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581年~618年)是
中国
历史上承
南北朝
,下启
唐朝
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1]
公元581年二月,
北周静帝
禅让于丞相
杨坚
,
北周
覆亡。
隋文帝
杨坚定
国号
为“
隋
”,定都
大兴
(今陕西省西安市)
。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
陈朝
,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文帝
励精图治,开创了
开皇之治
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
隋炀帝
杨广即位,迁都洛阳,
[4]
修建贯通南北的
大运河
;
[5]
[6]
[7]
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
隋末民变
。618年
宇文化及
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
李渊
逼
杨侑
禅让,国号“
唐
”。619年
王世充
逼
杨侗
禅位,国号“
郑
”,
[8]
[9]
隋朝彻底灭亡。
[5]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
三省六部制
,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
科举制
,选拔优秀人才,弱化
世族
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
政事堂
议事制、监察制、
考绩制
,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
南北朝
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
隋唐大运河
以及
驰道
改善水陆交通线。
[10]
[11]
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
府兵制
,经济上实行
均田制
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
大索貌阅
和
输籍定样
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
倭国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济
与
东突厥
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
遣隋使
最为著名。
[12]
隋文帝之父
杨忠
,曾被
北周
封为“
随国公
”。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
随
”,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
隋
”。隋朝是西晋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13]
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尊称大隋。
杨素
率水军从
巴东
顺
长江
东下,与荆州
刘仁恩
军联合占领
延州
(今长江
西陵峡
口、
湖北
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由
公安
东援
建康
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
汉口
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
元会
(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
韩擒虎
、
贺若弼
两军钳击建康,与
宇文述
军包围建康。
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
建康
,俘
陈后主
,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
韦洸
等人安抚
岭南
,
冼夫人
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17]
[1]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36
[2] 《大业杂记》:“大业元年,敕有司于洛阳故王城东营建东京,以越国公杨素为营东京大监,安德公宇文恺为副。”
[3] 《隋书·卷三十·地理志》:“洛阳有汉已来旧都。后魏置司州,东魏改曰洛州。后周置东京六府、洛州总管。开皇元年改六府,置东京尚书省。其年废东京尚书省。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炀帝即位,废省。置河南县,东魏迁邺,改为宜迁县。后周复曰河南。大业元年徙入新都。”
[4] 《隋书·宇文恺传》:“炀帝即位,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5]
隋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中华新闻时报
[引用日期2020-06-14]
[6]
《百家讲坛》 20180331 《国史通鉴》(隋唐五代篇) 3 大业盛世
.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0-05-23]
[7] 《隋书·志·卷十》:“及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 八里,列为戏场。……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
[8] 《隋书·列传·卷五十》:“既而废侗于别宫,僭即皇帝位,建元曰开明,国号郑。”
[9] 《旧唐书·列传·卷四》:“世充僭即皇帝位,建元曰开明,国号郑。”
[10] 台湾三军大学 编.《中国历代战争史(第7册):隋》.中信出版社,2013,ISBN:9787508636832
[11]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页
[12] 《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北狄‧突厥》:“大业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启民及义成公主来朝行宫,前后献马三千匹。......(启民可汗)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臣今率部落,敢以上闻,伏愿天慈,不违所请。”
[13] 《隋、随一家》、《隋氏历史之迷》: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依照惯例应将国号定为“随”,但“随”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稳定的意思,于是他去掉“辶”,以“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名。
[14]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三卷》:“宣帝始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高祖宫人,逼为淫欲。”
[15] 王家范,张耕华,陈江.大学中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23
[16] 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及天右大皇后:元乐尚,有些皇后是北周宣帝抢来的。
[17]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47隋朝及隋文帝杨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9787510700873.
[18] 蒙曼 .《蒙曼说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ISBN:11198988
[19]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2页
[20] 史明月.《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金城出版社,2012,I S B N:9787515502625
[21] 例如《隋书·卷第二高祖纪》:“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22] 《北史》:“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损膳而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
[23] 《隋书·卷第四十五·文四子传》:“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
[24]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隋纪三·高祖文皇帝中》
[25] 《隋书·刑法志》:“盗一钱以上弃市,三人共盗一瓜均死,事发即时行决”
[26] 《通典·选举典》:“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
[27]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卷·仁寿四年》:“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故衣食滋殖,仓库盈溢。”
[28] 《隋书·食货志》:“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29] 魏征·《贞观政要·辩兴亡》:“记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30] 魏征·《贞观政要·奢纵》:“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31] 《隋书·列传第十九》。
[32] 《资治通鉴180》: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阁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33]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5页
[34] 《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五》:大业五年己巳,公元六零九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
[35] 《旧唐书·地理志一》:“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36]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8页
[37] 陈得芝,《从元代江南文化看民族融合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银川)2010年5期
[38] 小说《开河记》:“炀帝督功甚急,叔谋乃自徐州晓夕无暇,所役之夫已少一百五十余万,下塞之处,死尸满野。”
[39] 小说《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使命至,急如星火。民间有配着造船一只者,家产破,用皆尽,犹有不足……于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40] 司马迁·《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隋纪四》:“戊子,车驾顿榆林郡。帝欲出塞耀兵,迳突厥中……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自洒扫,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内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乃悟‧‧‧‧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帝闻晟策,益嘉之。”
[41] 《隋书·炀帝纪》:“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二旬而罢,绵亘千里。”
[42]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43]
万国博览会:山丹县焉支山下的帝王“盛宴”
.央广网
[引用日期2020-06-14]
[44] 《资治通鉴·隋纪五》:“帝之将西巡也,命裴矩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召使入朝。壬子,帝至燕支山,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帝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吐屯设献西域数千里之地,上大悦。癸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为戌卒以守之。命刘权镇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捍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 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45]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7
[46]
杨国强: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为何一朝就废而无强烈抗议
.文汇
[引用日期2018-12-07]
[47]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9页
[48]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四章·隋帝国的乱亡》,1993,第36页。
[49]
“隋唐大运河的物流中心”系列之三 占据洛口足以争雄天下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3-08-17]
[50]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0页
[51] 台湾三军大学 编.《中国历代战争史(第9册):唐(下)》.中信出版社,2013.ISBN:9787508636818
[5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八》。
[53] 《隋书·东夷传·百济》:“开皇初,其王余昌遣使贡方物,拜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
[54] 《隋书·卷二十九》: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
[55]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56] 《隋书·卷八十二》:方班师,梵志复其故地,遣使谢罪,于是朝贡不绝。
[57] 《隋书·卷二十九》: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
[58] 《隋书·卷六十五》: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皆不设备,及闻世雄兵已度碛,大惧,请降,诣军门上牛酒。世雄遂于汉旧伊吾城东筑城,号新伊吾,留银青光禄大夫王威以甲卒千馀人戍之而还。
[59]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60] 魏征,《隋书·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
[61]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58页
[62] 李峰 ,《隋炀帝政治改革与杨玄感起兵原因探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63]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68页
[64] 魏征《隋书·卷四十九·牛弘传》。
[65]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二章·臻于成熟的法律制度》,群言出版社,2008,第68页
[66]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四章·封建社会北朝隋唐(前期)的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113页
[67] 唐韦、唐杜宝,辛德勇 辑校.《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ISBN:9787807360100
[68] 《周书·卷六》:齐诸行台州镇悉降,关东平。合州五十五,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五,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六。
[69] 《通典·食货七》:至崇化三年,为周师所灭。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
[70] 注:以太建九年户均口数四口计
[71] 《北史·卷十一》:九年春正月癸酉,以尚书左仆射虞庆则为右卫大将军。丙子,贺若弼败陈师于蒋山,获其将萧摩诃;韩擒进师入建邺,获陈主叔宝,陈国平。合州四十,郡一百,县四百,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72] 《隋书·卷二十九》:逮于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九,县四百三十八,户六十万。
[73]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上海市国权路579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69页
[74] 注:经学者王育民考证,三百五十九万户与隋大业五年(609年)原北周境内的298万户相互矛盾,每户平均2.5口的户均口数也不符合北周实际情况,故认为该数据是传抄笔误,并认为是“一百五十九万”误植为“三百五十九万”。
[75] 《通典·食货七》:按大象中,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
[76] 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302页,352页,356页,371页
[77] 王育民.《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
[78] 注:根据史料记载的六七百万取中间数六百五十万户。
[79] 注:根据大业五年(609年)户均口数5.166人计算而来。
[80] 《隋书·卷四十二》:且今时吏部,总选人物,天下不过数百县,于六七百万户内,诠简数百县令,犹不能称其才,乃欲于一乡之内,选一人能治五百家者,必恐难得。
[81]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89-201
[82] 《唐会要·卷八十四》:上以天下进户既多。谓长孙无忌曰。比来国家无事。户口稍多。三二十年。足堪殷实。因问隋有几户。今见在几户。履行又奏。隋开皇中。有八百七十万。
[83]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30
[84] 注:根据《隋书·地理志》各郡县分记数统计而来。
[85] 《隋书·卷二十九》: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
[86] 《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显庆二年十月,高宗问中书令杜正伦隋有几户,正伦奏:“大业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87]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387页。
[88] 《隋书·宇文恺传》:“时帝北巡,欲夸戎狄,令 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帝大悦,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 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帝弥悦焉,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89]
隋朝高科技
.参考网
[引用日期2020-06-13]
[90]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四章·封建社会北朝隋唐(前期)的经济》,1982,第106页
[91] 李伟传,《中华文化史》,第十一章〈隋朝〉,第406页。
[92]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21页。
[93] 《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柳机》:“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
[94] 《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儒林》:“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
[95]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19页。
[96] 《文中子中说·事君篇》:“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
[97] 《文中子中说·问易篇》:“子读《洪范谠议》。曰:‘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程元、魏徵进曰:‘何谓也?’子曰:‘使民不倦。’”
[98] 《文中子中说 事君篇》:“子曰:‘三才不相离也。措之事业,则有主焉。圜丘尚祀,观神道也;方泽贵祭,察物类也;宗庙用飨,怀精气也。’”
[99] 《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二章 学术思想的多元与汇合趋势的出现,872页
[100] 《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二章 学术思想的多元与汇合趋势的出现,881页
[101] (英),崔瑞德 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西方汉学研究课题组 译.《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ISBN:9787500405610
[102]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18页。
[103]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
[104]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成》,中华书局
[105]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三章 发达的多元宗教》,群言出版社,2008,第917页
[106] 《历代三宝记·卷十二》:“(隋文帝)诏曰:门下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浅深,殊途共致。朕伏膺道化,念好清静,其五岳之下宜各置僧寺一所。”
[107]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帝后果自山东入为天子,重兴佛法,皆如尼言。及登祚后,每顾群臣,追念阿阇梨以为口实。又云:我兴由佛法。”
[108]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昙崇传》
[109]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411页。
[110]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三章 发达的多元宗教》,群言出版社,2008,第956页
[111]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三章 发达的多元宗教》,群言出版社,2008,第946页
[112] 江增庆,《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 第十七节·隋唐之宗教》,297页。
[113] 雷文龙 、 贵州黄平、《五行学与战争关系研究·隋统一战争》
[114] 魏征,《隋书·卷三·帝纪第三》。
[115] 《北史·本记卷十二》。
[116] 《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
[117] 《隋书·卷六七·裴矩传》
[118] 《资治通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119]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三章·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与战争艺术的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83页
[120] 白纲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
[121]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三章·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与战争艺术的发展》,群言出版社,2008,第192页
[122] 《隋书·炀帝纪》:“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123]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一章·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一节·巩固国家统一的各种措施,对待敌国方面》,384页。
[124]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一章·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三节·隋炀帝》,393页。
[125] 《隋书·西域传》:“其有君长者四十四 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啖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 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
[126] 《隋书·列传·卷三十二》:“其冬,帝至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令都 下大戏。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绮、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 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 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 谓中国为神仙。”
[127] 《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128]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六·四裔考三·百济》:隋开皇初,遣使贡方物,拜其王馀昌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
[129] 《隋书·卷八·东夷新罗传》。
[130] 崔瑞德 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西方汉学研究课题组 译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ISBN:9787500405610 .
[131] 〔英〕爱德华·吉本 著, 黄宜思、 黄雨石 译 ,《罗马帝国衰亡史》
[132]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1982,第22页。
[133] 张传玺等人著,《简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隋唐五代》。
[134]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一章·南北统一社会繁荣时期——隋·第二节· 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状况》,389页。
[135]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隋的建立与统一》,1982,第23页。
[136]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四章·封建社会北朝隋唐(前期)的经济》,1982,,第100页。
[137] 《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帝以长安故城,汉来旧邑,宫宇蠹朽,谋欲迁都。”
[138] 《隋书·高祖纪》:“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139] 《太平御览·卷一五六》:“隋文初封大兴公,及登极,县门园池多取其名。”
[140] 出自《易经》 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141] 辛德勇,《隋大兴城坊考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142]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区一百余坊,另有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等三大市场。”
[143] 《隋书· 炀帝纪上》
[144] 张呈琮,《中国人口发展史》,1998
[145]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46] 柳美景著,《南宋以前中国绘画线条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第101页。
[147] 释彦悰著,《后画录》,第五页
[148] 《历代名画记》:“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
[149] 《中国文化史》第二章 魏晋隋唐时代文化的发展,第64页。
[150] 《隋书·音乐志》:“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
[151] 《隋书·音乐志》:“是时竞为异议,各立朋党,是非之理,纷然淆乱。或欲令各修造,待成,择其善者而从之。”
[152] 《隋书·音乐志》:“俄而柱国、沛公郑译奏上,请更修正。于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士何妥等议正乐……妥恐乐成,善恶易见,乃请高祖张乐试之。遂先说曰:“黄钟者,以象人君之德。”及奏黄钟之调,高祖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妥因陈用黄钟一宫,不假余律,高祖大悦,班赐妥等修乐者。自是译等议寝。”
[153] 《大业拾遗记》:“俊娥畏威进言:‘妾从帝自都城来,见帝尝在何妥车。车行高下不等,女态自摇,帝就摇怡悦。妾今幸承皇后恩德,侍寝帐下,私效车中之态以安帝耳,非他媚也。’”
[154] 吕思勉.中国通史.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155] (后晋)赵莹.《旧唐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窦建德》后世充废侗自立,乃绝之,始自尊大,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下书言诏。追谥隋炀帝为闵帝,封齐王暕子政道为郧公。
[156] (唐)魏征.《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炀三子》宇文化及之弑逆也,文都等议,以侗元德太子之子,属最为近,于是乃共尊立,大赦,改元曰皇泰。谥帝曰明,庙号世祖。追尊元德太子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157] (唐)魏征.《隋书·卷一 ·帝纪第一·高祖上》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
[158] (唐)魏征.《隋书·卷一 ·帝纪第一·高祖上》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
[159] (唐)魏征.《隋书·卷三 ·帝纪第三·炀帝上》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
[160] (唐)魏征.《隋书·卷五·帝纪第五·恭帝》恭皇帝,讳侑,元德太子之子也。
[161] 《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文四子》宇文化及杀逆之始,立浩为帝。化及败于黎阳,北走魏县,自僣伪号,因而害之。
[162] (唐)魏征.《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炀三子》世充伪谥为恭皇帝。
[163]
从元代江南文化看民族融合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经济史论坛
[引用日期2022-07-12]
[164]
枝江古酒5年陈酿多少钱一瓶
.历史千年
[引用日期2022-07-12]
[165]
洛阳发现隋朝国家粮仓 面积相当50个标准足球场
.环境保护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22-07-12]
[166]
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引用日期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