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汽车工业等传统行业,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则快很多。早在1965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博士就提出,在至多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

后来果然如此。并且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至18个月。现在,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隔18个月价钱就会降一半。

虽然这个发展速度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几十年来,IT产业的发展始终遵循着摩尔定律预测的速度。

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速度是能够在1秒钟完成5000次定点的加减法运算。

2007年,当时搭载英特尔酷睿芯片的个人电脑计算速度为每秒500亿次浮点运算,已经是ENIAC的1000万倍。

2007年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IBM的蓝色基因(BlueGene/L)速度高达每秒钟367万亿次浮点运算,是ENIAC的734亿倍,正好是每20个月翻一番,和摩尔定律的预测大致相同。

2010年11月,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中国的天河1A,计算速度高达每秒2570万亿次。仅仅3年,又比IBM的蓝色基因记录提高了70倍。

计算机速度的提高如此,存储容量的提升更快,大约每15个月就会翻一番。

多年来人们一直怀疑摩尔定律能够适用多少年,不过至今为止,摩尔定律依旧适用。

摩尔定律主导着IT产业的发展,为了使摩尔定律能够成立,IT公司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由于硬件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的研发。比如视频影音播放器,浏览器,网络游戏等。当硬件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你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诞生这样只做软件的公司。

摩尔定律也使得各个公司现在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后的市场,比如再过10年,你能想象到我们的网速会达到1000Mbps级别,这时候在这种环境下又会诞生什么样的新产品,或者新的以前无法实现的网络服务,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安迪-比尔定律

摩尔定律会让消费者觉得如果今天我买不起这台计算机,我可以等18个月后以一半的价格来买到它。只能说你太天真,要真是这样的话,那硬件厂商出货量只会逐年减少,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里,个人PC的销量在持续增长。是什么动力让用户主动更新自己的硬件呢?

其实是因为存在安迪-比尔定律,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

比尔即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安迪是原Iintel公司CEO安迪-杰罗夫。在过去30年里Intel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计算机内存和硬盘的容量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

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们运行软件的感觉和过去却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整个PC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越做越大,越来越复杂。每次更新之后软件功能可能比之前要强大一点,但是背后的安装包也越来越大。

以至于当你用着旧的PC更新了最新的软件后,运行软件有可能就会比较卡。因此你也就不得不换新机了。微软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PC应用软件吃掉了硬件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因为软件的功能和它越来越臃肿的体积并不是成正比的。

所以每当微软更新了它的操作系统或者大型软件后,Intel的销量和股价会明显提升,这也是PC时代软件和硬件的霸主互相制约和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PC时代也被称为WINTEL时代。

三、反摩尔定律

Google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如果你反着来看摩尔定律,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那么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低一半。因为产品的价格只有18个月前的一半了。

这对IT公司是非常可怕的,意思是如果你这18个月不能取得产品上的突破,那么你的营业额将会损失惨重。因此这条定律也逼着所有的硬件公司研发新产品的速度要跟上摩尔定律的速度。

大多数做硬件的公司,如intel,AMD,戴尔,太阳,摩托罗拉其实过得很辛苦,因为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来跟上摩尔定律的步伐,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相反业务主要集中在软件业的IBM,微软则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股价也在大多数时间飘红。

在科技进步的浪潮中,小的新兴的公司往往是无法与大公司相竞争的。但是他们不用考虑摩尔定律,反倒没有太多的压力,如果能够研发出革命性的新技术,或许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DSL技术,可以将电话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提升近200倍。而其创始人依靠这一技术,将公司以4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德州仪器(TI)。在调制解调器发展的量变阶段,这种小公司很难存活,但是一旦掌握了技术的质变,就有可能在IT发展的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

反摩尔定律使得新兴的小公司在新技术的研发上有可能与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给整个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IT产业是一个不进则退的产业,想要获得高额的利润就要做处于产业上游的软件服务,如Google,Facebook。处于下游的硬件公司则由于摩尔定律的影响长长是处于薄利多销的状态。如Intel,AMD。唯一例外的是苹果公司,由于苹果的产品已经是一种潮流和艺术的象征,所以其能够拿到比较高的品牌溢价,也无怪于整个手机市场的利润91%都是苹果的。
一、摩尔定律        相比汽车工业等传统行业,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则快很多。早在1965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博士就提出,在至多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         后来果然如此。并且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至18个月。现在,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隔18个月价钱就会降一半。     ...
最近在Github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repository——hacker-laws(项目链接:https://github.com/dwmkerr/hacker-laws) 规则目录如下: 阿姆达尔 定律 (Amdahl's Law) 布鲁克斯 定律 (Brooks's Law) 康威 定律 (Conway's Law) 霍夫施塔特 定律 (Hofstadter's Law) 炒作周期 &am...
1. 摩尔定律 是由英特尔( Intel ) 创始人 之一 戈登 摩尔 ( Gordon Moore ) 提出 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倍以上。 2.安迪比尔 定律 ( Andy and Bill's Law )描述了硬件产商和软件产商之间的关系。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 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个人电脑工业整个的生态链是这样的:以微软为
计算机 组成原理——概述 Q: 计算机 发展 历史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 计算机 分别有什么特点? A:四个阶段:电子管 计算机 、晶体管 计算机 、集成电路 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 。 Q:你了解“ 摩尔定律 ”吗?“ 摩尔定律 ”对现代 计算机 产生了什么影响? A: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 是由英特尔( Intel 创始人 之一 戈登 摩尔 (Gordon Moore) 提出 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
这些 计算机 领域的重要 定律 你都清楚吗?0 写在前面1 摩尔定律 (Moore’s Law)2 阿姆达尔 定律 (Amdahl’s Law)3 软硬件互易性原理4 抽象与3Y原则5 局部性原理 0 写在前面 ????接触人工智能领域,除了要理性地学习各种算法,还要对 行业 内的基本 发展 历程和规律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对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外行科普也有得聊),本文主要罗列 计算机 领域的几条重要 定律 。 1 摩尔定律 (Moore’s Law) Moore’s Law指IT产业的硬件或设备生产商的技术每十八个月翻一番,或
摩尔定律 是由英特尔( Intel 创始人 之一 戈登 · 摩尔 (Gordon Moore) 提出 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 定律 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the number of transistors on integrated circui...
1. 摩尔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元钱所能买到的电脑(智能手机)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翻。 摩尔定律 是由英特尔( Intel 创始人 之一 戈登 摩尔 1965 提出 ,直到现在仍然起作用。 2. 反 摩尔定律 如果你反过来看 摩尔定律 ,一个IT 公司 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反...
1. 摩尔定律 最早是由英特尔 公司 创始人 戈登 · 摩尔 (Gordon Moore)博士 提出 摩尔定律 的主要内容是:每18个月 计算机 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的性能的 计算机 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2.安迪-比尔 定律 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What Andy gives,Bill takes away.)安迪是前 Intel ceo,比尔即比尔盖茨。意为随着硬件的升级,软件的
1. 介绍开普勒第二 定律 的基本概念,即行星在轨道运动中,向太阳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面积。 2.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开普勒第二 定律 的物理意义。 3. 讲解开普勒第二 定律 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Step 4 开普勒第三 定律 1. 介绍开普勒第三 定律 的基本概念,即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2. 讲解开普勒第三 定律 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开普勒第三 定律 的应用。 Step 5 练习与检测 1. 通过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2. 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Step 6 总结与拓展 1. 总结开普勒 三大 定律 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行星的质量计算和行星运动的稳定性等。 【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开普勒 三大 定律 的物理意义。 2. 课堂练习法:通过习题和小测验,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工具】 1. 计算器、小黑板。 2.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学生掌握了开普勒 三大 定律 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开普勒 三大 定律 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对行星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