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认为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是主要引起腰痛和腿痛的常见原因。此疾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来自
腰椎间盘
的退变,当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时,髓核突出会刺激或压迫
神经根
,
马尾神经
,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患者通常有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时间坐立的经历。患病率高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投掷、跳高、跳远等运动员,驾驶员,老年人,孕妇和有家族史的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若症状严重,对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可以采取微创脊柱技术或开放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肌松药
,脱水剂和短期使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
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的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弯腰或坐立,增强腰部肌肉锻炼,维持合理的体重,并注意食品摄入,避免重物的过度提拿等,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对疾病的发展进行监控。
- 中医病名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就诊科室
- 骨科、脊柱外科
- 多发群体
- 20~50岁年龄段,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举重运动员,驾驶员,高龄,妊娠,有家族史,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者
- 常见发病部位
- 腰椎
- 常见病因
- 椎间盘退变,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损伤积累,妊娠,遗传因素和先天性发育异常
- 是否遗传
- 是
- 相关药物
-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药,脱水剂, 糖皮质激素
疾病类型
-
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穿破后纵韧帯,进入椎管,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机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
其他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还包括
Schmorl结节
及胫骨突出型,前者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帯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这两型临床上无神经症状,无需手术治疗。
病因
症状
重度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
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
就医
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基本检查,包括脊柱正位、侧位、动力位的X线片。通过X线检查可以除外骨质破坏性病变,也可以观察
骨质增生
、椎间隙狭窄、脊柱生理曲线的变化及椎间关节稳定性情况。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还可以看到退变表现。
造影检查
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椎间盘造影等方法可间接显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及程度,但此方法为有创操作,在临床应用较少,在一般诊断方法不能明确时才慎重使用,需专业医师综合判断。
CT检查
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常用检查。其可以清晰显示骨组织结构及其轮廓,可较清楚看到钙化组织,但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的影像显示较差,是鉴别其余腰椎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磁共振成像检查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可以很好显示脊髓神经的病损及的轮廓,也可显示神经根的形态。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
特殊检查
中年人多发,与长期保持一种劳动姿势有关。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在疼痛区有固定的压痛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而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无神经受累表现。痛点局部封闭有良好的效果。
患者主要表现臀部和下肢疼痛,症状的出现和加重主要和运动有关,休息可明显缓解。
患者多以下腰痛、马尾神经、腰神经受压症状为主要表现,以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点。症状特点和影像学检查是鉴别重要依据。
既往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乏力病史,体重下降等中毒症状,夜间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明显,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间隙破坏为主要表现,可形成后凸畸形或颈椎病变节段序列差。
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渐进性加重表现,可伴有运动、感觉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骨质破坏,肿瘤组织可压迫椎管内神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