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
指
社会学
把由于
经济
、
政治
、
社会
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
社会群体
称为
社会阶层
。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就称为阶层固化。
早就有学者发出警告,21世纪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已经呈现出同代交流性减弱,代际遗传性加强的
趋势
,“拼爹游戏”、“
官二代
”、“贫二代”和“
蚁族
”都是阶层固化的产物。
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不同层面流动的关键
渠道
。1978年,我国恢复
高考
。从那时起,一大批贫寒家庭的年轻人通过高考,真正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甚至同时改变了整个家庭以及家庭中下一代的命运。在许多农村家庭,再穷也要供有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读书。但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出现了变化。
对农民家庭而言,改善生活的另一条渠道是进城务工。许多农民工也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走进城市的。但是,由于农民工工资
长期
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多数人缺少应有的
社会保障
,因此其向上流动的空间也非常小。
城乡差距
的扩大,进一步减少了农民工扎根城市的可能性。
就业过程中“背景”的
排他性
作用成为最大的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中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在
就业质量
上明显处于弱势。
专家
认为,当家庭背景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普通人家的子弟,因为其父母没有金钱和
权力
,难以进入社会
上升通道
,而有着强大社会资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则可以轻松获得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就业公平,在当今
就业形势
严峻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由社会底层向
中间阶层
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
我国21世纪的户籍
制度
以及一些人口
管理制度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就业歧视。曾经,北京市面向全市招考740个
公务员
职位,明确规定,参加考试人员范围是“北京市常住户口且
人事行政
关系在京的人员,年龄须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并特别注明“不包括2010年非北京生源
应届毕业生
及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往届毕业生。”这其中包含着显而易见的“户籍歧视”和“身份歧视”。但人们早就习以为常,首先想到的反而是如何挖空心思找关系运作,让儿女符合招考条件。
本条目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相关资讯
-
康波周期
-
彼得·德鲁克
-
第一性原理
-
CD
-
费斯汀格法则
-
企业排行榜
-
TRIZ理论
-
世界500强
-
样本方差
-
直觉思维
-
奶头乐理论
-
蘑菇管理定律
-
猴子管理法则
-
情绪ABC理论
-
垃圾人定律
-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
破窗效应
-
SWOT分析模型
-
INFP
-
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