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与中国病生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老照片

1954 年,中央卫生部决定在我国医学院校内普遍组建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北京医学院从生理系调集李秀琴、苏静怡、伍贻经等,组建了北医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954 12 月,聘请前苏联列沃夫(现乌克兰)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伊 . . 费奥德洛夫教授一起筹办 “中国病理生理学首届高级师资进修班” 。来自全国省级以上的三十一所医学院校的 50 名学员,跟随 “洋教头”,经长达 一年的学习完成使命,时间跨度三个年头。照片为进修班结束时全班学员与费奥德洛夫教授的合影,留下非常珍贵的历史一瞬间,成为永恒。这些学员后来成为了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像火种一样,让病理生理学专业一步一步的红火起来。随后几十年中国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他们是创造这段历史的主角。

这个进修班是中国病理生理学学科的 “黄埔一期”,它的举办是 现今中国病理生理学事业的开篇大事。虽然病理生理学的作用不时会受到这样和那样的质疑,专业的学时数在不断的缩减,但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体系中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 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树冠和树根之间的主干”,对现代医学基础和临床两端的发展都有担当和贡献。病理生理学是现代医学结构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临床中的名医,一定是在用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理念诊断和治疗疾病。病理生理学让诊治思维考虑因果关系、整体把握变化、看到疾病的本质;就是中医的辩证施治,这个 “证” 也就是发病机制(病理、病生)。简单地说,做一个好医生离不开病理生理学。

病生理合影.png 郑州大学 赵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