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历代的书论还是印论,很多名家和学者都重复说着一句话“取法乎上”和“印从书出”。“取法乎上”不难理解就是追根溯源,尽量学这门艺术学科最根本的源头,体会其中的道理。而“印从书出”呢?无外乎是以书入印、刀从笔出、印外求印!而这两点也都是以继承为主的学习思想,需要去学习其根本,这样就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再观明清流派,各自均有独特风貌。赵之谦是以书入印的代表,他以魏碑笔法入篆,魏碑入边款,风格鲜明;黄牧甫汉金文入印,入款,独树一帜;又有以丁敬为首的浙派,吸收秦汉之意,篆法删繁就简,参用隶意。纵观历代先贤的作品,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开拓。

而西方美学“陌生化”的理念则讲:“过份的强调模仿和再现就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艺术品本身的事物,而不是艺术品本身,这样一来艺术品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由此可见这里“陌生化”是反对模仿的,倡导艺术品本身富有的内涵与价值,提倡创新!

那篆刻艺术可以像“陌生化”那样前行吗?当然是不能的。我认为任何“艺术”都要建立在技巧纯熟的前提下,才有所谓的“艺术”。模仿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但要师古不泥古!

去溯古——站在巨人的肩膀,夯实基础;拓今——从传统中得到深刻的体会,进行开拓,实现自我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