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1 08:44:59
脑卒中,老百姓称为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近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约有(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机制
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二者主要通过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和运动再学习来实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大脑皮质传递神经冲动,促使大脑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通过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和突触的侧枝芽生,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重建神经反馈通路,从而实现靠近损伤部位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此外,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挽救缺血半暗带,对于脑功能重组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
有研究表明,早期积极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恢复和减少继发障碍作用较大,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早期辅以康复治疗,只要充分掌握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条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严密监护,早期康复不会导致病情加重及再发。
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即可开始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周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2周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因素
影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影响康复疗效的最主要因素,脑组织损伤越重,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运动功能的恢复越困难。年龄也是影响脑卒中康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小,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恢复程度越高。
脑卒中康复治疗常见的6个误区
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目前对这些后遗症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最大限度的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但是错误的治疗,不仅无益患者恢复,反而危害甚大,如果您家中有中风偏瘫的病人,千万要认清后续治疗的几大误区,以免追悔莫及。
误区一 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观念错误,乱治疗、白花钱)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而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的,国外早就开始普及了的,国外病人得了中风,7天后就要转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而在我国,由于老百姓康复治疗意识不强,就造成了中风后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而是一味的依赖临床治疗的状况,其结果就是乱治疗、白花钱,对恢复一点帮助也没有。
误区二 康复要等后遗症期才开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好多对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进行。
误区三 康复治疗就是活动胳膊腿(自以为是,后果严重)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的训练,专业的康复训练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所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说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所以对康复治疗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误区四 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方法错误,造成新伤)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偏瘫患者在患病早期是处于保护机制丧失的状态,肌肉松弛瘫痪。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误区五 练习不当,痉挛加重(徒劳无功,百害无一利)
很多患者也知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锻炼,但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有害。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误区六 下地越早,恢复越快(形成“划圈”步态,事倍功半)
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协调地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正规的康复训练而急于开始步行练习,则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
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误用综合征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当训练加重了负责下肢各关节伸展的肌肉痉挛,使得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康复医学科 陈启波)
康复医学科北院院区举行“卒中后走路划圈怎么办”主题患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