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

[wǔ xiá xiǎo shuō]
中国小说的类型
收藏
0 有用+1
0

小说起源

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 史记 》中的《游侠列传》、《 刺客列传 》;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 志怪小说 。”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 冷兵器时代 ,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 周礼 》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 汉书·艺文志 》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 手搏 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 基本技能 ,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 南朝 刘宋 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
但总有一类人,就像如今的反政府主义者,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反政府主义者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 报恩 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 韩非子说 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板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水浒传》中的 鲁智深 武松 等。
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 史记 》中记载 聂政 刺韩傀以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事迹。这样的人和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少,当时由于 七国 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 信陵君 平原君 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 生存条件 ,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这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这些侠义武士,历朝历代都有,他们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 武侠精神 ,十分为人们所敬仰。这些武术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岗寨、水浒中的侠客们不提了,如 少林武功 ,武当派武功都是实实在在的 武术流派 ,也有不少名家出自这些派别,宏扬了武术精神,就是近代,如清 光绪 年间的 大刀王五 ,以保镖为业,被人称为大侠,他与 谭嗣同 交厚, 戊戌变法 时,还主动要求保护他出走。再有就是 霍元甲 ,就曾击败不可一世的洋武师,大长了国术威风。而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则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不过,另一类侠客就与许多武侠小说有些类似了,他们似乎总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这也似乎很深地影响了后世武侠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他们总是带有神奇性和 神秘性 ,有的甚至过分夸大了武术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这种以超人形象出现,除暴安良的武侠,又恰好反映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这当中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 赵处女 、红线和 昆仑奴 。赵处女源自《 吴越春秋 》,红线出自唐袁郊撰《 甘泽谣 》,昆仑奴则出自唐《传奇》,历史上,许多身怀绝技的武侠们常常愿意退隐江湖,这是因为人心难测,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们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武侠的为人和武侠小说的创作。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使他们更愿意洁身自好,不愿意同流合污,这也是武侠们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文人们一种理想的 人文精神 ,所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文人愿意记录书写创作这些武侠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小说发展

魏晋六朝在 文学史 上被看作是文学的“ 自觉性 ”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志怪、神异小说为主。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这是洪荒时期人们对英雄崇拜的遗留,在洪荒时期,人们对一些 英雄人物 的崇拜和夸张的赞美产生了神话,比方 神农 燧人 女娲 等等。到了先秦两汉,充斥在思想领域的则是仙风道骨。魏晋以后,便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志怪小说 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以 干宝 的《 搜神记 》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 搜神后记 》、旧题 曹丕 的《 列异传 》、 张华 的《 博物志 》、葛洪的《神仙传》、 王嘉 的《 拾遗记 》、 吴均 的《 续齐谐记 》等。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 哲学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代, 劳动人民 中间同样存在着神鬼的观念,它已经是组成 中华民族精神 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思考的结果,现实的苦难使得他们向往着一些超出自然的东西,一种特别的能力和一些特别的工具。比如武艺、神剑、宝物等等。而这些东西却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宝剑干将、莫邪;有了《 紫玉 》的仙术 道法 ;有了《刘晨阮肇》的灵丹妙药。而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同样是屡见不鲜,似乎也已成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魏晋 志怪 ,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 唐传奇 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即真正开始萌芽。宋初 李昉 等所编撰《 太平广记 》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看出武侠小说同唐传奇之间脉络相通。故认为唐传奇为武侠小说的立宗者,理所当然。
“传奇”之名,似起于 晚唐 裴铏 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 对语 说时景,世以为奇”的《 岳阳楼记 》称为“传奇体”。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 陶宗仪 辍耕录 》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 院本 等相并列,明代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 莺莺传 》、《 霍小玉传 》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 文言小说 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在论述唐传奇勃起的社会背景时, 范烟桥 所著的《中国小说史》曾言:“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之思想,渐起呻吟;而 藩镇 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根据所论可见一般,特别在唐朝末期,社会对豪侠救助如云霓之望。《 资政通鉴 》卷二一五,记 李林甫 :“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 左右翼 ,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可见社会暗杀行刺之风弥行。这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豪侠主体的传奇大量涌现。
唐朝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于中突出豪侠人格的贤韧刚毅和卓荦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业的惊世骇俗,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 甘泽谣 》之《红线》(袁郊,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传奇》之《聂隐娘》、《 昆仑奴 》(裴铏著,其中聂隐娘的武功训练方式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集异记 》之《贾人妻》, 薛调 的《 无双传 》等,都是较有 代表性 的作品;而传为 杜光庭 所作的《 虬髯客传 》,更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唐人传奇 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范之后,经五代以至宋朝,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发展多是对唐传奇的模仿。但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它在语言上有开创性的意义。“说话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白话形式的小说与后来的武侠小说颇具渊源。
其主题,如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 朴刀 杆棒 、妖术、神仙。”而这些也是后来的武侠小说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爱情故事,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即使在现行的武侠小说中,爱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点”。美女与侠士之间的感情纠葛,永远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巨擘金庸先生,还是海外一直风靡的武侠作者都无法摆脱“感情戏”。而且高妙的爱情情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方面 宋元话本 则有突出的贡献。
宋元 小说话本 中的 爱情故事 ,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像《 碾玉观音 》中的璩秀秀,寻求美好的生活。又如《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写周胜仙初见范二郎等。
这些奇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即使放到现代的武侠小说中依旧存在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主题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水平,使得 通俗文学 在思想意义上扮演着“雅文学”的角色。这就牵涉倒文学的“雅”与“俗”的转变问题,而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样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对比唐传奇、 宋元话本 及当代的白话武侠;我们当如何区分“雅”与“俗”呢?如果以知识分子创作作为区分点,那么唐传奇便是“雅”文学,而 宋话本 中艺人的创作便是“俗”文学。当代的武侠小说则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创作,理当看作是“雅”文学了。可是古代的 知识阶层 又不同于现代,不能如此类推。那么当代武侠小说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认为,“雅”和“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着的,他是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雅”和“俗”的问题当从“ 文学消费 ”的人群来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龙门客栈
自宋以后,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白话公案、 侠义小说 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
明代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 白话小说 ,《水浒传》被誉为武侠小说的萌芽,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 武松 鲁智深 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 鼓上蚤 时迁 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 三侠五义 》,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后世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 剑诀 、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 夜行衣 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 陷空岛 、冲霄楼)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小说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 港台 金庸 的《 射雕英雄传 》、 古龙 的《 楚留香传奇 》、温瑞安的《 四大名捕 》等等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也没走出这个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 出版业 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 文艺作品 异彩纷呈,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 五女七贞 》、《 永庆升平 》、《 小五义 》、《 续小五义 》,民国《三侠剑》、 常杰淼 的《 雍正剑侠图 》(即《 童林传 》)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 王度庐 的《卧虎藏龙》, 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是中国武侠小说作家)的《 蜀山剑侠传 》。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 南向北赵 ”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 北派五大家 :还珠楼主、白羽、 郑证因 朱贞木 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等四大派武侠小说。
在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小说之中。其著名小说有《 蜀山剑侠传 》《 青城十九侠 》和《 云海争奇记 》等40部。 宫白羽 的社会武侠小说在武侠与 社会生活 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 鲁迅 周作人 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 社会现实 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慨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 十二金钱镖 》和描写 白莲教起义 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小说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感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龙》《剑气珠光》等“ 鹤铁五部曲 ”。
后来以 金庸 梁羽生 古龙 为代表的 新武侠小说 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 武侠精神 的理解,对武术 知识的掌握 ,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 人物性格 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射雕英雄传 》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 南宋 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 丘处机 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 有机结合 ,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 新派武侠 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 虎鹤双形 》。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 萍踪侠影 》、《 云海玉弓缘 》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 古典文学 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 必读书目 。在1969年《 鹿鼎记 》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 明报 》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 九阴真经 》叛变出 桃花岛 曲灵风 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 郭靖 杨康 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 姐弟恋 ,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金庸 同时代香港另有 金锋 张梦还 牟松庭 、风雨楼主、高峰、 石冲 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 主观条件 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 路数 ,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 司马翎 、卧龙生、 独孤红 陈青云 萧逸 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 叶洪生 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 诸葛青云 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 虚实相生 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 无剑胜有剑 ”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 剑海鹰扬 》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
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 仙鹤神针 》、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 剑气千幻录 》、 独抱楼主 《璧玉弓》、 曹若冰 《玉扇神剑》、萧逸《 七禽掌 》、 云中岳 《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 柳残阳 玉面修罗 》、独孤红《 雍乾飞龙传 》;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 田歌 血河魔灯 》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 古龙 。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 浣花洗剑录 》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 武林外史 》、《 绝代双骄 》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 心理分析 ,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 日本推理小说 的影响。
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 多情剑客无情剑 》(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 肢体语言 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 俳句 、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 稿费 。如《流星·蝴蝶·剑》、《 欢乐英雄 》、《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 边城浪子 》、《 天涯·明月·刀 》、《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 分镜 、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
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 护花铃 》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 酗酒 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 英年早逝 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 肝硬化 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 武侠春秋 》发表处女作《追杀》(为“ 四大名捕 ”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
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 语言文字 ,耐人寻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 现代派 ”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
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 黄易 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 田中芳树 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 小说时代 。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 破碎虚空 》、《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 大唐双龙传 》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已完结作品还有《 边荒传说 》《 日月当空 》《战龙在野》。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 华山论剑 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 中华武术 重视 精气神 的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 精神状态 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 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 年轻作家 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其他如 老猪 的《 紫川 》(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 架空历史 ), 贾羽 的《 入世龙蛇 》,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
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 新阶段 ,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小说分期

唐传奇 中的武侠篇章为高峰,层出的传奇的各种写法及其塑造的各类侠客,都影响到了后世武侠和元明清戏曲传奇。
最先是先秦两汉武侠篇章,主要有: 韩非 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司马迁 撰《 游侠列传 》,讲游侠出身下层,违章抗法,重仁义,重信诺,重恩仇,恶欺凌。先秦两汉,游侠受诸子鞭挞,武侠篇章很少。
其次是六朝武侠篇章,主要有:六朝之社会动荡,侠指以武挟人,放荡不羁之流,无好坏之分。 干宝 的《 搜神记 》,去掉神怪部分,就是地道的武侠。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中亦有记载侠客的篇章。
然后是晚唐武侠传奇,主要有:唐传奇是有意识的艺术创作,武侠小说随着唐传奇的发展而成型。唐代游侠之风甚浓, 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唐代 社会生活 日趋复杂,侠义概念也更为宽泛,凡有武功,不分男女老幼,不论隐迹或浪迹山林江湖,以武行事皆称侠。唐传奇中的武侠类,其成就很高,如 李公佐 的《 谢小娥传 》, 裴铏 的《昆仑奴》、《聂隐娘》。唐人 笔记小说 的武侠篇章中,康骈的《剧谈录》里颇有佳作,但相比唐传奇要逊色的多。
2. 第二时期,形成期
首先是 宋元话本 武侠。宋元说话艺术的内部分化,使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小说中独立出来。如《李从吉》、《十条龙》。宋元笔记小说中的武侠篇,无甚发展,逊于唐笔记中的武侠篇。
然后是明代 章回小说 中的武侠内容,如《水浒传》中的 鲁达 武松 篇,这是武侠小说的继续发展,应该给予一定的地位。《 封神演义 》是一种幻想型武侠小说的 集大成者 。宋元明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大量下层人民铤而走险, 结义 斗争,武功也因之为群众所掌握,英雄豪侠的行为更多成为具有群众性的好汉行动,从而冲淡了剑客的神秘色彩。
最后是武侠小说。为了解决晚清的社会生活矛盾,体现底层人民意愿的英雄侠士和体现市民上层理想的清官奇妙地在小说里结合,以集合的方式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市俗原望。自 石玉昆 的《 三侠五义 》之后,各种文人长篇武侠竞相出现,如 李凤山 的《小五义》《 续小五义 》, 张佩纶 的《 续侠义传 》, 文康 的《 儿女英雄传 》,香草馆主人的《续七侠五义》,这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形成了稳定、独立的 存在形式 --即 侠义小说
二、民国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旧武侠”时期,开端于二十年代,三十年代进入高潮,四十年代走向衰落。二十年代,在目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软弱无效之后,人们寄希望于侠客壮士来创造新的世界。1923年,以南派小说家 平江不肖生 的《 近代侠义英雄传 》的问世为开端,旧武侠的创作进入高潮。同时,北派作家 还珠楼主 王度庐 (《卧虎藏龙》)、 宫白羽 朱贞木 (《艳魔岛》)等人的影响巨大。旧武侠小说主要是武侠技击小说,它使武侠小说深入广大民众,使武侠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国武侠小说五大家: 向恺然 (1889-1957),笔名不肖生,湖南 平江 人,代表作《江湖奇侠传》。 赵焕亭 ,生卒不祥,代表作《奇侠精忠传正续集》。 顾明道 (1896-1944), 苏州 吴门人,代表作《 荒江女侠 》。 李寿民 (1903-1961),解放后更名为李红,笔名为 还珠楼主 ,四川人,代表作《 蜀山剑侠传 》。宫竹心(1898-1966),笔名白羽,代表作《 十二金钱镖 》。
一、 港台 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0世纪50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 虚构的历史 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 文学流派 ,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 新文学 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 梁羽生 为开端, 金庸 为高潮, 温瑞安 为第二次高潮。 金庸 古龙 梁羽生 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 统治阶级 的鹰犬, 新武侠小说 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 ’。”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 镖师 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 人民群众 的斗争。着重人物 性格描写 ,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 人体潜能 ”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1. 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 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 心理活动 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 武当一剑 》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 萍踪侠影录 》、《七剑下天山》、《 塞外奇侠传 》、《龙虎斗京华》、《 云海玉弓缘 》、《 白发魔女传 》。
金庸 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 武林盟主 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 金学 ”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公认的盟主,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
2. 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 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 苍穹神剑 》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 浣花洗剑录 》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 大旗英雄传 》、《 名剑风流 》、《 武林外史 》、《 绝代双骄 》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 圈子里 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3. 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 ,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 血河车 》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 现代派 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 曹正文 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 ,本名黄祖强,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 大唐双龙传 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二、大陆武侠时期
1. 第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大陆“武林小说”
武林(武林,与武侠有所不同,概念大一些)小说的内容十有八九还是表现历史上的武侠剑客或从武侠的角度表现历史上的义军斗争和形形色色的 社会矛盾 ;表现武术技击为主要斗争手段的近代、现代革命斗争的,篇什不多。所以“武林小说”实际上是以武侠小说为主。
在80年代,由电影《 少林寺 》触发的武侠小说浪潮在国内掀起,武侠小说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 纯文学 作品。1981年,湖北 曲艺协会 任清 等创办了《今古传奇》,连载了 欧阳学忠 的《武当山传奇》,聂云的《玉娇龙》。1982年, 王占君 作《白衣侠女》,是为80年代武侠的开山之作。1984年,武侠小说逐渐被武林小说一词取代,并形成浪潮。
20世纪80年代武侠的精品极少,比较好的作品有:《白衣侠女》等率先灾破了大陆侠义题材的禁区,为八十年代武林小说的崛起奏响了序曲。 柳溪 的《大盗‘燕子’李三传奇》, 冯育楠 的《津门大侠霍元甲》, 冯骥才 的《神鞭》,也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2.第二时期,20世纪90年代大陆武侠
即是大陆“新派武侠”,是大陆作家对港台武侠的模仿。从 沧浪客 的一系列的武侠作品中,便可以看出模仿痕迹。在1990年出版了《一剑平江湖》,这可以看作是大陆新派武侠的第一部作品。这个时期的武侠,总体上缺乏文化提升的精品意识,主要沿着港台新武侠的路子讲故事,作品的实际影响也非常有限。
同期的其他作家还有: 青莲子 ,在90年代初著有《 威龙邪凤记 》及其续集《青猿白虎功》两部。火梨,上海知识分子,1995年写成一部《 舞叶惊花 》。 张宝瑞 ,新华社记者,其代表作有《 京都武林长卷 》系列凡六部、《醉鬼张三爷》、《形意 游侠录 》等。 熊沐 ,北方人士,生性豪放,第一部作品为《骷髅人》。巍琦,代表作《 金帖侠盗 》。 周郎 ,代表作《鸳鸯血》。
古仙武侠 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黄易武侠高潮渐渐平息,随着 网络文学 的兴起,武侠写手们在 网络读者 阅读选择越来越多,阅读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传统作家的实力靠拢,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武侠作品。1999年上海《大侠与名探》、2001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2002年 郑州 武侠故事 》等杂志的创刊,促进了武侠的发展。之后到2000年,很多大陆读者开始与香港武侠小说脱节,香港的武侠小说不是纯以小说为载体而是小说漫画影视并行。

小说代表

施耐庵:《水浒传》
平江不肖生 :《 江湖奇侠传
梁羽生 :《 白发魔女传 》、《七剑下天山》、《 萍踪侠影录 》、《 云海玉弓缘
古龙 :《 多情剑客无情剑 》、《 楚留香传奇 》、《 陆小凤传奇 》、《七种武器》、《 天涯·明月·刀
黄易 :《寻秦记》、《 大唐双龙传 》、《 覆雨翻云
卧龙生:《 玉钗盟 》、《 金剑雕翎 》、《 岳小钗 》、《 仙鹤神针
黄鹰 :《天蚕变》、《 天蚕再变 》、《大侠沈胜衣》
倪匡 :《六指琴魔》
诸葛青云:《紫电青霜》、《 一剑光寒十四州
还珠楼主:《 蜀山剑侠传
当代
千兴言:《 灵仙侠世传 》、《 灵仙江湖 》、《侠行仙雨录》

武侠延伸

武侠中的侠,是脱胎于墨家“以天下为己任”的 使命感 ;而仙侠的侠,通常是传达着“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的朴素精神。道教各派总体理论上,认为古今之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 法身 (一种体悟的万物之道,就是成仙的根本),讲究一个平衡,即“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降三,三降二、二降一、一降道”(众人悟道、生仙感德、造化苍生之意)。 [1]
古典仙侠作品中具有武侠 文化元素 的就是 古仙武侠 ,最明显的当属还珠楼主的《 蜀山剑侠传 》,前半段属于普通武侠,后半段应纳入古典仙侠小说的范围,在武侠中属于古仙武侠,在仙侠中属于古典仙侠。而《蜀山剑侠传》只是一半一半的仙侠武侠,真正融合了仙与侠的,当属现代作品《 灵仙侠世传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