。
文集的编辑和校对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先生的帮助。就我个人所知,在修订稿件时,刘绪老师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教授审校了《方山二陵的发掘与文明皇后的评价》一文,并核对该文所涉及的历史文献;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赛博士查询了《周原遗址分期与布局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一文的部分注引。进入编辑阶段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汤超博士为多篇论文扫描配图,甚至自费网购图录寻找了合适的图片。由于出版时间限制,论文集由张亚莉、缪丹两位分工编校,通力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编辑工作。孰料上海疫情突发,各位编辑困居家中,校样无法往来寄还,因此延误了文集出版,但即便在日常生活都受影响的情况下,她们二位依然关心校样修改工作。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和努力。同时,也要感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李伯谦先生,对刘绪老师选集出版的关心和所做出的努力。
在文集的整理、编辑过程中,遵循刘绪老师的原意,尽量保持各篇文字最初发表时的原状,未对文字做较大调整和修改。有些图片按原版扫描处理后插入,未做更改以供读者参考。对图片分辨率不足的,则据新出版公布材料的图版替换之。由于我的延宕拖沓,整理稿件未能在刘绪老师生前再请他过目,这是我不能原谅自己的。同时,由于我水平有限,整理过程必有诸多错误,请读者批评。
常怀颖
2022年4月29日
附《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目录
:
壹 夏文化研究
1.论卫怀地区的夏商文化/3
2.夏与夏文化探讨/51
3.从墓葬陶器分析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及其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关系/86
4.谈一个与早期文明相关的问题/98
贰 商文化研究
5.商文化的纵横考察/109
6.漫谈偃师商城西亳说的认识过程——以始建年代为重点/141
7.再论偃师商城是不准确的界标——兼答方酉生先生/182
8.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197
9.夏商文化分界与偃师西亳的若干问题/225
10.夏末商初都邑分析之一——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遗址比较/247
11.从夏代各部族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看商族的起源地/279
12.昭明之居与元氏铜器/290
叁 周文化研究
13.周代墓地族系分析——以腰坑、殉与牲现象为主/295
14.西周疆至的考古学考察——兼及周王朝的统治方略/332
15.周原遗址分期与布局研究引发的若干问题/357
16.晋与晋文化的年代问题/374
17.天马-曲村晋侯墓地——早期晋文化探索的重要成果/383
18.晋侯邦父墓与楚公逆编钟/403
18.晋乎?卫乎?——琉璃阁大墓的国属/407
19.春秋时期丧葬制度中的葬月与葬日/416
20.春秋时期丧葬制度中的葬月与葬日/416
肆 田野考古与纵论
21.中国青铜铸造业的发生与发展/439
22.田野考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477
23.若干田野考古现象分析/489
24.漫谈田野考古图的表示法/519
25.方山二陵的发掘与文明皇后的评价/536
26.一段不可忘怀的记忆——邹衡先生对于天马-曲村遗址的学术活动/556
27.关于苏秉琦先生《1951年西安考古调查报告》的整理说明/562
整理后记/591
刘绪教授著作存目/595
附丛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