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展开 5个同名词条
0 有用+1
0
蓝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 和田玉 (软玉)、 岫玉 独山玉 [1-5] ,素有“ 玉种蓝田 ”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
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 [5-9] 。著名的 秦始皇 传国玺 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10-11]
历代古籍中均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汉书·地理志》载:“ 蓝田 ,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 秦孝公 置也。 [12]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 西京赋 》《 广雅 》《 水经注 》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文献,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
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 玉川镇 红门寺村一带,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质地上显得致密细腻且坚韧。其颜色丰富多样,包括白、米黄、黄绿等多种色调,光泽温润如油脂,微透明至半透明,给人以高雅之感。这些特性使得蓝田玉在珠宝加工、艺术品制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外,蓝田玉还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而备受青睐,能够长期保持其美丽的外观和光泽,成为收藏家和玉石爱好者的首选之一。
2004年02月0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3]
中文名
蓝田玉
外文名
Lantian Jade
颜    色
艳美或素雅
光    泽
光泽强
透明度
透明度高
硬    度
摩氏硬度约为4度 [46]
密    度
约 2.7 g/cm³
分    布
陕西省蓝田县玉川镇
主要成分
SiO 2
折射率
约1.5至1.6

目录

  1. 1 主要成分
  2. 2 结构和构造
  3. 3 形成原因
  4. 地质背景
  5. 区域变质作用
  6.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7. 成因总结
  8. 4 理化特征
  9. 物理特征
  10. 化学特征
  11. 其他特征
  1. 5 矿物学特征
  2. 6 玉质特征
  3. 7 研究历史
  4. 上古
  5. 战国
  6. 秦代
  7. 汉代
  8. 魏晋
  9. 唐代
  10. 清代
  11. 现代
  1. 8 价值
  2. 历史文化价值
  3. 艺术观赏价值
  4. 经济价值
  5. 科学价值
  6. 其他价值
  7. 9 产业发展
  8. 10 玉石文化
  9. 蓝田种玉传说
  10. 美玉节
  11. 蓝田玉牡丹
  1. 11 收藏和保养
  2. 收藏
  3. 保养
  4. 12 相关文物
  5. 四神纹玉铺首
  6. 圆雕大型玉辟邪
  7. 蓝田玉质龟顶灯
  8. 蓝田玉菜玉铲
  9. 蓝田玉玉佩

主要成分

播报
编辑
古蓝田玉原生玉矿尚未找到,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距县城约35千米,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按矿物成分及外观特征可将玉石分为五种:
1、第一种为白色大理岩;
2、第二种为浅米黄色蛇纹石大理岩;
3、第三种为黄色蛇纹石大理岩;
4、第四种为苹果色蛇纹石大理岩;
5、第五种为条带状透闪石化蛇纹大理岩。 [14]
蓝田玉主要化学成份表如下表: [15]
蓝田玉主要化学成份表
SiO 2
23.86%
TiO 2
0.10%
Al 2 O 3
0.55%
Cr 2 O 3
0.0004%
Fe 2 O 3
0.38%
FeO
0.55%
MnO
0.015%
MgO
19.34%
CaO
29.09%
Na 2 O
0.085%
P 2 O 5
0.02%
H 2 O
5.04%
CO 2
21.35%

结构和构造

播报
编辑
矿石结构包括 细粒花岗变晶结构 交代残留结构 等;构造有 块状 条纹条带状 等。

形成原因

播报
编辑
蓝田玉成因较为复杂,以下将通过对蓝田玉石矿区域地质背景、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的详细分析,系统阐述蓝田玉的形成原因。 [16]

地质背景

蓝田玉石矿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属于秦岭褶皱系之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横跨纸房-永丰褶皱束和太白-商县褶皱束。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秦岭岩群和中元古界宽坪岩群,以及少量第四系。

区域变质作用

秦岭岩群在芹峪运动中遭受低压相系高绿片岩相-高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形成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等。
宽坪岩群由一套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及硅镁质碳酸盐岩组成,在武陵运动中遭受中压相系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等。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蓝田玉的形成是区域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西期炽热酸性岩浆(如花岗岩、闪长岩)的侵入使区域变质形成的大理岩进一步发生重结晶,并产生透辉石等新生矿物。
岩浆活动后期,汽化热液的作用使大理岩发生矽卡岩化和蛇纹石化,形成矽卡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这是蓝田玉形成的关键过程。

成因总结

蓝田玉矿体赋存于宽坪岩群之深变质岩系中,且具有一定的层位。
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白云质石英大理岩,再经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蛇纹石化、绿帘石化等,最终形成蓝田玉。
矿床的层控特征明显,矿体的形态、产状受大理岩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展布。

理化特征

播报
编辑

物理特征

蓝田玉
颜色与光泽 :蓝田玉的颜色丰富多彩,包括白色、米黄、黄绿、苹果绿、绿白等多种色调。这些颜色使得蓝田玉在视觉上极具吸引力。光泽方面,蓝田玉呈现出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这种光泽使得玉石在光线下更加温润动人。同时,其光泽度也因其蛇纹石化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蛇纹石化的蓝田玉多为蜡状光泽。
透明度与形态 :蓝田玉的透明度介于微透明至半透明之间,这种恰到好处的透明度既保留了玉石的神秘感,又让人能够隐约窥见其内部的细腻结构。形态上,蓝田玉可呈块状、条带状、斑花状等多种形态,每种形态都展现出其独特的自然韵味。
质地与硬度 :蓝田玉的质地致密细腻,触感坚韧,这使得它在雕刻和把玩时具有极佳的手感。硬度方面,蓝田玉的摩氏硬度在3-4度之间,这一硬度范围使得它既能保持一定的耐磨性,又不至于过于坚硬难以加工。
密度与折射率 :蓝田玉的密度约为2.6-2.9克/立方厘米,这一密度反映了其内部结构的紧密程度。折射率方面,蓝田玉的折射率约为1.5-1.6,这使得它在光线下能够呈现出独特的光学效果。[17]

化学特征

主要化学成分 :蓝田玉的化学成分与方解石和叶蛇纹石的理论值非常接近,其高含量组分主要包括硅(Si)、镁(Mg)和钙(Ca)的氧化物。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铁(Fe)、铝(Al)、钾(K)、钠(Na)、锰(Mn)、钛(Ti)、铬(Cr)等元素的氧化物。[15]
矿物构成 :蓝田玉主要由蛇纹石化的大理石、透闪石、橄榄石及绿松石、辉绿石、水镁石等多种矿物组成的沉积岩。这些矿物的共同作用赋予了蓝田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其他特征

包体与纹理 :蓝田玉中常含有白色的云翳状包体,这是其独特的纹理特征之一。同时,由于含有多种矿物元素,蓝田玉的纹理往往错杂多变,展现出丰富的自然美感。
手感与色调 :蓝田玉的手感轻盈,这是因为其蛇纹石的比重较低。同时,蓝田玉的颜色中常带有典型的浅橄榄色(淡黄绿色),这是由于蛇纹石是橄榄石蚀变形成的缘故。

矿物学特征

播报
编辑
1. 偏光显微镜 下的特征:蓝田玉为蛇纹石化大理岩,方解石主要为粒状结构,叶蛇纹石主要为隐晶质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并可见蛇纹石交代大理岩形成的隐晶质结构,还可见含有晶形保存较好的透辉石、橄榄石及少量白云母等矿物。
XRD衍射谱线及标准谱线 [16]
2. 电子探针 结果表明:蓝田玉的化学成分与方解石和叶蛇纹石的理论值非常接近,高含量组分是Si、Mg和Ca的氧化物,低组分含量主要是铁的氧化物、铝的氧化物,次为钾、钠、锰、钛、铬的氧化物,其中叶蛇纹石中铁的含量偏高。
3. X射线粉晶衍射测 试结果表明:蓝田玉中透明的黄色、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蛇纹石,且含有少量方解石、白云石等,与辽宁岫岩玉相似,显示叶蛇纹石的特征图谱。
Raman光谱 [16]
4. 红外吸收光谱 显示:蓝田玉中透明的黄色、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成分除叶蛇纹石之外,还有少量的透辉。 [15]

玉质特征

播报
编辑
一贯中华历史的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等。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1)色调:蓝田玉颜色有典型的浅橄榄色(淡黄绿色),以为蛇纹石是橄榄石蚀变形成的,所以,有橄榄石颜色的遗留。
(2)手感:手感轻,蛇纹石的比重比较低(和水晶的比重差不多)所以,拿在手里,不会感觉很沉。
(3)包体:像所有的蛇纹石质玉石一样,蓝田玉也有白色的云翳状包体。
(4)光泽:蛇纹石的光泽普遍不太好,很少有能达到玻璃光泽的,一般的蛇纹石都是蜡状光泽。 [15]

研究历史

播报
编辑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 陕西 西安 的蓝田山而得名。
文人墨客对蓝田玉多吟颂赞誉,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唐朝诗人 李商隐 的一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成就了蓝田玉的千古美名。诗中包含了一则动人传说,遥远的过去, 太白金星 托梦给济贫行善的书生杨伯雍:“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蓝田的深山就能觅得了宝玉。 [10]
蓝田玉开采历史悠久,但因为产量不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古矿点玉矿的枯竭和 丝绸之路 的开通,各地均采用其他玉种为玉材,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玉山遭遇地震后古矿床所在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以至于明代 宋应星 在《 天工开物 》中称,蓝田为 葱岭 (昆仑山)别名,蓝田为储运加工玉石之地等推论。 [17]

上古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9]
新街遗址·蓝田玉料
早在 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就开始佩戴打制的蓝田玉,在陕西省西安市 蓝田县 境内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就有先民磨制的玉璧玉戈等。2011年03月,在发掘位于蓝田县 华胥镇 卞家寨村西南的 蓝田新街遗址 时,考古学家首次系统性地发现了5000多年前中国人使用蓝田玉的珍贵资料。
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玉料,譬如玉条、玉石块等,制玉工具石钻、石钻帽、石钻头和石钻心等,以及一些作为装饰品的玉笄、玉环等。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玉制品及治玉工具的出土,为 仰韶文化 时期开发利用蓝田玉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史前时期治玉工艺研究增添了重要标本。 [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员邵晶介绍,蓝田自古出美玉,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据研究就是蓝田玉。中国人5000多年前已开始出现较成熟的玉艺术品,但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器一直十分稀少,蓝田新街遗址发现的玉器相关的文物如毛坯、成品、废品与废料等系统性地出土,在早期玉器史上尚属首次。 [18]
陕西历史博物馆 珍藏的125件龙山文化时期的 神木石峁遗址 玉器中,有一件用蓝田玉制作的菜玉铲。铲呈草绿色,刃端并夹有浅褐色,长梯形,体扁薄,平直背残一角,刃微斜,圆穿偏于一边,长16.8厘米,宽7.5厘米,极薄锐,厚仅0.2厘米。 [19-20]

战国

战国 时期,蓝田玉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被不断加工制成玉礼器。 甘肃天水 发现的战国大玉钺,有着蓝田玉特有之绿灰色和斑驳的明暗纹理。 [21]

秦代

传国玺想象图
秦始皇 统一六国,初定天下后,命丞相李斯采蓝田玉制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10]
《太平御览》引《玉玺谱》载:“秦传国玺,以蓝田 水苍玉 为之,刻鱼、虫、鹤、蟮、蛟龙,皆水族物。大略取此义,以扶水德。秦得蓝田玉,制为玺,八面正方,螭纽。命 李斯 篆文,以鱼鸟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或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李公磷传》 [11] 、《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 [22] 、《韵石斋笔谈·中州玉玺》 [23] 等文献典籍也记载秦始皇传国玺为蓝田玉制成。
坊间盛传“传国玺”就材于“和氏璧”,不是蓝田玉,大概是感觉国之重器用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雕琢才般配,但此说查无实据,没有史料佐证,而且于理不合。
《韩非子·和氏》是公认关于和氏璧最早、最详尽和最可靠的史料,其文字非常严密,文中记载楚人 卞和 向周王献楚山玉璞是“奉”而献之 [24] 。“奉”字的用义为“提升高度到极限”,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极限,西周金文中有“眉寿”一词,意为极度的高寿。《韩非子·和氏》载“奉献”一词,指的是“把贡品用双手抬举到眉毛齐平处献给君王”,体现对君王的无比敬畏和尊重。可见楚山玉璞不可能很重,否则卞和无法将其举眉献给周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奉璧”、“持璧”的文字也证明和氏璧不可能太重 [25-26] ,特别是“怀其璧”三个字更是明确地告知 [27] ,和氏璧的大小是可以揣在怀里而不易被发现的。
学界对传国玺尺寸的考证,认为其“方四寸,高三寸六”,几乎没有异议。秦代每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故传国玺的大小相当于9.24厘米见方,高8.3厘米左右。如要用中间有孔的圆形扁状玉璧来改制,可开出四方相同大小的传国玺用料。那么此璧的圆径至少要30厘米,厚度为8.5厘米。和氏璧大如磨盘,重几十公斤。不仅与出土考证的战汉玉璧(30厘米的大玉璧,厚度多在2厘米左右)不符,而且更与史料中的文字细节不符。 [28]

汉代

西汉·蓝田玉龟顶灯
典籍中,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12]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 张衡 《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史书典籍,皆有蓝田产玉的记载,历历可参。
汉代,蓝田玉被大量使用,汉高祖用蓝田玉加工成鸠杖,赐于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臣,并用蓝田玉加工成其墓道的大玉铺首。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薛家河村出土的长公主墓,就是用蓝田玉磨制而成的铜镂玉衣,原 李后乡 新庄村出土的玉琀等,都是蓝田玉早期加工的印证。 [29]
蓝田玉开发历史悠久,但很少能看到完好的古蓝田玉。在西安收藏研究院,保存有一件两千多年历史,10厘米高,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从底部的纹理看,龟顶灯虽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腐蚀,蓝田玉的材质特征还是非常明显。 [30]
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研究,陕西咸阳 茂陵 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帝都 长安 附近。 故宫博物院 珍藏的汉朝玉佩经鉴定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也就是蓝田玉。 [31]
西汉·四神纹玉铺首
汉乐府《 羽林郎 》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句,说明在汉代蓝田玉被大量制作首饰。 天水市 出土一件玉佩,乃蓝田玉材质碾琢的舞女形象,长片形,高9.5厘米,玉人大头、细腰、长袖、裙摆拖地,作扬臂甩袖翩跹起舞状。
汉武帝茂陵出土过一件 四神纹玉铺首 ,是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横宽36.5厘米,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四神形象。器面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之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梢湛,线条运用刚柔相济。
收藏于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的圆雕大型玉辟邪插座残高18.5、长18、宽6.7厘米,重1972克,1978年宝鸡市北郊金河砖厂东汉早期吕仁墓出土。玉辟邪为青玉制成,有较明显的黑色纹带,有学者认为材质应是蓝田玉。

魏晋

汉末,魏、蜀、吴三国间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力遭严重破坏,并延续到其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300余年。作为国力和财力重要标志之一的玉器生产,亦受到严重影响,处于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衰败期,蓝田玉也是如此。

唐代

唐·蓝田玉杯
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蓝田玉的加工利用亦达到鼎盛。王公权贵用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钗环首饰和刀剑鞘柄。 [32]
传说当年 唐玄宗 李隆基送给 杨玉环 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叫“冰花芙蓉玉”。 杨贵妃 的玉带和玉罄,都是用蓝田玉制造的。倾国美人杨贵妃也对蓝田玉爱不释手,《杨贵妃外传》载:“太真善击罄,上令用蓝田绿玉制成一罄,备极工巧”。
唐·蓝田玉竹节管
唐代 蓝田 作为畿内之地,玉山(今王顺山)成为采用的官矿。朝廷对蓝田玉的采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长安 甚至掀起了餐玉之风,官吏平民蜂拥到到蓝田玉山捡拾碎玉,捣为粉屑服之,据说久服可增寿成仙。蓝田玉不仅成为向朝廷贡奉的主要贡品,还设立专门的官方机构指挥匠工开采玉石,驱赶大批农民凿山背石。 [32]
从唐代诗人 李贺 在《 老夫采玉歌 [33] 韦应物 在《 采玉行 》中的描写既可以看出当时采玉盛况,也可以看出贫苦平民为这种繁荣付出的血泪和辛酸。 李商隐 的“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和 钱起 的“琢眠胜水碧,一片新冰清”等诗句从不同角度,把唐代蓝田玉的玲珑剔透、光泽温润描绘得出神入化。
唐·蓝田玉带扣
唐代玉雕工艺已有很大进步,当时的蓝田玉雕已有圭、璧、璜、琮、瑁、睿、玑、琥、散、敦、珩、戚、玦 、璋、蹬、环、镯、律、管、玉带、磬、钗等各种礼乐、祀葬、饰品、器具等。其中最注目的是玉带和玉步摇:《新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车服》中记载了玉被大量使用制作玉带,而且在使用中显示出严格的等级尊严和权威威仪。明确规定官吏佩带物的等级中,玉带位列金银之上;玉步摇则为金银嵌玉而成,极为贵重,可见当时对蓝田玉的崇拜程度。 [3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盛极的王朝,唐 长安城 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对玉器这种奢品的需求量极大。蓝田与长安城毗邻,随着官方和民间长年累月大规模的开采,已使玉山千疮百孔,几被掘尽。
唐玄宗 开元 十七年(729年)四月,玉山遭遇地震,“山摧百余步” [35] 。玉矿坍塌,玉苗尽掩,从此盛极一时的古蓝田玉匿迹近千年。 [32]

清代

清初,蓝田玉重新被发现。
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记载:“县东有玉山,古称产玉之所,今其矿苗罕见。惟辋川内菜峪川出产各色玉石,质坚而细。乡人及西安石匠多采之,制为小器及装饰品,俗称菜玉。”

现代

20世纪70年代,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县发现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 人民日报 》刊载: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 [36]
茂陵·玉铺首
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 地质矿产部 地质博物馆 展出了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玉质从外观上看,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嵌在古墓门上 四神纹玉铺首 ;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
1982年, 周南泉 将北京地质博物馆收藏的“蓝田玉”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玉佩以及出土于 茂陵 的汉代四神纹玉铺首相比较,两者极为相似,可见蓝田玉真的出产于蓝田。
2002年陕西省地质局对蓝田玉进行勘测,探明玉石矿带4条,玉石矿体5个,矿带走向1280米—8865米,厚8米—31米,矿体走向长615米—4747.5米,厚1米—18.81米,矿体延深245米—715米,分布在蓝田县内玉川、葛牌、草坪、焦岱等地区,以及玉川乡核桃沟——祁家河及八亩地——冷水沟一带储量最多,质地最好。虽然玉石蕴藏量1000万立方米,但真正可以开采的却只有十分之一。
邳州石地质公园“蓝田玉矿”
最新的参考依据,是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在2004年2月3日发布第15号公告:“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我局通过了对蓝田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现批准自即日起对蓝田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蓝田玉原产地域范围以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蓝田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蓝政字〖2004〗7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陕西省蓝田县现辖行政区域。” [37]
继20世纪70年代末,陕西蓝田发现蓝田玉矿后,江苏地质专家对徐州邳州石省级地质公园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蓝田玉矿。这是江苏省首次发现蓝田玉,填补了江苏矿场种类的空白。 [38]
在建立邳州石省级地质公园之前,徐州市邀请地质专家邹松梅对公园的科学内涵进行发掘。邹松梅发现地质公园有的石头颜色很奇特,表面翠绿色,非常漂亮。这些翠绿的“石头”,和其他石头相比,质地更细腻,柔软,透光。采样后送至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宝石玉石检测专家认为,邳州发现的矿石学名叫蛇纹石大理岩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田玉。 [38-40]

价值

播报
编辑
蓝田玉在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经济、科学以及其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使得蓝田玉在玉石市场上备受瞩目,并成为了收藏家和投资者争相追捧的对象。

历史文化价值

悠久历史:蓝田玉的开采和利用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6000至7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蓝田玉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建筑、雕刻、玉器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化象征。
皇家贡品:蓝田玉在古代常被列为皇家贡品,是皇室御用之物,象征着皇权的尊贵和权威。这一历史地位使得蓝田玉在玉石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艺术观赏价值

质地细腻:蓝田玉的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使得每一件蓝田玉作品都如同艺术品般令人赏心悦目。
工艺精湛:蓝田玉的雕刻技艺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无论是大型的玉雕作品还是小型的玉佩饰品,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些精美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经济价值

市场价值:蓝田玉作为一种稀有的优质玉石资源,其市场价值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艺术品鉴赏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投资蓝田玉。这使得蓝田玉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
保值增值:从投资角度来看,蓝田玉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空间。其稀有性和独特性使得蓝田玉在玉石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蓝田玉的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科学价值

地质研究:蓝田玉的地质成因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对蓝田玉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岩石变质过程以及地壳运动等信息,对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矿物学研究:蓝田玉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等矿物,对其矿物成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些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因机制等科学问题。

其他价值

健康养生:传统上,蓝田玉被认为具有辟邪、保平安、养生的功效。虽然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蓝田玉作为一种自然矿物,其独特的磁场和微量元素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文化传承:蓝田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通过传承和发扬蓝田玉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产业发展

播报
编辑
蓝田以众多的玉器生产企业和玉雕队伍,以及经销队伍,使蓝田玉产业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之一和陕西省首批23个“陕西民间艺术之乡”之一。蓝田玉经过数代创新与开发,已从摆件与挂件发展成大众喜爱的艺术品。主要用于精美玉雕、美术工艺品、高品质的装饰材料及特色保健用品等,规格丰富,花样繁多。 [36]
蓝田玉储量丰富,据陕西省地质局勘测探明,储量约为1100万立方米,玉石的种类主要分为白玉、墨玉、黄玉、绿玉、青玉和红玉等六大类。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对蓝田玉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以来,蓝田县成功举办了两届“美食美玉节”,2011年又举办了陕西省首届蓝田玉加工技能暨创意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扩大了蓝田玉石产业的规模、提升了加工工艺水平,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蓝田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1]
2013年10月,CCTV7“ 美丽中国乡村行 ”栏目组再次走进蓝田,拍摄题为《我们家乡有一宝——蓝田玉传奇》专题片,报道蓝田县美玉开采、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发展。
蓝田玉雕工艺源远流长,被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从事蓝田玉雕的很多老玉匠年事已高,玉雕工艺的现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业内人士称,缺少玉雕大师和市场疲软掣肘着蓝田玉雕的发展。蓝田玉受研究程度不高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全县顶尖的玉雕师只有几十人,玉雕技工有300余人。在这样的技工储备条件下,蓝田现有玉石加工企业160多家,玉器经营门店4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42-43]

玉石文化

播报
编辑

蓝田种玉传说

蓝田种玉图
传说,蓝田在得名之前,是终南山古驿道上的一个小 山庄 。庄上有一个穷书生叫 杨伯雍 ,他年轻好学,心地善良,搭了一个蓬草凉亭供过往旅客喝水用茶。一天,一个老汉身背碎石,因劳累过度,栽倒在凉亭前。杨伯雍急忙把老人搀扶起来,喂水喂饭,救了老人。老人离开的时候把他背的一斗碎石给他,说:“别看这些碎石头,你种在地里就会生出玉石,还能娶一个好媳妇。”不等杨伯雍答谢,老人便消失了。原来,杨伯雍救的老人不是凡人,而是 太白金星 [21]
杨伯雍依照老人的叮咛去做,果然地里生出一斗玉石,后来他用玉石做了5双白璧做聘礼,娶了一位善良贤慧的徐姑娘。但是家乡山多地少,遇到天旱粮食减产,百姓忍饥挨饿,苦不堪言。杨伯雍和妻子商量,把自家的玉石分发给百姓下山换粮,以度灾年。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官匪勾结,把地里的玉石一劫而空,杨伯雍一家和村民的生活也成了问题。
太白金星 得知玉石被官匪掠走后,便托梦给杨伯雍说:“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只有知情人才在深山觅得宝石,官匪只能采得未长成玉的蓝色石头。

美玉节

2004年9月28日,由蓝田县人民政府、西安市旅游局、西安市商贸委共同举办的“2004中国·西安蓝田美食美玉节”拉开帷幕。
2004年初,“蓝田玉”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6月,蓝田又被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本次节会就是为发掘、发扬蓝田玉、蓝田厨师这两大品牌的深厚文化积淀,扩展蓝田玉、蓝田厨师品牌市场。 [44]

蓝田玉牡丹

“蓝田玉”牡丹是清乾隆年间,山东人赵玉田培育出牡丹珍品。
蓝田玉牡丹是中花品种,株型较矮,开花量大,花开时与叶面齐平或稍高于叶。人们看到其花呈粉蓝色,恰似蓝田美玉透出的光华,便以蓝田玉为其命名,可谓名花美玉,相得益彰。 [45]

收藏和保养

播报
编辑
蓝田玉的收藏与保养需要细心和耐心。通过了解其品质特征、选择可靠的购买渠道、注重鉴定与评估以及遵循正确的保养方法,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珍藏这一珍贵的玉石。

收藏

了解蓝田玉的品质:在收藏蓝田玉之前,首先要了解蓝田玉的品质特征。蓝田玉以其独特的质地、色泽和纹理著称,优质的蓝田玉应具有细腻的质地、温润的色泽和独特的纹理。
选择可靠的购买渠道:购买蓝田玉时,应选择可靠的购买渠道,如正规的玉石商店、拍卖会或信誉良好的在线平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价格异常低廉的蓝田玉,以防上当受骗。
注重鉴定与评估:在收藏蓝田玉时,应注重对其进行鉴定与评估。可以请专业的玉石鉴定师进行鉴定,以确保其真伪和品质。同时,也要了解市场行情,对蓝田玉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

保养

避免碰撞与摔落:蓝田玉虽然硬度较高,但受碰撞后容易产生裂纹或损伤。因此,在佩戴或存放蓝田玉时,要避免与硬物碰撞或摔落。
定期清洁:蓝田玉表面容易附着灰尘和污垢,影响其美观和光泽。因此,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清洁。可以使用软布轻轻擦拭蓝田玉表面,去除灰尘和污渍。如果污垢较难清除,可以使用温和的肥皂水轻轻刷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避免化学物质侵蚀:蓝田玉对化学物质非常敏感,应避免与香水、化妆品、洗涤剂等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侵蚀蓝田玉的表面,影响其美观和品质。
避免阳光直射:蓝田玉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因为阳光会使玉石的颜色变淡甚至产生裂纹。在存放蓝田玉时,应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适当保湿:蓝田玉需要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其美观和光泽。如果长时间不佩戴或存放环境过于干燥,可以使用专门的玉石护理油或橄榄油轻轻涂抹在蓝田玉表面进行保湿。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堵塞玉石的毛孔。
定期检查与维护:收藏蓝田玉后,需要定期检查其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如果发现裂纹、损伤或变色等情况,应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复或处理。

相关文物

播报
编辑
蓝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蓝田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神纹玉铺首

出土地点:汉武帝 茂陵
四神纹玉铺首
特征描述:这件玉铺首是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横宽36.5厘米(也有资料称为35厘米见方),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玉面上分别碾琢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工艺精湛,线条运用刚柔相济。器面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之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

圆雕大型玉辟邪

出土地点:宝鸡市北郊金河砖厂东汉早期吕仁墓(1978年出土)
收藏地点: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圆雕大型玉辟邪
特征描述:高18.5厘米,长18厘米,宽6.7厘米,重1972克。辟邪为青玉制成,有较明显的黑色纹带,有学者认为其材质应是蓝田玉。辟邪造型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蓝田玉质龟顶灯

收藏地点:西安收藏研究院
蓝田玉质龟顶灯
特征描述:这件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高约10厘米,保存基本完好。从底部的纹理可以看出,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风化腐蚀,但蓝田玉的材质特征依然非常明显。龟顶灯作为古代照明器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蓝田玉菜玉铲

出土地点:神木石峁遗址(龙山文化时期)
收藏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
蓝田玉菜玉铲
特征描述:这件用蓝田玉制作的菜玉铲长16.8厘米,宽7.5厘米,极薄锐,厚仅0.2厘米。铲呈草绿色,刃端并夹有浅褐色,长梯形,体扁薄,平直背残一角,刃微斜,圆穿偏于一边。这件玉器不仅展示了蓝田玉的质地之美,还为研究史前时期的治玉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蓝田玉玉佩

出土地点:天水市
特征描述:这件玉佩乃蓝田玉材质碾琢的舞女形象,长片形,高9.5厘米。玉人大头、细腰、长袖、裙摆拖地,作扬臂甩袖翩跹起舞状。其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