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既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也承担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任务。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9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专题发布会,会上介绍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有关情况引发广泛关注。

为什么要制定《实施方案》?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是为了实现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让想创新的人有公开便捷的路径找到公共服务,让能创新的人有公平均等的机会享受到公共服务的政策红利。

明确重点工作 推动普惠升级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模式加速涌现,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寄予更高期待。“国家知识产权局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服务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整体效能普惠升级。”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实施方案》,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五年任务,细化为具体实施举措,明确了推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推进服务供给更加均等、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多样、推进数字化支撑更加扎实、推进服务人才更加专业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内容。

为推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实施方案》以更大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地市级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面,壮大服务队伍,拓展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重要网点的服务领域,有序推进公共服务机构提质增量。

为推进服务供给更加均等,《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边界清晰、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

为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多样,国家知识产权局探索建立供需匹配、分层服务的公共服务机制,力争用有限的服务资源创造最大的服务效益。《实施方案》重点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领域新业态、乡村振兴等领域,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为推进数字化支撑更加扎实,《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数据资源供给力度,丰富信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支持市场化数据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为推进服务人才更加专业,《实施方案》提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聚焦发展需求 持续完善服务

近年来,新领域新业态技术新、迭代快,对专利商标审查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在强化对新领域新业态公共服务支撑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完善专利商标审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新领域新业态专利集中审查等措施。

“国家知识产权局修订审查标准,进一步加强相关专利保护,进一步明确了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智慧医疗、基因领域引物探针产品等热点问题的法律适用;优化审查模式,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域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强化公共服务,加大重点产业数据供给,依托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新上线运行人工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7个专题数据库,专利专题库数量达到18个,为新领域新业态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撑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副部长吴红秀介绍。

《实施方案》明确,要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度。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落户地方,为申请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共有336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窗口在布局方面,坚持全面推进、重点支持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在工作机制方面,坚持规范业务标准、改进工作方法与丰富服务内容相结合,已可办理商标变更、转让、续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等27项申请业务;在作用发挥方面,坚持申请受理、咨询宣教与服务发展相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副局长李昶介绍。

此外,《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数据的普惠开放。王培章表示,接下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扩大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供给以及专利权评价报告共享电商试点范围;制定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电子证照标准,扩大网上应用场景。同时,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服务平台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推动知识产权数据跨部委跨行业互联共享,使知识产权数据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利用,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数据的战略价值。( 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