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
社會地位指標(
indice de position sociale, IPS
)係法國國民教育體系自2016年起採行之測量工具,用來評定個別學生的社會地位,再透過全校學生社會地位指數總和得出該校之社會地位指數。國民教育部從此有義務公布全國國中和小學五年級(
CM2
,法國小學為五年制)的社會地位指數,且從
2022
年十月起可在國家資料庫中查詢到相關資訊。
在社會地位指標出現以前,國民教育部之統計部門「評估、預測暨績效處(
DEPP
)」是藉著學生法定監護人的社會職業類別,來觀察學生家庭社會背景和其就學軌跡之關聯性。然此法難以用來評估學生整體,故當時
DEPP
只能定義出較弱勢及優勢群體之學生,再由一校中兩種群體學生所占比例,勾勒出該校的社會地位輪廓。
而社會地位指標是以持續測量的「分數」來評估
學校學生整體的社會背景
,分數越高就表示學校學生整體的社會經濟條件越優勢。為了訂定社會地位指標,DEPP 曾針對 2007 年進入國一(6
e
)的
35000
名學生進行完整的統計調查,以瞭解家長文化和經濟資產相關資訊。
透過觀察,發現與學業成就直接相關的條件,包括網際網路可得性、居所大小、家中的文化資產、文化和體育設施的可近用性。其次,依據文化和經濟資本將家長職業與一平均積分相連結,以確定社會地位指標。根據每位學生家中兩位家長的社會職業類別,交叉組合後可能得出不同的分數,例如「母親為教師和父親為工程師」的組合所得出的分數高於「母親為工程師和父親為教師」的組合;同樣地,「母親無業和父親為管理階層」的組合與「母親無業和父親為工人」的組合亦產生不同的分數。
2022
年公布的資料顯示,私立學校學生(約佔整體學生約五分之一)的社會經濟背景最為優勢,這類具優勢背景學生集中在私立學校的現象又以大都會最為顯著:以巴黎為例,私立國中學生佔整體國中學生
37%
,弱勢學生在其中僅佔
3%
。整體而言,在國中階段,社會背景最為優勢的學生在私立學校中佔
40%
,在公立學校僅佔
20%
;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於私立國中佔
18%
,在公立國中則佔
42%
。至於高中階段,相較於普通高中,技術和職業高中有較多弱勢學生。
提供資料單位:
|
駐法教育組編譯
|
資料提供時間:
|
2022
年
12
月
|
譯稿人:
|
駐法教育組
|
原始資料來源:
|
2022
年
12
月
17
日
«
世界
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