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㉜】

光明日报记者 谢云开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一诺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及:“中国翻译家罗念生一家三代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的翻译和研究,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代人,一件事,家国情。卷帙浩繁的古希腊文学中译作品,大都出自罗念生先生之手。他的儿子罗锦鳞,从父亲手中接过衣钵,让古老文化在舞台上鲜活立体起来。

1986年,当罗锦鳞第一次把《俄狄浦斯王》搬上舞台时,80多岁的父亲、译者罗念生老泪纵横,50年的夙愿终于实现……接下来,罗锦鳞一鼓作气,导演了数十部父亲翻译的古希腊戏剧。罗家第三代——罗彤,在两代长辈的熏陶下,本科还未毕业就赴希腊求学。和老一辈不同的是,她决定用毕生精力,将中国文化带到希腊。为此,她在希腊成立中国文化中心,以戏剧为媒,让希腊和欧洲看见并理解当代中国。

提到父亲,罗锦鳞满怀崇敬。在北大、川大等多校任教前,罗念生求学于清华,曾是公派美国的留学生。然而,他却中途放弃了美国的学习生活和即将取得的学位,转赴希腊,成为中国留学希腊第一人。罗念生翻译了1000多万字、50余种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著作等身。回国后,罗念生加入抗日救国队伍,和朱光潜、何其芳、卞之琳等一起筹办进步刊物,为唤醒广大民众奋笔疾书。在不断躲避敌人追捕的逃难途中,在饥寒交迫的困顿时期,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等中文译本艰难诞生。

罗锦鳞 光明图片

说起女儿,罗锦鳞更是格外自豪,她不仅把希腊文学艺术再度解读翻译,在戏剧创作上重新演绎新使命,更把精力投向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辉煌事业。

已87岁高龄的罗锦鳞,依然充满活力,热衷探讨如何把古希腊戏剧用中国演剧风格完美表达,让中国观众看懂,与世界观众共情。

从20世纪90年代起,罗锦鳞就致力探索用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中国戏曲艺术也有千年历史,前者庄严肃穆,充满仪式感,后者写意象征,充满想象力,如何让两种艺术碰撞出火花?”罗锦鳞见过有年轻导演用京剧形式演出《奥赛罗》的尴尬,演员上半身穿英国戏服,下半身着中国裙子,台下观众笑成一片。罗锦鳞认为,这正是没有搞清楚“融合”不是“拼合”的结果。导演追求的不应该是外在形式,而是要用创新手法,表达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

罗锦鳞着力于用中国戏曲的美学和技法,与古希腊戏剧相互借鉴、彼此吸收,打造出融合两种古老文化的时代表达。在表现俄狄浦斯王证实自己就是弑父凶手后,用中国戏曲的后硬摔让俄狄浦斯王倒摔在阶梯上,强调出角色巨大悲痛,也让观众大开眼界;在表现俄狄浦斯王自责自罚、挖瞎双眼的桥段时,运用中国戏曲的写意手法,只用一块黑布蒙上俄狄浦斯王的双眼,便把观众瞬间带入情境,被震撼的同时也给予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安提戈涅》中,罗锦鳞采用中国传统戏剧的虚拟和象征手段,人鬼同台,这正是从中国传统剧目《李慧娘》中的鬼魂场面汲取的灵感——角色叩问生死之变,引发观众哲学思考。

用河北梆子演绎《美狄亚》《忒拜城》,以评剧表现《俄瑞斯忒斯》的三联剧,罗锦鳞大胆使用中国传统戏曲的各种形式去“越界”:“梆子”代替“大咏叹调”,“帮腔”和“龙套”引出“歌队”,“戏曲脸谱”置换“古面具”,戏曲吟唱表现戏剧诗意……罗锦鳞将古希腊戏剧的中国表达运用得行云流水。

经由罗锦鳞创排的古希腊戏剧都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几十年久演不衰。罗锦鳞告诉记者,海外演出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用中国戏曲样式来表现的剧目,充分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以《美狄亚》为例,演出达250多场,曾与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唱过“对台戏”——在同一街道上的两家剧院同时演出,但《美狄亚》更受欢迎,连走廊都站满了观众。罗锦鳞笑着说,有一段时间,希腊的大街小巷都有人高唱河北梆子。每次海外演出,都能收获观众热烈的掌声和鲜花,甚至有观众当场把“婚戒”摘下赠予演员,表达对中国演员的尊敬、对中国戏曲的喜爱。

事实上,这一家三代的希腊戏剧接力,从来没有忽视彰显古希腊戏剧的当代价值。所有作品都在展现真善美、歌颂人性。在《特洛伊妇女》中,罗锦鳞通过作品表达出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守护;在《地母节妇女》中,男女平等的呼声响彻世界;《安提戈涅》中对人性尊严的歌颂,《俄狄浦斯王》中对自我的反思等,都通过罗锦鳞的导演,传达出强烈的时代属性和人文关怀,具有极其鲜明的当代意义。

罗锦鳞和罗彤一起合作的古希腊喜剧作品《鸟》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父女俩一起将“叽叽喳喳”“五彩缤纷”的“鸟们”带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罗彤希望以观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表现古希腊悲喜剧,她把十几个字的角色名字改为了中国观众熟悉的“阿皮”“来福”,中国的剪纸艺术也被这部作品用得格外讨巧,上演效果出奇的好。

希腊著名作家尼古拉斯·卡赞斯基曾有这样一个形象比喻:“当你揭开一个希腊人时,会发现里面有一个中国人;当你揭开一个中国人时,会发现里面有一个希腊人。”这被罗家反复印证:当年,罗念生在希腊病倒,急需输血,由于他的血型特殊,医院血库没有可匹配的血源,200多名希腊人闻讯后,纷纷自愿前来献血;而在希腊留学时的罗彤,听闻一位希腊教授需要鲜血,她想到爷爷当年受到的帮助,也马上跑去贡献自己的一份情谊。

罗念生于1990年去世,但他简易的书桌和如山的译作手稿从没有被丢弃,罗家简朴勤勉的精神一直在传承。正如罗念生早年创作的一首题为《东与西》的短诗:“东与西各有各的方向,我的想象还在那连接的中央。”这首诗正是罗氏一家三代追逐的梦想。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4日 01版)

周光召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孙钧 朱起鹤 朱伯芳 胡和生 盛志勇 王子才 肖序常 徐承恩 曹春晓 王明庥 秦裕琨 汪忠镐 钟万勰 袁权 韩大匡 潘镜芙 郑光美 胡英 汪应洛 凌永顺 钟训正 刘守仁 陆元九 关兴亚 万哲先 毛江森 张友尚 卢强 李文华 龙驭球 顾真安 邱兆祥 张国成 赵伊君 汤鸿霄 赵梓森 黄克智 沈其韩 杨叔子 解思深 彭一刚 王琳芳 顾健人 朱英浩 王威琪 张兴钤 孟兆祯 徐叙瑢,院士 范海福 梁骏吾 於崇文 邹竞 周勤之 王哲荣 黄文虎 潘际銮 李三立; 余国琮 张子仪 陈敬熊 毛用泽 朱兆良 戴永年 潘自强 文圣常 徐性初 陈念念 追思 沈福存 郭汉城 陈文新 叶可明 李正名 张涵信 黄宏嘉 许厚泽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朱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