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随着 价格 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 收入 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既价格总水平提高导致投资支出减少。反之亦然。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的,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引起的。总需求曲线发生平移:总需求增加,曲线向右上方平移;总需求减少,曲线向左下方平移。   总需求量的变化是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表现为同一条总需求线上的移动。   当 通货膨胀率 上升时,实际 GDP 下降;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 实际GDP 上升。即在通货膨胀率和实际GDP之间存在着 负相关 的关系。当我们在以GDP作为水平轴而以通货膨胀率作为垂直轴的坐标系中描绘这种关系时,就可以获得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AD曲线。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 货币 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为 物价 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在实际中,不直接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 价格指数 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消费者价格 指数 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   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以分别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 生产 者价格指数( PPI )、GNP折算价格指数。   计算方法:   ①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 物价水平 - 基期 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注意上式,通货膨胀率不是价格指数,即不是价格的上升率,而是价格指数的上升率。   ②利用基本概念推导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