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师应具备地面测量、
海洋测量
、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
地图编制
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
国土资源调查
与管理等测量工作、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
地球动力学
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职业背景
测绘工程在古代经历了漫长发展阶段,各个古代文明都对测绘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体系。
工业革命
开始后,人们更加注重脚下的这块土地,于是对表面的研究探索也加速发展,公路、铁路等地修建也促进了近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为现代测绘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和物质上的基础。两次世界大战,在测绘工程发展史上,成了两次助推剂,极大的推动了测绘技术的产生。二次大战结束后,已经呈现出现代测绘工程的雏形。
二战之后,测绘工程不断吸收信息革命中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新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我们所看到的现代测量工程。
不少考生可能对军事很感兴趣,你知道行军打仗倚重什么吗?就是
地形图
。测绘工程就可以为我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测绘工程研究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
自然信息
的
地理分布
,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在现代社会,测绘工程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
地质勘探
、矿产开发、水利交通建设等项目中,必须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形图,方便施工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城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军事上需要
军用地图
,供行军、作战使用,还要有精确的
地心坐标
和
地球重力场
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实际上,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有深远影响的大型工程,比如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等,都需要测绘工程师的积极参与,他们的工作对整个工程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测绘工作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
尖兵
”。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绘工程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通过引进
航摄像片
制图技术及电子测距技术而使测绘精度提高。20世纪晚期,用卫星作为
大地测量
的参考点以及使用计算机来加速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记录,测绘工程的技术又获得了重大发展。测绘工程与现代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相结合后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领域,也提供了更多、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类型。例如:
数字摄影测量
、
地理信息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及其子系统。国内已经发现了许多高效益的科技公司,如提供高新技术测量装备的Leica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测绘行业的发展,也为在校
测绘工程专业
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展望新世纪,测绘工程将大有用武之地。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人们方便、快捷、准确、实时地获取信息已经成为迫切要求。
尽管科技极为发达,但测绘工程师仍有比较多的野外考察作业,这不仅要求从业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或许也是一个优势,因为可以经常贴近大自然,也是对工作辛劳的一种额外的奖赏吧!总之,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前途相当美好。
开设院校
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有
武汉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
[4]
长春工程学院
、
广东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农业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西安科技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吉林建筑大学
、
东华理工大学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近百所学校。测绘工程师适应性较强,就业门路相对宽泛,适宜到测绘局系统、科研单位从事工程测量、科学研究工作,到各种工程建设部门(电力、水利、城建、军事、能源、交通等)和有关的工矿企业(如金属矿山、石油、地质、煤炭等)从事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与营运方面的测量工作。
[1]
职称分类
执业范围
(五)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业务。对已在须由取得执业资格人员充任的关键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限期达到要求。对经过培训仍不能取得执业资格者,必须调离关键岗位。
根据规定,测绘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设3个科目,分别为《
测绘综合能力
》、《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和《测绘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全部合格,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证书全国有效。
经考试取得证书者,受聘于一个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经过注册后,才可以注册测绘师的名义执业。测绘活动中的关键岗位需由注册测绘师来担任,在测绘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设计和测绘成果质量文件,必须由注册测绘师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生效。
[2]
就业前景
测绘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它与现代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相结合后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领域,也提供了更多、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类型。例如: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及其子系统,
经济地理学
和区域、遥感技术等等,不胜枚举。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测绘工程的产品——关于地理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商品,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可以免费得到,这就又促进了测绘工程的产业化进程,从而为整个测绘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商业回报。测绘工程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总体上可以有如下的就业选择:
可在航天、航空、交通、公安、国防等部门从事导航及通讯工作、海洋测量工作、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
可在航天、航空、交通、冶金煤炭、地震等部门从事定位测量、重力测量、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生产、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
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维护管理和信息处理分析工作、为有关部门为办公自动化、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投资环境的评估、各种用地的评价、重大工程的选址、规划及各种灾难的损失估计和预告、猜测提供科学依赖的依据;
可在各种所有制的公私营企业公司从事测绘产品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作可选范围,工作也都是比较好的。而且,由于测绘行业形成和走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持续走俏,毕业生是完全可以从容就业,并找到理想工作的。当然有个前提:你得是块材料,得掌握了过硬的知识和技能。
展望新世纪,测绘工程将大有用武之地。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人们方便、快捷、正确、实时地获取信息已经成为迫切要求。基于此,全球定位系统GPS将会有巨大发展前景,GPS已经在交通、航运、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威力,随着卫星技术和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发展余地依然广阔。同时
地理信息
系统 GIS也将得到充分地发展,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地理信息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应用。以上所有,都将推动测绘工程产业化的进程,测绘工程必将成为一个高技术、高收入的职业,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理想与现实双赢的机会。
考试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本地区考试工作,并协商确定具体工作的职责分工。
第二条国家测绘局成立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写和命题工作,研究建立考试试题库。
第三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设《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3个科目。考试分3个半天进行。《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测绘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第四条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全部(3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参加全部(3个)科目的考试并合格,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第五条对符合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并于2005年12月31日前评聘为高级工程师
专业技术职务
的人员,可免试《测绘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参加前述2个科目考试并合格的人员,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第六条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所在单位证明及相关材料,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第七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考点原则上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大、中专院校或者高考定点学校,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须经人事部和国家测绘局批准。考试日期为每年第三季度。
第八条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试题命制与组织管理等)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和参与或者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工作。应考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按照自愿的原则。
第九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及有关项目的收费标准,须经当地价格行政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条考试考务工作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报考条件
(1)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8年可报考。
(2)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
(3)取得含测绘类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测绘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3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5年可报考。
(4)取得测绘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2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
特别说明,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指的是累计工作时间,即获取相关学位前后的工作经历都算在内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