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11个教学单位,设有25个本科专业方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设计艺术),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设计学、美术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有教师190人,本科生1109人(其中国际学生90人),研究生816人(其中博士生171人,国际学生37人)。
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典礼
。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典礼在北京阜成门外白堆子举行。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邓洁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当时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及若干海外归来的专家共同组成。学院下设染织美术、陶瓷美术、装潢设计三个系和绘画、共同课两个教研室。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同时成立,出版内部刊物《工艺美术通讯》(1956年)《工艺美术参考》(1957年)。
1957年,学院归属文化部领导。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并入学院,改为研究室。增设室内装饰系。
1958年,装潢设计系改为装饰绘画系,率先设商业美术、书籍装帧、装饰画(后改为壁画)三个专业工作室
1960年5月,被文化部确定为12所重点艺术院校之一。同年,室内装饰系更名建筑装饰系。
1961年4月,文化部根据学院提出的草案,修改制定《高等工艺美术学校教学方案的修订草案》。文化部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转入学院。
1975年,成立特种工艺美术系,建筑装饰系更名为工业美术系。
1977年,恢复高考,陆续招收“文革”后第一批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
20世纪80年代学院校门
1980年,创办服装设计专业。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中心”(1985年更名为“环境艺术研究设计中心”)。6月,《装饰》杂志复刊。
1981年10月,出版丛刊《工艺美术论丛》。11月,学院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名称为工艺美术历史及研究。
1983年,成立工艺美术史系。
1984年,成立服装设计系;在工业美术系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室内设计系、工业设计系。
1986年3月,工艺楼落成。学院率先获得工艺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成立基础部。室内设计系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特种工艺美术系更名为装饰艺术系。
1991年8月,新教学大楼建成。“团结、求实、敬业、创新”被确定为校训。
20世纪90年代学院校门
1993年,工艺美术史论系更名为工艺美术学系。1994年,染织服装设计系更名为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设计系更名为陶瓷艺术设计系,装潢设计系更名为装潢艺术设计系。
1995年9月,增设展示设计、金属工艺、漆艺本科专业,于1996年招生。
1997年2月,工艺美术设计(包括染织服装、陶瓷、装潢)、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被确定为中国轻工总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1997年,学院受托为教育部拟定本科专业目录,提出“艺术设计”学科名称。
1998年1月,中国轻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院,设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固安学区。
1998年,学院的主管部门国家轻工业局并入国家经贸委,9月,学院归属北京市。
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挂牌仪式
2000年,增设交通工具造型设计、景观设计、玻璃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方向。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成立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2001年,获得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资格。艺术设计学系更名为艺术史论系。
2002年1月,“设计艺术学”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5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挂靠美术学院。
2002年,成立基础教学研究室。开始招收工程硕士。
2003年9月,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0月,获批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在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中,以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为主体的清华大学艺术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
2005年,成立信息艺术设计系。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资格。8月,学院从光华路校区整体搬入清华园内新教学楼。11月1日,举行美术学院新教学楼落成典礼。创办《艺术与科学》、《清华美术》丛刊。
2007年,“艺术设计(信息艺术设计方向)”入选教育部动漫领域“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艺术学”一级学科获北京市重点学科。“艺术设计”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入选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在第二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艺术学”一级学科连续名列第一。“综合学科背景下艺术教育创新实验区”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装潢艺术设计系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系。
2010年,完成设计学科国际诊断式评估工作,国际评估专家组结论“学院已经跨入国际最佳设计院校行列”。“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获北京市重点学科。
2011年,艺术由一级学科升为门类。在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工作中,获“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启动。
2013年,开始招收科普创意与设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6年9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学院藏品成为馆藏的主要来源。
2017年11月,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挂牌成立
2018年12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三方共同筹建,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在青岛正式注册成立,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院系设置
根据2021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设有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绘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艺术史论系、基础教研室等11个教学单位,设有25个本科专业方向。
专业设置
|
广告学
|
|
陶瓷艺术设计
|
工业设计
|
环境设计
|
|
艺术史论
|
|
|
|
|
|
|
|
数字媒体艺术
|
|
|
摄影
|
|
|
资料来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教师198人,其中正高(教授、研究员)72人,副高(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01人,中级(讲师、助理教授)24人,助教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
产品综合造型基础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
李砚祖、柳冠中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产品综合造型基础教学团队
[5-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陈岸瑛、张敢
北京市教学名师:
李砚祖、张夫也、尚刚、郑曙旸、吴冠英、李当岐、柳冠中
[7-10]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5项:2001年二等奖3项,2005年二等奖1项,2009年二等奖1项;北京市级教学成果12项:2001年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2005年一等奖3项。 2008年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艺术设计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综合学科背景下艺术教育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国家入选时间
|
北京市入选时间
|
传统染织艺术
|
田青
|
2010年
|
2003年
|
综合造型基础
|
柳冠中
|
2006年
|
2005年
|
传统陶艺
|
郑宁
|
2006年
|
2005年
|
|
张夫也
|
2007年
|
2006年
|
室内设计
|
郑曙旸
|
2008年
|
2007年
|
动画设计
|
吴冠英
|
2009年
|
2007年
|
纤维艺术
|
林乐成
|
---
|
2008年
|
|
尚刚
|
2009年
|
2009年
|
服装设计
|
李当岐
|
---
|
2009年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等级
|
基于思维与实践并行的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群建设
|
柳冠中等
|
2014年国家级二等奖
|
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重点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建设
|
张绮曼等
|
2001年国家级二等奖
|
世界陶瓷艺术史
|
陈进海
|
2001年国家级二等奖
|
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
|
柳冠中
|
2001年国家级二等奖
|
服装学概论(教材)
|
李当岐
|
2005年国家级二等奖
|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
|
柳冠中等
|
2009年国家级二等奖
|
资料来源:
根据2021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
设计艺术学
2009年,在第二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艺术学”一级学科连续名列第一。
2012年,在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设计学”名列第一,“艺术学理论”并列第三,“美术学”名列第四。
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最新排名,清华大学的艺术设计学科位列第23名。
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实验室
校级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称
|
所长
|
成立时间
|
|
鲁晓波
|
2007.3.15
|
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
|
杜大恺
|
2010.1.20
|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
刘巨德
|
2010.1.20
|
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
|
韩美林
|
2014.7.17
|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
|
徐迎庆
|
2016.4.18
|
资料来源:
|
研究所
研究所名称
|
所长
|
成立时间
|
展示艺术研究所
|
洪麦恩
|
2005.11.08
|
|
陆志成
|
2005.11.25
|
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
苏丹
|
2006.03.15
|
城市建设艺术设计研究所
|
吴诗中
|
2006.03.15
|
茶道艺术研究所
|
郑宁
|
2006.09.05
|
装饰材料应用研究所
|
杨冬江
|
2006.09.05
|
纤维艺术研究所
|
林乐成
|
2006.09.05
|
平面设计系统开发研究所
|
陈楠
|
2006.10.25
|
|
宋立民
|
2007.03.06
|
|
王洪亮
|
2007.12.27
|
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
|
张烈
|
2009.8.27
|
当代艺术研究所
|
张敢
|
2011.01.13
|
|
马泉
|
2012.01.11
|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
张夫也
|
2013.01.10
|
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研究所
|
涂山
|
2013.01.10
|
服务设计研究所
|
付志勇
|
2013.01.10
|
视觉艺术设计研究所
|
千哲
|
2013.01.10
|
紫砂艺术研究所
|
王辉
|
2013.05.06
|
信息视觉设计研究所
|
陈磊
|
2013.05.06
|
家具设计研究所
|
于历战
|
2013.11.13
|
书法研究所
|
杜大恺
|
2014.1.23
|
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
|
赵超
|
2014.5.29
|
现代陶艺研究所
|
白明
|
2014.12.29
|
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
|
刘新
|
2015.01.27
|
资料来源:
2012年,学院获纵向课题中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6项;学校资助项目20项;其他1项。
2012年科研项目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纤维艺术的应用之美
|
全国艺术科学项目一般项目
|
器用与生活--以宋辽金时代为例
|
全国艺术科学项目一般项目
|
宜兴紫砂工艺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验证与典型示范
|
国家973计划
|
雕塑、壁画类文化遗产的虚拟修复
|
国家973计划
|
基于图像和视频的卡通与动画数字化造型理论与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牵头单位)
|
公益风险投资VP模式下的可持续创新产业政策与开放式评价体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作单位)
|
北京中轴线景观嬗变与北京精神研究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北京城市景观文化生态发展研究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工业设计材料美学的研究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
设计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标识
|
文化部外联局委托
|
设计学院的历史研究
|
北京市教委
|
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做法总结及第六届评审工作绩效专题研究
|
工信部委托编写研究报告
|
资料来源:
|
2012年,学院教师共获得艺术类的国际、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及竞赛奖项等各类奖项150余项,包括作品奖80余项,人物奖近70项。
2012年部分获奖概况
项目或作品
|
完成人
|
获奖名称及类别
|
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
|
周浩明
|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社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
|
设计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
柳冠中
|
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会长奖
|
精神的物化
|
杨阳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论文金奖
|
陇西风情系列
|
杜大恺
|
法国美术家协会科特奖风景画最高荣誉奖
|
荷韵
|
洪兴宇、丁剑欣
|
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金奖
|
资料来源:
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馆藏图书25万余册,是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开放式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专业图书馆。
根据2017年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学术刊物有《
装饰
》杂志、《
艺术与科学
》丛刊、《
清华美术
》丛刊、《
学院雕塑
》杂志(雕塑系)。
《装饰》杂志
《
装饰
》杂志始创于1958年,杂志被
北京大学图书馆
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列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并被国家图书馆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装饰
》杂志成为全国惟一的大型艺术设计综合性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百家重点图书室推荐期刊。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审定,批准《
装饰
》进入“
中国期刊方阵
”,获“双奖期刊”称号(“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
2003年1月,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期刊的最高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装饰》也是全国艺术类期刊中惟一获此国家级大奖的期刊。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
北京大学图书馆
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至此,《装饰》已连续四届被认定为核心期刊。2005年2月,《装饰》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最高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艺术与科学》
《
艺术与科学
》为一本艺术研究类刊物,以艺术与科学的探讨为宗旨,研究艺术与科学两者的互为关系和影响,探讨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交叉和交融的可能性;研究艺术中的科学,亦研究科学中的艺术;倡导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60周年院庆官方标志
◎标志的主体图形为汉字六十的竖式组合,是建院六十周年最明确的符号。通过巧妙地图形处理手法,六十的组合形成了一个汉字的“本”字。美术学院院徽是象形字“艺”字的变形,而“艺”字描绘的是一个植树园艺的人形,这棵六十年前的小苗今天已成参天大树。
◎60年一甲子,2016年是美术学院的“本命年”。一个“本”字象征了美术学院不忘根本,学术文脉逐本溯源,艺术设计以人为本。
◎“本”字的四角装饰了“衣食住行”标志,这是与“艺”字标志同等重要的符号,象征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色彩设定上,采取冷暖色叠加的方式。上半部分的“六”采用红色系,分别为大红、品红与桔红;下半部分的“十”采用粉绿与蓝色,粉绿是美术学院院旗色彩,故将其放于“本”字的根部,五行木为蓝色,树干为蓝,木生火,光明的象征。院徽与“本”字形成根与枝干的关系,成为“1956-2016”的连接点,象征了薪火相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校园活动
根据2017年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艺术油画学术邀请展、学生课程作品展、器物的未来——当代生活陶艺展等展览,元旦晚会等活动,举办学术讲座:《历史与创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概说》、《罗森塔尔的桌上艺术》、古村落保护的生机等讲座。
庞薰琹
,(1906~1985),字虞铉,笔名鼓轩。祖籍
塘桥
,
庞鸿文
之孙。著有《薰琹随笔》。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贵州山民图卷》《瓶花》等。
吴冠中
,(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张仃
,(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
国画家
、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白雪石
(1915.6.12-2011.4.22),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画家。
丁绍光
,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外十余所大学名誉和客座教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首任主席。
汪亓
,1994年9月—1998年7月,现为故宫博物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馆员。
赵农
,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图书馆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徐放
,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研究部环境与空间设计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亚太区事务助理。
陈绍华
,2008年申奥标志设计者,生肖邮票设计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