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帅气的洋葱  ·  孔祥熙与宋蔼龄·  23 小时前    · 
面冷心慈的熊猫  ·  公孙离·  23 小时前    · 
发财的脆皮肠  ·  章宁-上海大学文学院·  11 小时前    · 
淡定的核桃  ·  python ...·  10 月前    · 
坐怀不乱的山羊  ·  text-generation-webui ...·  1 年前    · 
活泼的风衣  ·  cors - Web worker ...·  1 年前    · 
  • · 德极右领袖扮希特勒玩自拍招致批评 公开道歉并辞职 (07:09)
  • · 美古激辩移民 古巴官员指责美国掠夺人才 (07:09)
  • · 美国两名警察枪杀投降黑人 引爆民众愤怒 (07:09)
  • · 日本人质救友不成遭绑 本已返回日本 (07:09)
  • ·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添疑点 死前曾指控阿总统 (07:09)
  • · “警惕海盗计划”严防恐怖袭击再现法国 (20:53)
  • · 达沃斯现场:过道君的逆袭 (18:50)
  • · 崔书文:总理达沃斯表态力驳“唱空中国论” (18:30)
  • · 外媒:习近平的“中国梦”比任何人想象的更有雄心壮志 (17:58)
  • · 咱总理,就是这样淡定! (17:09)
  • · 美元升值中国人赴美游反增 美公司:中国人存够了钱 (16:35)
  • · 美媒:美国与古巴两国举行历史性会谈 (16:35)
  • · 菲律宾证实免除所有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 (16:35)
  • · 日本政府称极端组织提出的赎人期限是23日 (16:31)
  • · 拨款7000万美元 IS在中亚开辟“第二战线” (16:31)
  • · 日本丰田维持全球头号汽车制造商地位 (16:21)
  • · 中广核2014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超过980亿千瓦时 年增三成 (18:16)
  • · 中国餐饮业即将迈入3万亿时代 (17:26)
  • · 英登陆器失联12年后现身火星 本以为已坠毁 (07:23)
  • 与以前使用过汉字的其他国家一样,很多韩国人一听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就觉得很熟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有时,虽然自己没有读过,但还是有已经读过的感觉。其实,很多韩国人从小就常常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本也有很多种类。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只在于汉字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含有很丰富的故事性、哲学性和启发性,所以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其实,我们选择阅读一部国外作品,其重点不在于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历史等。就是说,很少人为了了解英国而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或为了了解俄罗斯而读托尔斯泰,或为了解德国而读歌德。对中国也是一样,一般读者不是要了解中国而读中国文学作品,而是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领悟人间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奥妙关系以及平时不易看到的、隐藏着的人的内心等。所以,很长时间,很多人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事实上,不只是中国古典文学,世界名著大都也因此一直受到大众的欢迎。 而如今,在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很多外国人的心态却有点不一样了。读古典文学的时候,对“文学”的好奇心比对“中国”的好奇心更强,但是读中国现代小说时,对“中国”国家这个空间的好奇心比对“文学”更强,比如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好奇心,对发展很快、取得很大成就而引人瞩目国家的好奇心以及日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好奇心等等。总之,很多外国人在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都有着这种心态。 从前年到现在,在韩国有一本书特别畅销,就是韩国小说家赵廷来以中国背景写的小说《丛林万里》。想了解中国的韩国普通读者特别喜欢这本书,甚至很多公司正式地把这本书推荐给职员。看了这本书的促销词,就能明白这种现象的原因:“能了解中国就能了解世界。”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现在许多选择中国作品的读者,是因为要了解中国而选择一篇作品,当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是这样。 我们不能否定,一般国外读者决定阅读中国现代作品时,很容易选择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多的外国读者不容易选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除了有关中国专业的学生以外,一般的韩国学生读中国文学作品时,他们的反应都很相似:“很难”“不容易理解”“很陌生”等。 其实中国专业的学生们也有这种情况,因为不知道中国现当代社会的特殊情况,就不容易了解作品。 其实我觉得,文学作品里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不能分开的。许多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作品也有独特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但是这种背景绝对不妨碍读书行为,也不妨碍读者受到感动。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社会上的背景,也可以理解人物的心理结构、作品中的世界。 小时候,我一直很喜欢看小说,所以大学毕业后,不顾一切地决定学习中国现代小说。上世纪80年代,韩国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现代小说,更不必说中国当代小说。我也是研究生生活开始以后才认真地读中国现代小说的。 对有叙事性的作品来说,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讨论其好处,但是对于一个外国读者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部文学作品的故事性、哲理性和描写方法。许多古典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继续让我们从这些方面受到感动。好的故事性不让我们随便放弃读书行为,有深度的哲理性不让我们放弃对人生的思考,好的描写能把作品的故事性和哲理性衬托得格外迷人。 直到现在,最走红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很独特的故事性和哲理性,他们的故事背景都是很特殊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对历史有深度的理解就能产生有深度的故事。现在对“历史”的解释一方面越来越广,一方面越来越细,表面上看来渺小的事情也需要更广义的理解,但真正的、有生命力的故事是源自有生命力的历史观。 20世纪以来,形式或技巧成了关键性的重点。其实作品形式里已经包含着作家的哲学、对世界的看法等。但是,有的作品(包括诗歌)的内容(故事性、哲理性等)不胜于形式和技巧。这种作品让读者感到空虚。幸好中国文学作品的传统一直是作品的内容胜于形式和技巧的。质朴的形式却让我受到更大的感动。这不意味着中国文学作品没有独特的技巧性。我觉得中国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幽默性。这种幽默不是在语言上轻薄地幽默,而是看透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以后才能产生的幽默,所以很多作品以幽默方式表现出他们的人生、哲理等。这句话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中国作家一定要写幽默,我要说的是,在中国作家们的血脉里已经流淌着他们特殊的幽默感。美国作家的幽默跟英国的幽默不一样,中国作家的幽默跟他们也都不一样。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能发挥自己的特点,写出有深度的好作品来。

    (作者为韩国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