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刷到一条新闻,厂长看到被气得瞬间上头。

没想到啊!

世间还真有如此无厚颜耻之人。

豫章书院大家还记得吧,跟“电击疗法第一人”杨永信同属一挂。

其创始人吴军豹在19年11月被捕,而就在本月3日,该案开庭审理,这也是他被逮捕后,首次公开亮相。

画面中,吴军豹带着眼镜,穿着看守所的马甲,跟老搭档坐一起,全程神情泰然,发言积极。


最后他竟 拒绝调解,拒绝公开道歉,拒绝赔偿 ,驳回原告的所有请求,且口口声声是为了教育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要知道,曾有过不止一人面对镜头控诉,进豫章书院等同于进地狱,有学生被扒光衣服关禁闭,甚至被抽打到绝望。


难道他真不觉得自己有错?

他忘了那些孩子所经历的噩梦了吗?

此时此刻,厂长突然想到16年的一部丹麦电影,故事跟现实如出一辙,甚至更惨烈。

或许看完你就找到答案——

《总有一天》


跟之前推过的《熔炉》、《感化院》题材类似,相同的寄宿学校,同等变态的老师。

整体的基调沉重,色调中隐藏着不可言说的难受。

更可怕的是,电影看完后屏幕上无声的打出一行字: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在“Godhavn”学校发生,

曾在此入学的大部分学生至今都在依靠药物,

缓解抑郁和恐惧......


果然,恶行是不分时间和国界。

我们从来不知道,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还发生着同样的故事。

尽管有珠玉在前的熔炉,但本片也毫不逊色,绝对是再一次发自内心人性的嘶吼。


记得国内先后爆出杨永信和豫章书院事件后,网上有人发声,倡议更多的受害者勇敢站出来。

他们说, 这世上本没有光,发光的人多了,天,就亮了。

但正所谓没有经历过,就无法感同身受。

天知道要想“发光”,即使是微弱的光,也需要无比强大的内心。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兄弟。

他们感情很好,同吃同住同睡,每天一块玩,还一起......偷东西。

而且是一个月被逮进去好几次的那种。


因为这对问题少年,他们的妈妈被相关机构批评教育很多次。

甚至话里话外讽刺她寡妇的身份,指责其只忙于工作,导致孩子疏于管教。

后来他们更多次建议她,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起初妈妈是拒绝的,直到她身体出现问题。

她身患癌症,没有精力再照顾两个孩子,再加上孩子剩下的唯一亲人叔叔也没有能力抚养,于是,兄弟俩还是被送走了。


据叔叔讲,这间学校在当地很有名,条件也不错。

可他们去了才发现,这里简直比地狱还黑暗。


学校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按时熄灯睡觉,按时起床洗漱吃早餐,一切都像是流水线。



至于所谓的上课,不过是变相做苦力。


孩子们被派往学校的农场,或工厂,实施体力劳动,校领导全然不顾他们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

噢不,在某些人眼中,他们或许连人都算不上。

比如这间学校校长。


饰演这一角色的,是丹麦著名演员拉斯·米克尔森。

《熔炉》里的校长肥头大耳,油光画面,带着可恨的面相,而拉斯则长着一米九的高个子,外表英俊,眼神中透着威严。

他称问题儿童为“麻烦生”。

在他看来,暴力对于“麻烦生”来说,是绝佳的教育方式。


即兴提问,答案不和他心意,反手就是一耳光。


年龄小的,夜里尿床,又是一耳光。

这还没完,犯错的还要顶着寒冬,光着身子举着湿哒哒的床单罚站,直到晾干为止。


而一旦有人企图逃跑,那就不是一耳光能解决的了。

校长会用“连坐”这一招,挑起全校学生对犯事孩子的愤怒,引发一波凶残的群殴。

难以想象,上述这些,咱们的男主竟在入学短短的几天内就经历个遍。


最初他们不理解为何这里的学生,总是面无表情,听指令做动作,像是一个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特别是弟弟,同学好心提醒他, 要他做个没有感情的鬼魂

这样他才不会引起老师们的关注,能平平安安的待到15岁,好离开这间学校。


但他偏不,还总是招惹一身麻烦。

直到后来某天晚上,睡梦中的他被一名男老师带出去,只听一阵惨叫。


尽管办公室的大门紧闭,我们没有看到发生的场景,却能意会到这恋童癖老师做了些什么。

完事儿之后,弟弟踉跄的自己去洗手间清洗,没有哭闹,他仿佛瞬间长大了。

他变得忧郁胆小,开始变得听话懂事。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弟弟并未是唯一的受害者。

这位恋童癖老师经常趁值班的时候作恶,他会到寝室里巡逻,像选妃一般挑选自己有好感的学生。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

这些孩子为什么这般逆来顺受?

要厂长说,一个是因为反抗就意味着面临更加恶毒的挨打。

另一个则是学校、变态老师,以及很多家长组成了一条罪恶链,把孩子们变成了罪恶下的受害者。


正如热评第一所写的,有些人因为孩子犯过错,就觉得受些惩罚也是应该的。

最可怕的是,他们最后仍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好比很多把孩子送到杨永信那儿的家长。


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像男主的妈妈,是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将孩子送到这里。

更多的,是没有时间陪伴,图省事儿,甩掉部分养育的责任。

片中就有孩子,唯一让他开心的事情就是接到爸爸的来信。

可信中每回都只有寥寥几句,爸爸不是说自己忙,没空来看他;就是画饼,说很快就来接他。


渐渐地,在父母“缺失”和残暴老师的双重打压下,孩子们对虐待麻木,他们甚至开始互相欺凌。

强壮的凌驾于弱小之上,以此来发泄无法反抗老师的怒火。

厂长至今都记得,前一晚被凌辱的孩子原本都几乎无法起床。


可当弟弟因为尿床被老师训斥的时候,他依然同其他孩子一起,起哄,要求惩罚弟弟。

他的眼神中,透露着凌厉的寒意。

似乎这样就能把苦难,转移给更弱势的人。


好在,本片虽是真事改编,导演却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处理。

比如之后弟弟那《肖申克的救赎》式的纵身一跃;


再比如善良的女老师,在察觉到学校的暴行后,勇敢的站了出来。


“总有一天,一切会好的。”

这句在电影中出现无数的台词,包含了导演对现实的无限希望。

对应到现实,厂长也相信,如今嘴硬的吴军豹,终究有闭嘴的一天。

相信法律会给出最公平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