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笔记软件大比拼,谁是你心目中排的上号的那个?

FlowUs、WoLai、Notion、Typroa、Baklib、OneNote、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思源笔记… 接触过各类笔记软件,每人都有自己心…
关注者
536
被浏览
1,001,875

66 个回答

【如果你对认真读书和读书方法有点兴趣,立刻加入我签名档所述的QQ群,合则来,不合则去,因为我不大可能继续在知乎回答新内容】

2021年更新:

目前我最常用的是自己编写的“绿皮笔记卡片”,即“万能卡片”,再加上Quicker的自编脚本。效果如下:

【临时想要写一段文字时】 按快捷键弹出文本编辑窗口(速度超过打开任何字处理软件或者笔记软件),输入完毕,按esc关闭窗口后自动按照时间、首行文字命名保存到指定目录。

【临时想要记录语音时】按快捷键执行ffmpeg命令,同样把声音按规则保存。

【网页摘录】:用绿皮卡片。

【思路整理】:用绿皮卡片。

【在学术层再考虑多一点】:绿皮卡片。


2020年我混用三样工具:

1,TheBrian 12,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大约1000多一年。国外产品。
核心优势在于“在一个视窗内通览全局”——是真的通览,而不是像Roam Research和Obsdian那样搞一个超级抽象的毛线团出来让你有饱腹感了事。

图片尺寸有点大啊,因为我把两个竖屏4K显示器拼接成一个窗口了。

2,Diigo,大约300多一年。国内公司出品,但服务器在国外。
核心优势在于PDF在线阅读时随时引用、Epub在线阅读时随时引用(Epub阅读不是原生功能,需要配合Epubee——又一个国内公司产品。注:Epubee完蛋了,这种类型的服务再也没有见到第二家)。

3,我自己做的“万能卡片”,目前只能在Windows下工作的脚本。脚本不要钱,运行脚本的Quicker软件专业版50多一年。
核心优势是给“从不同的材料中寻找灵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做了极度优化。

其实这几个工具是可以联动的。

TheBrain的每一个“想法”,都有自己的uri,长这样:brain:// api.thebrain.com/ywidN9
只要你的电脑上还装着TheBrain,就能够用这个uri打开。

Diigo的每个摘录片段也都有自己的url,如果设置成公开的话,谁都可以在浏览器里看到。

万能卡片的每个“桌面”,都是一个本地文件(如果你会用Git,也可以变成在线的页面),同样是可以用url来引用。

所以,Diigo的一个条目(或者一堆条目组成的大纲)可以是TheBrain里面的一个想法,万能卡片的一个桌面也可以是TheBrain里面的一个想法,TheBrain的一个想法和Diigo里面的一个条目也可以是万能卡片里面的一张卡片。

看心情。不用很认真分类。反正可以统一检索。

关键是“理念”,当然,理念也是一个滥用到上头条的词了,可我的绿皮科技代码如果不是为了凑出这个“理念”的模样来,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啊。

这理念很简单: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学”与“往教”的区别既然已经显明,那么“提问、对话”的学习与“听课、抄录”的学习相比,区别自然也就一目了然。已经懂得两种学习的区别,那么离开学校、为了继续完善自身而去追寻学问的人应该怎么做,就不用我说了。

又,“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怎么师法自己身边的人?是把只言片语当作“方法论”捧住不放?还是车对车、马对马,材料对材料,论证对论证,归纳对归纳,在脑子里好好地对照印证?想必也不用我说。

坊间流行无数种秘笈心法,恕我说话不好听,但凡是面向大众社会贩卖的,多数都是安慰剂。哪怕是“方法论”、“思维模式”、“知识框架”喊再多次,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钱多学问多”。你真的觉得那几位是因为读了这样子的神功手册才发财的吗?

现代年轻人喜欢嘲笑古代社会的知识垄断。但“原典”在今天已经廉价到白送的程度,愿意迎难而上,略过路边速成方法摊子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是制度的问题呢?还是人类本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