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等多重超预期考验,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承压见韧、稳中加固”态势,发展活力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但同时“三重压力”“两大变量”交织叠加,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困难与挑战,需进一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经济恢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
2022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306.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增速位列台州市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21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69.47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643.08亿元,增长4.6%;工业增加值438.23亿元,下降1.2%;三次产业比重为7.2:43.6:49.2。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经历了
“平稳开局、承压波动、加快恢复”三个阶段,整体呈现“不对称W型”运行态势:一季度我市经济稳健开局,GDP同比增长5.5%;二季度,经济深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承压筑底,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上半年GDP增长2.6%;三季度,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月回升,经济呈现加快恢复、改善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9%;四季度,受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影响,经济指标受扰动影响明显,全年GDP同比增长2.5%;分季度来看,四个季度当季增速分别为5.5%、0.2%、3.5%、1.3%。
(一)生产形势有喜有忧,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1.供需因素拖累工业生产。
受上半年俄乌战争导致的供应链紧张,以及全年疫情冲击,出口需求不旺等因素叠加影响,工业经济全年呈现
“高开低走、稳中趋降”态势。全年我市工业增加值438.2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全年增速较一季度回落8.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9.72亿元,下降4.8%,两年平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达到1074.28亿元。
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
分别为
6.7%、-1.9 %和-2.3%。从面上来看,全年全市127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累计产值实现增长的企业679家,比重为53.3%,其中增速超过10%的企业428家,比重为33.6%。分行业看,规模以上3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达58.1%,其中1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主导行业工业总产值呈现“八升五降”态势。产值增长的行业:制鞋业增长10.6%、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业增长30.5%、水产品加工业增长8.5%、医药制造业增长7.4%、船舶制造业增长10.2%、助动车制造业增长46.7%、电机制造业4.5%、橡胶塑料制品业增长9.9%。产值下降的行业:泵阀压缩机行业下降8.8%、汽车制造业下降3.4%、轴承齿轮及传动部件下降10.3%、金属制品业下降8.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2.1%。
2.服务业凸显经济“稳定器”。
得益于全年疫情防控有效有力,促进服务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显效,全市服务业保持恢复态势。全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64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7%,拉动GDP增速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6.4%。分行业来看呈现“四快四慢”特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4.9%、9.2%、14.0%、5.9%,增速分别高于服务业均速0.3、4.6、9.4、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0.8%、3.4%、4.4%、0.6%,增速分别低于服务业5.4、1.2、0.2、4.0个百分点。
3.农业持续稳产保供。
全年我市克服了先多雨后干旱的气候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林牧渔业整体上保持了平稳态势。其中,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
2.8%、137.7%、12.1%和5.0%。渔业的支柱作用开始凸显,全年渔业增长对农林牧渔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76.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的增速中,渔业贡献了3.5个百分点,其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农牧业增长总体稳中趋缓,增长3.5%,农业(种植业)、牧业增速分别较去年全年增速回落3.6和11.7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茶叶、园林水果、蔬菜、食用菌产量分别增长22.0%、2.9%、 6.5%和55.0%;牧业生产全年整体呈“低开高走”,全年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了15.2和11.3个百分点。
(二)内外需整体仍较低迷,但向好趋势不变
1. 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稳定,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2.3%,其中建安投资增长3.8%,民间项目投资增长5.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9%,工业性投资增速29.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我市290个重点建设项目(含增补项目19个)共完成投资379.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6%;72个台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4%。二是制造业投资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32.1%,制造业投资在库项目494个,同比增加53个。工业项目规模提质明显,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上的项目有74个,投资规模为147.08亿元。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未来工厂项目、万象汽车项目、中非医疗科技项目、东音科技技改项目、富岭塑胶技改项目等项目贡献作用明显。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含分摊)增长4.3%,其中交通投资(含分摊)增长15.5%,目前在库32个交通项目(含4个分摊目),两高联络线、228国道温岭城东至温峤段工程、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温玉铁路(分摊项目)等项目贡献作用明显。
2.消费市场增长趋缓,向好趋势逐步显现。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30.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总量继续稳居台州第一。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增速略高于乡村,城镇消费增长3.5%,其中城区消费增长4.9%,乡村消费增长2.1%。从限额以上单位主要消费品类别来看,零售额前五的商品呈“两升、两平、一降”特点。“两升”:受全年油价总体上涨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1.08亿元,增长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24.22亿元,增长23.4%,整体较上年度回暖。“两平”:尽管12月受疫情影响,药品零售出现大幅增长,全年零售额12.85亿元,当月零售额高达38.7%,但全年仅增长0.6%,基本持平;全年汽车零售额56.76亿元,增长0.6%,全年整体呈现“V”字回升,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速度从上半年的-11%的速度到全年实现了“转负为正”,同时,新能源汽车零售出现爆发式增长,增速达到253.9%,但因我市新能源汽车4S店不多,因此占比仅为13.0%。“一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10.52亿元,下降5.0%。
3.外贸出口弱势盘整,机电出口比重下降。
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57.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其中出口341.02亿元,下降3.7%,进口16.39亿元,下降3.2%。从出口商品来看,机电类产品出口额下降5.6%,出口比重较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比重为66.2%,其中空压机与机床工具分别下降15.3%、下降13.1%;鞋业出口额增长12.5%,比重较上年同期回升2.7个百分点,占比为18.7%。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亚洲市场小幅增长0.8%,其中阿联酋增长23.0%,东盟下降4.9%;欧洲市场下降1.0%,出口俄罗斯增长11.6%,出口乌克兰下降64.2%;出口北美与拉丁美洲分别下降9.1%、6.7%。
(三)发展质量有所改善,共富创建扎实推进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
132.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完成全年预算的94.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之后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5.75亿元,下降6.3%,非税收入15.59亿元,增长53.2%,比重分别达到80.8%、19.2%。从分税种情况来看,增值税下降18.7%、企业所得税增长23.3%、个人所得税增长7.3%。此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70亿元,增长13.5%,完成全年预算的106.4%。
2.要素保障总体平稳。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4%,贷款余额2673.89亿元,增长19.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9%、17.7%。全年在经济形势仍较复杂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供给支持,住户综合经营贷款额增长14.4%,高出综合消费贷款增速17.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长33.7%,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65.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9%、47.6%,表明这两年对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用电量总体平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工业用电量与制造业用电分别下降4.5%、下降4.1%,但第三产业用电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呈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2.4%、增长19.6%。
3.居民收支稳步增长。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关口,达到619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高于台州市平均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56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79元,增长5.6%。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收入比1.766:1,比上年缩小0.02。低收入群体增收势头良好,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增长13.5%,快于常住居民收入增速8.4个百分点。全市常住居民生活消费支出42706元,增长6.3%,高于收入增幅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与农村分别增长4.9%、8.1%。
4.企业盈利能力改善。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快于营业收入增速8.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1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8家,亏损面达到8.8%,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21.2%。尽管企业利润总体小幅增长,但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从同期的6.0%提高到6.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比例从去年的82.6元降至81.6元。从主导行业利润增长情况来看,皮革毛皮制鞋业利润增长35.9%;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5.0%;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1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下降14.0%。
5. 民生保障扎实推进。
民生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
23.8%、增长32.5%、增长6.1%,增速分别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3.7个百分点、32.2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四上单位中三季度末从业人员人数同比增长3.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3.3%。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68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5.67%,城镇登记失业率0.84%,处于较低水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PM2.5浓度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优良率)99.5%,优良天数比例在台州各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全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全市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4%,较上一年提高21.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从全年来看,经济恢复仍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部分指标恢复速度不及台州市平均,尚未恢复至常态化水平。与此同时,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较为欠缺,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领域预期减弱、增长乏力等发展困境仍未改变。
(一)
经济恢复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从工业看,出口低迷,内需不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
0.5%,出口交货值下降4.0%,全年产销率为96.82%,低于同期0.04个百分点,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3.8%,低于同期0.6个百分点。从实物消费看,我市消费市场恢复水平整体仍较弱,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增速低于2021年增速6.6个百分点。受疫情及旅游业不景气等影响,今年各酒店入住率较低,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仅增长1.2%。从服务消费看,文体娱乐业、交通运输等相关服务业受疫情深度影响经营困难,1-11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16.3%,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营业收入分别下降9.4%、8.5%。居民消费信心转弱,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提前还款现象也明显增多。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增长16.4%,其中定期存款增长20.9%,而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下降7.9%。
(二)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存。
1-11月,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尽管企业盈利能力较同期小幅提升,但企业利润增速仍低于同期增速11个百分点。多数企业仍然面临成本波动、库存积压等经营困境,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呈现“两高一难”趋势。用工成本居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员工平均薪酬为7.75万元/人·年,增长3.5%);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高(112家规上亏损企业中,小型企业有107家,占比达到95.5%,其亏损额占比79.6%;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0%,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1.6个百分点),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下降2.4%,慢于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7.8个百分点;库存消化难,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24.6%,快于工业产值增速28.1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达到40.7%。
(三)部分领域投资持续低迷。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回落。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占据
“半壁江山”,全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4%,较上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下降3.0%,特别是本年新开工面积下降41.4%,房地产建安投资下降10.6%。二是新入库项目总体规模下降。因房地产投资持续走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更多依靠新增项目来拉动,但全年新入库投资项目规模出现下降。全年新增纳统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362个,涉及计划总投资263.14亿元,下降9.0%;房地产新入库项目25个,同比减少9个,涉及计划总投资147.40亿元,下降50.5%。投资规模总体下降将对2023年平稳增长造成影响。
(四)房地产过快回落影响经济恢复。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全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冷清,土地市场持续降温,进而拖累财政收入、投资、上下游建筑建材家电等关联产业。尽管年中受
“房票”政策刺激,对部分楼盘销售起到一定作用,但2022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仍比上年下降8.4%,其中144平方以上的改善型住房销售面积下降24.2%;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下降28.8%,其中期房销售额下降32.0%;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46.9%。受此影响,全年土地出让收入支撑明显不足,2022年全年成交土地出让收入70.07亿,相比去年的163.41亿,下降57.1%。从走势看,预计2023年房地产市场仍将低位运行,预计反弹幅度较有限,对全市GDP、投资等仍将带来较大压力。
三、
2023年经济展望及建议
从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
2022年是世纪疫情肆虐的第三年,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更加明显,地缘政治更加复杂,进入2023年之后,世界经济大概率进入弱衰退。从国内来看,随着疫情形势及防控政策的重大变化,2023年国内经济预计总体蓄势向好,经济运行完全常态化可期,但面临的困难、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同样很大。
从我市来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尚存、传统产业遭受的压力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但受宏观经济面向好以及
“低基数”影响,预计2023年全市经济总体呈“低开向好”态势。一是预计消费将明显复苏,除了基本消费品消费以外,服务消费有望集中释放,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有望重拾升势;二是出口形势仍较复杂,一方面汇率波动、国外市场需求等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欧洲作为我市企业出口主要目的地可能陷入衰退,另一方面厂商出口抢单积极性增强,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低基数”优势,总体预判出口有望复苏;三是工业经济预计总体向好,受需求逐步恢复及创新升级双向驱动影响,制造业有望迎来增长稳定期,同时预计受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等影响,企业效益或将改善;四是房地产行业反弹空间有限,受房地产市场长周期性调整影响,房地产行业短期难迎强复苏,一方面2022年土拍市场形势较差,地产开发项目较少,另一方面居民当下购房意愿仍较弱。且受新增房地产项目少影响,预计建筑业形势也较弱。综合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建议如下:
(一)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聚焦千亿级产业培育,落实增资扩产硬核举措,加快推进制造业促转型、拓市场。聚焦重点工业企业,鼓励企业向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新工厂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推进企业
“两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综合运用资金补助、技术指导等手段支持企业智能化、节能化改造。抢抓进度建成投产批量工业企业,加强重大项目投入与产出进度跟踪,有效发挥新建入库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杠杆”效应。
(二)强化总部企业培育,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一是强化商贸龙头企业培育。加大平台型、总部型贸易单位培育力度,引进发展潜力大、覆盖面广的企业和电子商务零售商。发挥大型零售企业
“以大带小”的促进作用,推进零售业跨界融合,实现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提振消费市场,抓住疫情防控政策重大变化机遇,以及S1线开通等发展机遇,精心组织开展夜经济、文旅等特色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振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回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做好重大项目招引储备。围绕
“双招双引”,抓好重大项目招引储备,超前谋划一批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二是加快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力促重点产业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大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推进力度,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