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行语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捞女是网络用语,指抛弃 尊严 ,用自己的灵魂和身体来换取金钱的女人。
捞女源自广东土著对在广东谋生的外省人的称谓。广州人把说普通话的外省人称为“捞松”(源自普通话中的“老兄”一词的音变)。由“捞松”衍生出“捞女”,特指说普通话的外省女青年。后来,捞女还指那些贪慕虚荣,想要占尽便宜顺手“捞一笔”的女性。
中文名
捞女
含    义
抛弃尊严,用自己的灵魂和身体来换取金钱的女人

历史

播报
编辑

古代

  • 贵族与宫廷时期 :在古代的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存在不少女性试图通过与君主、贵族等建立关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获取财富。如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一些妃嫔,她们出身平凡,进入宫廷后会想尽办法吸引皇帝的注意,若能得到皇帝宠爱,不仅自己能获得荣华富贵,家族也能跟着鸡犬升天。像赵飞燕,出身平民之家,后进入宫中成为汉成帝的宠妃,她和她的家族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大量的财富。
  •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和罗马社会,也有女性通过与有权势的男性交往来获取利益。一些交际花会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慧,与贵族、政治家等交往,从而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随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富人群体。一些女性会试图与这些新兴的工厂主、商人等建立关系。她们可能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结识有钱有势的人,期望对方能为自己提供经济支持,帮助自己摆脱贫困或提升生活质量。
  • 殖民地时期 :在殖民地地区,一些当地女性会与殖民统治者或殖民者中的富有阶层交往。比如在印度等英国殖民地,有些印度女性会与英国官员或商人建立关系,以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教育机会等,同时也可能为自己的家族在殖民地社会中谋取一定的地位和利益。

现代

  • 消费主义兴起后 :20 世纪以来,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物质生活水平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在大城市中,一些女性会将目标瞄准那些拥有豪车、豪宅等财富的男性。她们可能会通过参加高端社交派对、婚恋网站等途径,结识这些男性,然后以恋爱、结婚等为幌子,获取对方的金钱、礼物或其他物质支持。
  • 社交媒体时代 :社交媒体的出现为 “捞女” 现象提供了新的平台。一些女性会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美貌和生活品味,吸引网络上的 “金主”。她们通过与 “金主” 在网络上互动,建立虚拟关系,进而获取对方的打赏、转账等经济支持。还有一些人会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与一些品牌方或富商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和物质回报。
“捞女” 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表现形式和背后的社会因素也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一些女性试图通过与有资源的人建立关系来获取物质等方面的利益。 [2]

分类

播报
编辑
  • 物质至上型
    • 这类 “捞女” 将物质利益放在绝对首位,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追求金钱、名牌、房产等各种物质财富。她们会通过各种社交场合、网络平台等途径,主动结识有钱人士,在交往过程中,会巧妙地暗示或直接要求对方为自己购买昂贵的礼物、提供高额的生活费用等。
    • 比如有些 “捞女” 会在与富豪交往初期,就以各种理由索要名牌包包、首饰等,甚至要求对方为自己购置房产或豪车。
  • 攀附权贵型
    • 此类型的 “捞女” 更看重权力和地位带来的好处及社会资源。她们渴望通过与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在一起,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资源渠道。
    • 例如,有些 “捞女” 会想尽办法进入一些高端的社交圈子,结识政界、商界的名流,通过成为他们的伴侣或情人,来获取参加各种高级活动的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甚至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的事业或家人的事业谋取便利。
  • 情感操控型
    • 这类 “捞女” 擅长运用情感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们会伪装出深情、温柔、善解人意的形象,让对方在情感上对自己产生依赖和信任,然后逐渐掌控对方,进而获取物质和其他方面的利益。
    • 比如,她们可能会在与对方交往过程中,故意制造一些情感上的波折,然后又以 “原谅”“理解” 等方式让对方产生愧疚感,从而使对方更愿意为自己花钱或提供帮助。
  • 短期获利型
    • 这种 “捞女” 追求的是快速获取利益,不考虑长期关系。她们可能会通过与不同的目标对象进行短暂的交往,以各种借口从对方那里获取钱财或其他好处后,迅速消失,再寻找下一个目标。
    • 例如在一些交友平台上,有些 “捞女” 会与男性聊上几天,就以自己遇到困难、生病等理由向对方借钱,一旦钱到手,就不再与对方联系。
  • 长期投资型
    • 与短期获利型相反,长期投资型的 “捞女” 会选择一个有潜力或者已经有一定财富基础的对象,进行长期的 “情感投资”。她们会陪伴对方度过事业上升期等阶段,看似与对方共同奋斗,但实际上是在等待对方财富和地位进一步提升后,获取更大的利益。
    • 比如,有些 “捞女” 会在对方创业初期就与其在一起,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等对方事业成功后,便要求对方给予自己大量的财富回报,或者通过婚姻等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将女性简单地归为 “捞女” 这类标签化的行为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以上只是基于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的一种概括性分类,不能代表所有情况,而且每个人的行为和动机都是复杂多样的,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词语来源

播报
编辑
“捞女”一词原是广东 方言 ,指的是抛弃尊严,用自己的灵魂和身体来换取金钱的女人。

引用示例

播报
编辑
王漫妮 的扮演者 江疏影 点赞 娄艺潇 对这一角色和那段剧情的解读的微博,“王漫妮不是真正的捞女,她想要一个平等的爱”。 [1]

相关法律

播报
编辑
2025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开始施行,旨在调解夫妻双方未来共同居住的房子房产证上究竟写谁的名字这一困境,减少“捞女”通过婚姻套利行为。 [3]
其中,对夫妻间给予房产、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出资等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突破性规定:强调在离婚房产分割中,以出资来源作为分割财产基础的前提,同时综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离婚过错等因素,公平公正处理。 [3]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丹称,《解释(二)》出台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大家不要再关注‘加名、登记’这样可能会给婚姻埋下不和种子的行为”。 [3]

相关作品

播报
编辑
2025年6月19日,互动小说游戏《 捞女游戏 》上架Steam。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