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 地质年代 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 密西西比纪 ,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和后石炭纪(又叫 宾夕法尼亚纪 ,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是 古生代 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陆生生物 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 森林 ,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石炭纪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由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纪”。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 煤炭储量 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
石炭纪 陆生生物 飞跃发展,海生 无脊椎动物 也有所更新。
泥盆纪 相比, 蜓类 是石炭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而 腕足动物 尽管在类群上减少,但数量多,依旧占相当重要地位, 头足类 则以 菊石 迅速发展为主。
石炭纪 晚期, 脊椎动物 演化史出现一次飞跃,从此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以适应更加广阔的生态领域,以北美 宾夕法尼亚 早期地层中的 林蜥 为代表。生活在陆上的昆虫,如 蟑螂 类和 蜻蜓 类,是石炭纪突然崛起的一类 陆生动物 ,它们的出现与当时茂盛森林密切相关,其中有些蜻蜓个体巨大,两翅张开大者可达70cm。
石炭纪 的海生 无脊椎动物 泥盆纪 比较起来,有了显著的变化。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 腕足类 为主。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动物中,出现了新兴的筳类, 菊石 类仍然繁盛, 三叶虫 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几个属种。
最早发现于泥盆纪的昆虫类,在石炭纪得到进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 二叠纪 的昆虫就达1300种以上。 陆生脊椎动物 进一步繁盛, 两栖动物 占到了统治地位。早石炭世一开始,两栖动物蓬勃发展,主要出现了 坚头类 (也称 迷齿类 ),同时繁盛的还有 壳椎类
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随着陆地面积的扩大, 陆生植物 从滨海地带向大陆内部延伸,并得到空前发展,形成大规模的森林和沼泽,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石炭纪成为地史时期最重要的成煤期之一。此外,石炭纪也是 地壳运动 频繁的时期,许多地区这时褶皱上升,形成 山系 和陆地,地形高差起伏,使地球上产生明显的气候分异。按照地理环境的不同,科学家们根据石炭纪的植物分布特点划分出各具特色的 植物地理区 ,每一植物地理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植物群 (flora)和一定的生态特征。
在石炭纪的森林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乔木中的木贼根深叶茂,木贼的茎可以长到20~40厘米粗,它们喜爱潮湿,广泛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湖泊沼泽地带。石松是另一类乔木,它们挺拔雄伟,成片分布,最高的石松可达40米。石炭纪时,早期的 裸子植物 (如 苏铁 、松柏、银杏等)非常引人注目,但 蕨类植物 的数量最为丰富。蕨类植物是灌木林中的旺族,它们虽然低矮,但大量占据了森林的下层空间,紧簇拥挤,蒸蒸日上。可以这样说,今天地球上之所以蕴藏有如此丰富的 煤炭资源 ,与石炭纪的 植物界 的繁盛密切相关。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外国科学家们曾经指出,石炭纪森林的广袤和茂密可以从中国所产煤层的厚度上看出来,有的 煤层厚度 竟然超过120米,这相当于2440米的原始植物质的厚度。
植物是怎样变成煤炭的呢?由于石炭纪的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迅速,它们死后即便有一部分很快腐烂,但仍有许多枝干倒伏后避免了 风化作用 和细菌、微生物的破坏。石炭纪森林的不少林地是被水浸泡着的沼泽地,死亡后的植物枝干很快会下沉到稀泥中,那里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 还原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植物枝干避免了外界的破坏,并在 压实作用 和其它作用下缓慢地演变成泥炭。年复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层中得到保存,并又经历了 成煤作用 后成为初级的煤炭-褐煤。褐煤是一种劣质煤, 褐煤 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煤—— 烟煤 。褐煤转化成烟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据地质学家们推算,0.3米厚的烟煤是由6米厚的象褐煤这样的植物质压缩而成的。
石炭纪森林分布在地球陆地的许多地方,在中国北方的 华北平原 ,就曾保存着石炭纪的广袤森林,山西的 煤层 应该是最好的证据。在石炭纪时,山西大地历经海水的数次入侵,海陆频频交替。每当海水退却, 陆地植物 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迅速繁盛,一期又一期的森林就这样生成了。成煤的泥炭 沼泽 植物林中,主要以石松类、 科达类 、种子蕨类、真蕨类等为主,当我们今天开发山西的煤炭资源时,有谁能够知道并辨认出那些形形色色的史前植物呢?
石炭纪化石
根据石炭纪的 珊瑚礁 分布,可以推断早石炭世的 赤道带 通过 北美洲 中部,西北欧经 黑海 穿过中国西北、华南到达印尼和 澳洲 东部。石炭纪同大陆上的古气候相适应的是 植物地理区系 的分布, 欧美植物区 华夏植物区 为热带、 亚热带气候 冈瓦纳植物区 安加拉植物区 分别代表热带以外的南北温凉 气候区 。世界上各地石炭纪的成煤时期早晚也有差别,分别代表各地区的热带潮湿气候,石炭纪的 干旱气候 区仅限于一定的 地理分布 ,同泥盆纪和二叠纪相比,干旱面积较小,干旱气候同蒸发岩类沉积的分布相适应,例如亚洲早石炭世从哈萨克斯坦南部经天山伸延至南天山和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向东到 西伯利亚 干旱气候一直延续到中石炭世。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石炭纪时高出海面,从石炭纪中晚期开始气候变冷,冰川活动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 冰期 间冰期 沉积在南美、南非、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有广泛的分布,在南非南部冰川呈放射状方向流动。在北半球,仅在西伯利亚东部可能为寒冷干燥气候。石炭纪时陆地海岸和沼泽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形成重要的煤矿,中国华南早石炭世晚期的测水组(湖南)、 梓山组 (江西)、 叶家塘组 (浙江),均含 可采煤层 。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上石炭统,含有重要的煤系。大陆上经过长期剥蚀的地区,往往形成铝土矿和 耐火粘土 ,中国华北 石炭系 含有G层铝土矿和山西式铁矿,贵州清镇一带下石炭统顶部亦含大型铝土矿。北美晚石炭世蕴藏有 油页岩 和石油。中国石炭系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中国新疆、甘肃、宁夏中部石炭系含有石膏及蒸发岩矿床。石炭纪 碳酸盐岩 沉积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开采 石灰岩 和白云岩作为石灰和 水泥 的原料。
3.06亿年前, 地球 处于 石炭纪 晚期。此时的地球与 现在 的有很大不同:所有 陆地 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超级大陆: 盘古大陆 泛大陆 )。 石炭纪 盘古大陆 99%由针叶林覆盖, 树木 产生了大量的 氧气 ,这使得地球的 含氧量 高达45%,是 今天 的两倍。此时陆地上的霸主主要有两类: 两栖动物 和巨型昆虫。石炭纪的含氧量极高,促进了昆虫的进化。两栖动物在 超级地幔柱 事件中由 硬骨鱼 进化而来,由于没有竞争 对手 ,它们也进化出了巨大的体型。
如今最大的 蜻蜓 也只有18厘米长,可当时有一个叫 巨脉蜻蜓 的物种,翼展长达95 厘米 ,依靠长长的翼,使它们的飞行时速达到了60千米。它们依靠巨大的体型和极快的飞行速度,成为了丛林的霸主。可它们也有天敌:引螈。引螈体长2.2米,重约100千克。它看上去就像一只胖大的 蝾螈 。与现生两栖动物一样,引螈也以昆虫为食。巨型昆虫还有很多种类,如巨独角仙、巨 蜚蠊 等。
此时有一个新兴的物种: 爬行动物 。截止至2012年,只发现了一种那时的爬行动物:原蜥。它体长60厘米。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爬行动物的卵有硬壳保护,不需产在水中。它们的皮肤不像两栖动物,只有一层薄膜,而是长有鳞片,这使它们不必隔一段时间就返回水中,防止脱水。它们还进化出了一种器官:声带。
这次灾难的祸首是 煤炭 。一亿年来,陆地都完全由森林覆盖。它们的枯枝形成了一层厚达30米的煤炭,而且遍布全球。那时,地幔岩浆活动剧烈,产生高温。高温穿过岩石,直达煤炭层。煤炭在高温下开始燃烧。3.06亿年前的一天,一堆火苗出现在地面上,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火苗出现了,它们烧毁了成片的树木。倒下的燃烧树木引燃了更多树,很快,附近一片火海。
当时极高的含氧量,加快了大火的扩散。大火在数天内就扩散到了500千米以外的地方。丛林中的动物无处可逃,大多被烧死。巨脉蜻蜓等昆虫虽能飞行,但它们的卵却不可能。昆虫们失去了栖息地,而它们不可能总在飞行,最终筋疲力尽,掉在了火海中。
十年后,大火还在继续 燃烧 。它们覆盖了陆地约50%的 地区 。在这范围内的大多数生物都被烧死。由于山脉和河流的阻挡,大火没能继续扩散。但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渐渐扩散到了全球。这些气体使全球发生温室效应,平均温度在十年内上升了5摄氏度。这使 海洋动物 的卵无法孵化,这摧毁了很多动物。
三十年后,由于可燃物燃烧殆尽,大火停止燃烧。大火燃烧的地区,有一层厚厚的灰烬,这是动植物被燃烧所形成的。幸存下来的动物由于没有食物来源,很快被饿死。
大气中充满了有害气体,这又摧毁了许多呼吸功能差的动物。这些气体又使全球气温继续上升,灾难发生100年后,全球气温平均可能达30摄氏度。
一千年后,有毒气体还在继续挥发,它们遮住了太阳。地球表面所得的光源只有正常的50%,这使得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植物因此死亡。一些呼吸功能差的动物,如引螈,也因此大量死亡。
一万年后,有毒气体终于停止了挥发,但动植物遭到了重创,50%的陆地几乎没有生命迹象,地球开始进入恢复期。
距煤炭层燃烧过去了5万年,灭绝事件基本结束。在这场灾难中,两栖动物受到重创,而引螈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节肢动物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巨马陆、巨脉蜻蜓、巨独角仙、巨蜚蠊等动物都灭绝了,巨型昆虫的时代结束了。在这场灾难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的直系祖先——原蜥。它们的种群在这次灾难中发展壮大,在接下来的数百万年进化出许多不同的物种。海洋动物中,三叶虫受到了重创,并在下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消亡。
值得一提的是,爬行动物开始多样化,它们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霸主,地球进入了长达2.4亿年的爬行动物时代。
燃烧的煤炭、有毒的气体、高温构成了造成46%物种灭绝的物种大灭绝—— 石炭纪燃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