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办了一次名为“图形学、图像处理及工作站专题讨论”的研讨会,旨在为从事科学计算工作的研究机构提出方向性建议。会议将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方法应用于计算科学的学科称为“科学计算之中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简称ViSC)。1987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了首次有关科学可视化的会议,召集了众多来自学术界、工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会议报告正式命名并定义了科学可视化(Scientific Visualization),认为可视化有助于统一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信号处理和人机界面中的相关问题,具有培育和促进科学突破和工程实践的潜力。同年,在图形学顶级会议ACM SIGGRAPH上,来自美国GE公司的William Lorensen和Harvey Cline发表了“移动立方体法”(Marching Cubes)一文,开创了科学可视化的热潮。这篇论文是有史以来ACM SIGGRAPH会议被引用最高的论文。1989年,国际期刊Computer发表了一期关于科学计算中的可视化研究的专刊[Nielson1989]。
20世纪70年代以后,放射影像从X-射线发展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图像(MRI)技术。1989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实施可视化人体计划。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将一具男性和一具女性尸体从头到脚做 CT扫描和核磁共振扫描,男的间距1毫米,共1878 个断面;女的间距0.33毫米,共5189个断面,然后将尸体填充蓝色乳胶并裹以明胶后冰冻至零下80摄氏度,再以同样的间距对尸体作组织切片的数码相机摄影,如图1.31左图所示,分辨率为2048×1216,所得数据共56GB。这两套数据集极大地促进了三维医学可视化的发展,成为可视化标杆式的应用范例。
1990年,IEEE举办了首届IEEE Visualization Conference,汇集了一个由物理、化学、计算、生物医学、图形学、图像处理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群体。2012年,为突出科学可视化的内涵,会议更名为IEEE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自18世纪后期统计图形学诞生后,针对抽象信息的视觉表达手段仍然在不断发展,被用于揭示数据及其他隐匿模式的奥秘。与此同时,数字化的非几何的抽象数据如金融交易、社交网络、文本数据等大量涌现,促生了多维、时变、非结构化信息的可视化需求。图1.32显示了面向层次结构数据的树图可视化结果;图1.33展示了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表格透镜技术,它允许人们以凸透镜的方式来获得对大尺度表格焦点+上下文的体验。
20世纪80年代末,视窗系统的问世使得人们能够直接与信息进行交互。1988年,著名的统计图形学学者William Cleverland在其著作Dynamic Graphics for Statistics中详细总结了面向多变量统计数据的动态可视化手段。1989年,Card、Mackinlay和Robertson等人采用“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信息可视化)命名这个学科,其研究思想和范畴是对统计图形学的升华。从1995年开始,出现了单独面向信息可视化的会议—— IEE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会议,它以研讨会(Symposium)的形式附属于IEEE Visualization会议。2007年,研讨会改名为IEEE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进入21世纪,现有的可视化技术已难以应对海量、高维、多源和动态数据的分析挑战,需要综合可视化、图形学、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新的理论模型、新的可视化方法和新的用户交互手段,辅助用户从大尺度、复杂、矛盾甚至不完整的数据中快速挖掘有用的信息,以便做出有效决策。这门新兴的学科称为可视分析学。可视分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核心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从2004年起,研究界和工业界都沿着面向实际数据库、基于可视化的分析推理与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向发展。
例如: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召集了一个新的专题小组,讨论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于2006年发布了一个专题报告来描述大规模数据可视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200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为了应对恐怖袭击,成立了国家可视分析中心,2005年发布的“可视分析的研究和发展规划”报告全面阐述了可视分析的挑战。2006年,IEEE开设了国际会议(IEEE Symposium on Visual Analy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更名为IEEE Conference on Visual Analy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同时,欧盟欧洲可视化年会EuroVis从2010年起,专门举办可视分析研讨会EuroVAST。
值得注意的是,可视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仍然是正在形成、需要深入探讨的前沿科学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各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已经在可视化领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为应用领域认识和使用可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如此,先进的可视分析软件和算法在国内尚未得到普遍的理解。应注意我国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应当通过自主研发,不能任由国外垄断公司来采集和处理,否则将危及国民生活与国防安全。我国急需对可视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对涉及国家大工程、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等重要领域数据的可视分析研究应自主进行。
统计和
数据可视化
历史
中的数据集
开发人员版本:0.8-8
HistData包提供了一组小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在统计和
数据可视化
的
历史
中非常有趣且重要。 该软件包的目标是提供这些内容,以供教学使用和
历史
研究之用。 其中一些挑战对R中的图形或分析提出了有趣的挑战。
一些数据集具有重现
历史
图表或分析的示例。 这些主要是作为更广泛的重新分析或图形详细说明的入门。
它们是称为统计史学的研究计划的一部分(Friendly,2007; Friendly&Denis,2001; Friendly等,2016),这意味着使用统计方法来研究统计和图形
历史
中的问题。 它们还将用在即将出版的有关
数据可视化
历史
的书中(Friendly&Wainer,2021年)。
从CRAN获取发布的版本:
install.packages("HistData")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直接从github将开发版
第9章
数据可视化
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数据可视化
2 通过图表
可视化
分析数据结果,不仅能让数据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用户发现 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与知识,而且这也是软件工程师与数据工程师合作的最终工 作成果,有助于帮助用户理解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在Hadoop生态群中,核心部 件(如HDFS、Yarn和HBase等)都提供
可视化
的集群管理功能,便于用户直观、 快速地了解集群的运行状态;第6章Kylin、Superset及第8章的Zeppelin等OLAP 工具的重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在线
可视化
分析功能。但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 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技术无法直接集成到应用系统,还需要使用基于桌面、Web 等的
可视化
组件进行定制开发。 本章简单介绍
数据可视化
的
发展
历史
、
可视化
工具分类,重点结合ECharts介绍 Web
可视化
组件生成方法,并给出Java Web开发与相关大数据组件的数据集成, 以展现
数据可视化
结果。 目录 3
数据可视化
概述
数据可视化
工具
可视化
组件与Echarts示例 与大数据平台集成 习题
数据可视化
概述 4
数据可视化
,是指将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转换成适当的
可视化
图表,然
公众号原文链接:
环境监测神器——智慧环境监测
数据可视化
平台
之前写过超市营业额监测平台和数据采集监控平台,本次继续推出一款新品——智慧环境监测
数据可视化
平台,以下为这款大屏全貌:
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周围环境进行24小时无人值守监测,目前监测项目包括: 风力、风速、风向、光照、温度、湿度、噪声、PM2.5、PM10以及各主要污染物统计,所有数据支持实时采集、实时展示,也可对
历史
数据进行存档,方便后期审阅。目前暂定的监测指标分为三部分,左边为风力相关指标监测以及光照监测,分为实时数据展示和最近24小时
历史
趋势展示。中间部
文章目录1、什么是
数据可视化
2、为什么要
数据可视化
3、
数据可视化
简史4、
数据可视化
的分类5、
数据可视化
的功能6、
数据可视化
的目标7、
数据可视化
工具
1、什么是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
创建并研究数据的
可视化
表达(Visual representation)
能够帮助思考,基于人们各自背景和知识储备,找到
信息
兴趣点,提出新的分析目标
2、为什么要
数据可视化
信息
科学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数据爆炸。 互联网使得
信息
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
信息
共享与交互。
变化盲视(Change
但是,随着统计图形学的
发展
,
可视化
开始从⾯面向政府、科学领域,⾛走向商业以及⼈人们⽇日常应⽤用。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数据的图形显示能在很多领域中帮助⽤用户得到新的洞洞察。多维
数据可视化
和⼼心理理学的...
当各种图表开始灵活地进行组合展现其魅力,当互联网上大范围地出现数据,用图表来表现数据变成人们最习惯性的选择,这种
数据可视化
的图表表现形式实现的是数中有图,图中有数,将图与数巧妙地结合起来分析就是现今的
数据可视化
。不管是多么庞大的数据量,经过图表的转换后,能被人们看到的只有那么一两张图,但是仅仅...
《斯坦福大学
数据可视化
课程学习笔记》课程资源来自于斯坦福大学
数据可视化
课程。本系列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记录和整理的学习笔记,希望这些笔记也能够帮助更多朋友了解和学习
数据可视化
。
1.
历史
上的
可视化
以时间为 x 轴的图表(time-series plot)
基于时间轴的图表可用于找到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内在联系,以及大量数据的展示。
世界上第一张 time-series plot ,出现于 10 - 11 世纪(下一张直到 late 1700s 才出现),这幅图展示了当时的人们发现的行星周期变化的规律..
在时间的长河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
数据可视化
技术有了很大的
发展
。时至今日,现代工作中要记录的数据越来越多,而且数据中的关系错综复杂,用传统的二维表格已经很难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而
数据可视化
技术的出现,可以把数据库中的多维数据变成多种
数据可视化
将抽象的、复杂的、不易理解的数据转化为人眼可识别的图形、图像、符号、颜色、纹理等,
这些转化后的数据通常具备较高的识别效率,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数据本身所包含的有用
信息
。
比起枯燥冰冷的数据,人类对于大小、位置、形状、颜色深浅等能够更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