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俊秀的椅子  ·  于是说| ...·  5 天前    · 
没人理的豆芽  ·  物质生活·  2 天前    · 
老实的牛肉面  ·  ·  昨天    · 
心软的水煮肉  ·  物竞天择_百度百科·  2 月前    · 
心软的水煮肉  ·  首身分离_百度百科·  2 月前    · 
心软的水煮肉  ·  星落云散_百度百科·  2 月前    · 
心软的水煮肉  ·  生民涂炭_百度百科·  2 月前    · 
心软的水煮肉  ·  只轮不返_百度百科·  2 月前    · 

首身分离

[shǒu shēn fēn lí]
头和身体分开,指被砍头
收藏
0 有用+1
0

释义详解

播报
编辑
首身分离指头部与躯体分离的情景,专指古代斩首刑罚或战争中的致命伤害。该成语通过直观的身体分离意象,强调死亡方式的暴力性与不可逆转性,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战争惨状的描述 [2]

典籍出处

播报
编辑
成语源自《战国策·秦策四》中“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的记载 [1] ,原文通过描绘秦魏上郡之战后魏军惨败的场景,刻画出'三万魏军战死、村庄遭洗劫、百姓被掳掠'的历史图景。战国时期春申君曾以“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评价战场惨象 [2] ,进一步强化了成语的血腥色彩。

语法功能

播报
编辑
该成语属主谓结构,在句子中:
  • 作谓语时表示动作完成状态(如“敌军首身分离”)
  • 作宾语时承接动词(如“导致首身分离”)
  • 作定语时修饰名词(如“首身分离的惨剧”)

文学例证

播报
编辑
现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他便是犯过一切的罪……都可以教他身首分离”,通过成语暗喻犯罪者面临的极刑后果。这类用法延续了成语的暴力语义,同时赋予其现代法治语境下的警示意义。

近义辨析

播报
编辑
与“身首异处”相比,首身分离更侧重分离过程的瞬间性,常用于描述明确的外力作用结果 [2] ;而“身首异处”则多强调分离后的空间状态,隐含尸体处置的后续场景。二者虽可互换,但文学创作中会根据语境侧重选择使用。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成语的产生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密切相关。战国时期频繁的割据战争催生了大量描述伤亡的词汇,秦军在上郡之战中斩杀三万魏军的事件,成为“首身分离”典故的典型应用场景 [2] 。古代律法中“斩首”作为正式刑罚的普遍性,亦使该成语成为司法文书的常用表述。

文化影响

播报
编辑
在汉语成语体系中,首身分离与“肝脑涂地”“马革裹尸”等词共同构成战争叙事语汇群 [1] 。其血腥意象在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中常被用于渲染悲剧氛围,如京剧《哭祖庙》中“臣等皆首身分离,无颜见先帝于九泉”的唱词。当代文化创作则更多以隐喻形式借用该成语,如形容企业并购中的品牌消亡现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