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业,什么人适合学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特别的专业:哲学专业。该专业是哲学类下的专业,另外逻辑学专业、宗教学专业、伦理学专业也同属于哲学类。哲学专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去简单了解一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哲学专业有点儿高大上的感觉,与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很远。其实不然,哲学深刻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原稿由时任 南京大学政治系 (后更名 哲学系 )教师 胡福明 撰写,后经数度修改,最终以《光明日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宣言,这篇文章发表后,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场讨论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并为恢复和发展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影响和推动了中国改革的整个进程;更重要的是,文章及其引发的讨论,实际上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先声,拉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序幕。
经过多年的发展,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时点重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深深体会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刻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通俗地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解决了一个时代要解决的问题。让面临天灾人祸、处于重重困难中的中国,批判了两个“凡是”,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奠定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哲学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哲学的任务在于让人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看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也正是“人生终极三问”的用意所在。
其实,哲学产生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和总结,是一门关于人生的学问,是一门探究宇宙本原的学问。哲学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
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
哲学专业学什么?
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本科哲学专业的学习年限一般是四年,毕业后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哲学专业的生源主要来源于文科考生,不得不说,目前能够开设哲学专业的学校,相当一批是有实力的高校,基本以名校为主。
目前哲学招生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哲学专业招生,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二是以哲学类名称进行招生,比如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三是以人文科学试验班或者社会科学实验班进行招生,比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后两类高校一般入学后先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经过几年学习后,再分流到相应的专业。
什么样的人适合这个专业呢?
1、喜欢思考人生又迷茫的人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名人:功夫明星李小龙。李小龙在他自己的文章《我为什么喜欢哲学》中谈到过这个问题,我把相关部分摘录如下:我之所以选择读哲学,这与我童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我常常问自己:胜利了又怎么样?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要?什么才是荣誉?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于是,导师协助我选课程的时候,他认为,以我刨根问底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
正是因为学习了哲学,李小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功夫哲学,创造了传奇的功夫生涯。
2、家境富有又爱思考的人。 有句话是这样的:哲学是对人而言最有用的学科,哲学专业是对就业而言最没用的专业。这句话有几分道理。我们处于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浪潮中,很多用人单位可能更喜欢跟工作岗位贴近的专业毕业生,譬如市场营销专业、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等等。而绝大多数学生读大学是为了能养活自己,能成家立业,能享受物质生活。因此,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可以安心读哲学专业,而不至于为生存和就业发愁。
3、热爱哲学又有志于从事研究的人 。如果有的人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学术研究性工作,毕业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野心,不想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不想独立门户地创业,那么这样的人可能是适合学习哲学的。这样的学生可以接着一路读硕士,读博士,博士毕业以后,可以进入高校工作,去教会工作的,去孔子学院当老师,去光明日报写社论,等等。就像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冯契先生,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冯契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创始人,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其著作曾受毛泽东主席推荐。
从早年的《智慧》到晚年的《智慧说三篇》,冯契以始于智慧又终于智慧的长期沉思,为中国当代哲学留下了一个创造性的体系。
选择此专业需要情怀和热爱
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是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选择。如果你要选择哲学专业,对于这个选择,你要了解和认识自己才行。以上的建议只是一家之言,只供大家参考。在做选择之前,应该多些了解,多些认识。不能盲目地去做选择,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好的选择。祝福学生们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微信公众号:喻行信息(ID:suibiyip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