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tter line
研究生: 劉麗淑
論文名稱: 死亡文學之生命觀研究
指導教授: 鄭卜五 鄭卜五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經學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輪迴 死亡文學 生命觀 生死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 被引用: 3
  • 點閱 點閱:3493
  • 評分 評分:
  • 下載 下載:3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 書目收藏:2
海德格說:「人是向死的存在。」的確。死亡,是每個人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人類的生命活動和精神生活都需要對死亡進行哲理沉思,而藉由文學作品探討死亡的意義,能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價值。
本文探究重點,是以「死亡」為主題,將有意識的書寫死亡概念之作品加以分析,從面對死亡威脅的心態討論到死後的世界。研究的題材有:屈原〈離騷〉、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澤明《生之欲》、青木新門《納棺夫日記》、劉梓潔《父後七日》、庫伯勒・羅斯《天使走過人間》、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最後以新時代運動思想作結,希望能克服死亡的恐懼,達到死亡的超越。
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如果願意接受人類的本質是永生的靈魂,相信精神體是多次元的存在,當肉體生命結束,精神生命會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那麼我們就了解,生命的意義不在物質層面的追求,而是精神價值的提升。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向與方法 ....................................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 7
第二章 死亡文學相關創作 ..................................... 15
第一節 屈原〈離騷〉的死亡抉擇 ........................... 15
第二節 死亡文學與死亡電影 ............................... 20
一、死亡理論--「臨終五階段模型」.................. 20
二、死亡文學代表《伊凡‧伊里奇之死》.............. 24
三、死亡電影代表《生之欲》........................ 38
第三節 人生最後旅程的送行 ............................... 49
一、談死亡尊嚴《納棺夫日記》...................... 49
二、庶民喪葬文化《父後七日》...................... 63
第三章 死亡論述 ............................................. 71
第一節《天使走過人間》................................... 71
一、作者 ......................................... 71
二、死亡過程 ..................................... 72
三、死亡並不存在 ................................. 88
四、瀕死經驗的意義分析 ........................... 95
第二節《西藏生死書》..................................... 99
一、《西藏度亡經》與《西藏生死書》................. 99
二、輪迴與業 .................................... 103
三、死亡與重生 .................................. 111
四、《西藏生死書》的時代意義與爭議 ............... 118
第四章 現代死亡課題與超越 .................................. 121
第一節 現代死亡課題 .................................... 121
一、欠缺死亡意識 ................................ 121
二、儒家的生死觀的陷落 .......................... 121
三、虛無主義 .................................... 123
第二節 生死觀的類型 .................................... 124
一、執著肉體的生命 .............................. 125
二、相信死後生命的永存 .......................... 126
三、取代自己的永恆象徵 .......................... 127
四、肯定瞬間即是永恆的生命 ...................... 127
第三節 死亡的超越 ...................................... 128
一、宇宙和人類精神體皆有其多次元的存在 .......... 129
二、人的精神體是依據輪迴機制來進化 .............. 130
第五章 結論:自我生死觀的建立 ............................... 134
參考資料 ................................................... 139
附件一 ................................................. 146
附件二 ................................................. 152
附件三 ................................................. 155


古籍
許慎著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0.3
劉勰,《文心雕龍》,龍必錕譯註,台灣古籍出版社
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世界書局
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
劉寶楠,《論語正義》,世界書局

著作
大川隆法著 宗教法人幸福的科學譯,《太陽之法—探索靈魂、體悟愛與真理》,台北:商智文化,1999
大川隆法著 簡瑞宏譯,《永恆的生命世界----死亡並非永遠的別離》,時報文化,2006
大川隆法,《神秘之法》,台北市:佳赫文化行銷,2011.01
于丹,《莊子心得》,台北:聯經出版社,2007
大津秀一著 詹慕如譯,《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台北市:天下遠見,2010.07
王振輝,《死後的世界》,台北:福爾摩沙出版,1996
田代俊孝編 郭敏俊譯,《看待死亡的心與佛教》,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石上玄一郎著 吳村山譯,《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索》,東大圖書,1997
甘尼斯・林(Kenneth Ring)、愛芙琳・艾爾塞瑟(Evely Elsaesser Valarino)著 李傳龍,李雅寧譯,《穿透生死迷思》,遠流,2001
布萊恩・魏斯(Brian L.Weiss)著 譚智華譯,《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張老師出版社,1994.04
卡爾・貝克著 王靈康譯,《超自然經驗與靈魂不滅》,東大圖書,1997
朱文光,《西藏佛教生死學》,文津出版社,2008.7
朱榮智,《文學的第一堂課》,書泉出版社
朱義祿,《從聖賢人格到全面發展----中國理想人格探討》,西安:陝西人民,1992
托爾斯泰著 許海燕譯,《伊凡.伊里奇之死》,志文出版社,2010
伊莉莎白・庫布勒・羅斯著 謝文斌譯,《論死亡與瀕死》,水牛出版社,1973
伊莉莎白・庫布勒・羅斯著 李永平譯,《天使走過人間》,天下文化,2009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 大衛・凱思樂合著 張美惠譯,《當綠葉緩緩落下:生死學大師的最後對話》,張老師文化出版,2006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大衛.凱思樂合著 張美惠譯,《用心去活》,張老師文化出版,2011
杜白,《動物生死書》,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7.03
呂正惠編,《楚辭》,時報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81
呂秀金,《超越生命的愛》,台北市:森林大學出版社,1999.03
呂應鐘,《現代生死學》,新文京開發,2001
李生龍,《墨子讀本》,三民書局,2010
李邨,《西方聖哲小傳》,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
李茂榮 陳卓君著,《走入西藏》,馬可孛羅文化出版,2011
李富華,《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台北市:萬卷樓,1999
李嗣涔 鄭美玲著,《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張老師文化事業,初版38刷,2011.05
余德慧,《生死無盡》,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1
余德慧,《生死學十四講》,心靈工坊出版,2003.1
余德慧,《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6.6
貝蒂・伊黛著 賴德鍾譯,《靈魂出竅4hr》,城邦文化事業公司,2005
佐藤忠男著 廖祥雄譯,《日本電影的巨匠們》,志文出版社,1987
岸本英夫著 闞正宗譯,《凝視死亡之心》,東大圖書公司,1997
河邑厚德・林由香里著 李毓昭譯,《大轉世:西藏度亡經》,台北市:方智,1995
林明華,《西藏度亡經與佛陀法句經》,點石出版社,1994
林崇安,《西藏佛教的探討》,台北:慧炬出版社,1997
林綺雲等合著,《實用生死學》,台中市:華格那企業,2010.09
林俊良,《輪迴線索:前世今生體驗之旅》,水星文化,2008.09
林俊良,《穿越時空,前世回溯之旅》,百善書房,2005
周慶華,《死亡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02
約翰・鮑克(John Bowker)著 商戈令譯,《死亡的意義》,台北:正中,1994
珍妮絲・艾瑪涂奇歐(Janis Amatuzio)著 許晉福譯,《從天堂捎來的31個真愛訊息----在科學與靈異的交界,領悟生與死的真實故事》,台北市:久周,2006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
段德智,《死亡哲學》,洪葉文化,1994
唐納・瑞奇著 曹永洋譯,《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志文出版社,1975
馬斯賽里著 羅學濂譯,《電影的語言》,志文出版社,1989
馬丁・海德格,《存在與時間》,桂冠圖書,1990
徐梵澄譯,《奧義書選譯》,華宇出版社,1987
張三夕,《死亡之思》,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03
張文初,《死之默想》,台北:新視野,1996
張鴻玉,《愛自己的7堂必修課》,賽斯文化,2008
索甲仁波切著 鄭振煌譯,《西藏生死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6
莊子著 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譯・養生主》,台灣商務印書館,1911
莊周著 張耿光譯,《莊子》,台灣古籍出版社
陶文祥,《輪迴生死書:一場穿梭前世今生的時空之旅》,台北市:書泉,2004
陶文祥,《輪迴檔案》,台北市:書泉出版社,2001
陳俊輝,《超越生死的智慧》,台北:宇河文化出版,2008.12
陳俊輝,《生命思想v.s生命意義》,台北:揚智文化,2003
陸揚,《死亡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子容,《黃子容談前世今生》,光采出版,2007.11
黃天中,《臨終關懷理論與發展》,台北:業強出版,1988.10
黃天中,《死亡教育概論Ⅱ----死亡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業強出版社,2000
黃靈庚集校,《楚辭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1
黃省三,《墨子思想新探》,臺北市:萬卷樓,1995
尉遲淦,《生死學概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鈕則誠,《護理生命教育—關懷取向》,台北:揚智文化,2004
鈕則誠 趙可式 胡文郁編著,《生死學》,台北:空大,2005二版
達賴喇嘛十四世著 陳琴富譯,《藏傳佛教世界》,台北:立續文化,2000
喇嘛尊者著 靜濤譯,《超越生死的奧秘》,中國瑜珈出版社,1990
馮滬祥,《中西生死哲學》,學生書局
辜琮瑜,《生死學中學生死》,法鼓文化事業,2010.07
傅統先,《哲學與人生》,台北:水牛出版社,1998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正中書局,2010
曾煥棠,《認識生死學----生死有涯》,揚智文化事業,2005.08
解志熙,《生的執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楊宜修,《文學概論》,鼎茂出版社,2007
鄔昆如,《希臘哲學》,五南圖書,2001
慈誠羅珠堪布著 索達吉堪布譯,《輪迴的故事》,城邦文化事業,2008
雷爾(Rael)著 呂應鐘審教,《上帝的真相----超越地球經驗的宇宙訊息》,日臻出版社,1998.04
雷蒙穆迪(Raymond A Moody)著 長安譯,《來生》,方智出版,1991.04
聖嚴法師,《歡喜看生死》,法鼓文化,2005
輔大宗教學系編著,《宗教的生命觀》,五南圖書出版社,2010.04
趙可式,《安寧伴行》,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9
廖祥雄,《電影藝術論》,三山出版社,1980
蓮花生大士著 徐進夫譯,《西藏度亡經》,台北市:天華出版社,1995
蓮花宜蘭編,《如何超越生死輪迴》,寶佳利文化,2002
戴正德,《超越死亡》,全威圖書有限公司,2006
劉亞丁,《十九世紀俄國之學史綱》,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09
劉欣如,《雋永的佛經故事》,稻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
劉梓潔,《父後七日》,台北:寶瓶出版社,2010.08
劉森堯,《電影與批評》,志文出版社,1982
臧仲倫譯,《托爾斯泰中短篇小說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韓非著 邵增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鄭志明,《宗教生死學》,文津出版社,2009.01
鄭曉江,《中國死亡智慧》,台北市:東大,2001
親鸞大師著 慧淨法師譯,《教行信證》,本願山彌陀淨舍印經會
羅尼・史密斯著 鄭清榮譯,《生死習題》,法鼓文化,2009.11

Alfons Deeken著 王珍妮譯,《生與死的教育》,心理出版社,2002
Charles A.Corr Donna M.Corr, Clyde M.Nabe 著 楊淑智譯,《當代生死學》,洪葉文化事業,2004.08
Dannion Brinkley著 羅若蘋譯,《死亡・奇蹟・預言》,台北:方智,1996
David Carroll著 陳芳智譯,《生死大事》,台北:遠流,1994
Gerald Cored・Marianne Schneider Corey著 黃慧真等譯,《生命抉擇與個人成長》,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1.10
Jane Roberts著 王季慶譯,《靈界的訊息》,時報文化出版事業,1982
Jane Roberts著 王季慶譯,《靈魂永生》,賽斯文化,2010.04
McCann,Richard Dyer著 黃宣威譯,《電影・理論蒙太奇》,聯經出版社,1975
Steven R.Conklin著 黃語忻譯,《不可思議的生命輪迴》,亞洲圖書,2004


碩博士論文
李開濟著,〈蘇格拉底靈魂論與佛教輪迴說之比較〉,文史哲出版社,2001
林玉芳,〈師院生面對死亡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2
李函真,〈中陰解脫之研究-藏傳佛教「中陰超度法」的生死意識轉化內涵〉,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2004
侯秀雲,〈靈魂不滅觀念對生命價值觀的影響〉,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2008
梁乃崇等著,《第三屆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圓覺文教,1995
張美玲,〈鄭清文小說死亡書寫之研究〉,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2009

期刊論文
王明珠,〈新時代思想的生死觀及其實踐〉,《生活科學學報》,第15期,2011
王明珠,〈探討「生命藍圖說」人生觀及其生命教育上之應用〉,《空大社會科學學報》,17期,2010.12
朱立倫,〈偉大的靈魂--讀[Elisabeth Kubler-Ross著]《天使走過人間》〉,《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8,2003.10
江雁秋,〈一本令人感動的好書:青木新門《納棺夫日記》—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原案〉,《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9.09
孔令信,〈蛹之生----紀念生死學專家庫伯勒-羅斯醫師〉,《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十二期,2004.12
李玲珠,〈生死困境的超越----哲學與文學雙映的教育〉,《高醫通識教育學報》創刊號
李澤厚,〈古典文學札記一則〉,《文學評論》,1986年第4期
沈衛榮,〈幻想與現實:《西藏死亡書》在西方世界〉,收入蓮花生巖藏著《中有大聞解脫》,佛哲書舍有限公司(許明銀譯,香港:密乘佛學會,2000)
郭朝順,〈無我的輪迴----佛教生死觀〉,《元培學報》第五期,1998.12
楊濟襄,〈亞洲電影中的喪儀符碼與生死意象--電影《父後七日》(台灣)與《送行者》(日本)文化意涵之比較分析〉,2011.09
劉心華,〈論托爾斯泰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的死亡概念〉,《俄語學報》第五期,2002.06
蔡昌雄,〈生死學經典的詮釋---- 以庫伯勒・羅斯的《論死亡與臨終》為例〉,《通識教育與跨領域研究》第二卷第一期,民2007.12
釋如石,〈《西藏度亡經》略究〉,《法光學壇》第五期,2001
蘇惠昭,〈再讀 Elisabeth Kubler-Ross著 李永平譯《天使走過人間》〉,《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8,2003.10

報導
張士達,〈周報影評〉,《中國時報》,2010.08.29

網路資料
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gbCyuy/search#result (2012.05.21)

維基百科對「死亡」的定義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BB%E4%BA%A1 (2011.03.11)

江戶老歌,引用網頁 http://tw.myblog.yahoo.com/shane_liu2003/article?mid=16112&;l=d&;fid=25 (2011.05.17)
電影《父後七日》官方網站:http://7daysinheaven.blogspot.com/

惡搞詞解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3%A1%E6%90%9E%E6%96%87%E5%8C%96 (2012.02.21)

維基百科對「瀕死經驗」的定義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0%95%E6%AD%BB%E7%B6%93%E9%A9%97 (2012.04.12)

星亞動物溝通Talk To Pets http://www.facebook.com/TalkToPet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