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药物的性质不同 。如在胃中易被破坏的药物,如胰岛素就不能制成口服制剂,而要制成针剂使用。有些药物性质不稳定。如遇空气、光线和水分易分解、变质,易导致降效或失效,因此需要制成片剂、丸剂,甚至还需要包衣。 2 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疗效也可能会完全不同 。如硫酸镁制成药水,热敷可以消肿,口服可以导泻;而制成针剂就成了抗惊厥药,用于治疗尿毒症、破伤风与高血压性脑病等。 3 缓控释制剂: 有些药物半衰期很短,长期服用依从性较差,容易漏服或是错服,因此研发人员绞尽脑汁,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单层膜溶蚀系统、渗透泵系统、微囊技术等)将这类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减少每天的服药次数,大多数药物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大大增强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王先生,因老年高血压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10mg/ 片),每日 2 次、每次 1 片,血压控制良好。但近几日气温骤降,王先生发觉有头晕、心悸等不适,故于下午 5 时自测血压,血压为 170/110mmHg ,考虑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但因考虑到缓释制剂起效慢,故自行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碾碎后吞服, 1h 后自测血压,血压降至 140/90mmHg 。晚上 7 时,王先生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又升至 160/100mmHg ,认为血压控制效果不佳,遂又碾碎 1 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吞服。半小时后,王先生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悸和胸闷症状,继而发生意识模糊,被家人送至医院急诊抢救。 患者由于短时间内连续服用了碾碎的硝苯地平缓释片,而碾碎的硝苯地平缓释片会突然释放出较大剂量的硝苯地平,由此诱发了心源性休克。 2 、错误服法 (2)—— 掰开 心内科一位老年女性高血压病患者,清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后,降压不平稳,上午(特别是清晨)血压骤降,而下午血压回升。经详细询问, 发现患者将硝苯地平控释片掰开服用而导致血压骤降。
四、 药片 完整排出来了,咋回事? 心内科常遇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 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后,自诉此药不好 ,甚至说其是假药,问其原因,回答 服药后未吸收,整片药随大便排出来了 此类药物服药后,药片中的非活性成分可完整地通过胃肠道,不溶的外壳随大便排出。比如 同一种药物制剂,生产厂家不同服用方法也会不同。 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的制备工艺及其缓控释机制很有可能不同,因此 服药时需要查看说明书或者咨询医师或药师。 例如: 1、骨架片:药物采用骨架型制作原理,药物和骨架材料完全均匀地相互分散,所以可沿着片面 中心线 将其掰成两个半片 通常厂家在生产时会做好明显的划痕可供掰成半片服用),但是掰开后的半片药需整个吞服,不可嚼碎) 2、薄膜包衣片:只有保持膜的完整性才能使药物按照设定的速度和部位释放达到缓释 / 控释的目的,因此 需整片吞服 ,不可掰开或咀嚼。如果掰开,则会引起药物的突释,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