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学校类别
- 林业类 [2]
- 学校特色
-
双一流
(2017年、2022年入选)
[12]
211工程 (2005年入选) [2]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1年) [46]
省部共建高校 (2010年)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1年入选) [80] 展开- 学校特色
-
双一流
(2017年、2022年入选)
[12]
211工程 (2005年入选) [2]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1年) [46]
省部共建高校 (2010年)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1年入选) [80]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4年入选) [81]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023年) [17]
- 主管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
- 现任领导
- 张志坤(党委书记) [9] 、 宋文龙(党委副书记、校长) [14]
- 专职院士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 [2]
- 本科专业
- 68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10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科研工作站1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3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二级学科11个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院系设置
- 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校 训
- 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8]
- 校 歌
- 《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8]
- 校庆日
- 7月10日 [8]
- 地 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8]
- 院校代码
- 10225
- 主要奖项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2]
(“十二五”以来,截至2019年10月)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2] (2007年)
全国文明单位 3次 [2] (截至2023年)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2次 [2] (截至2023年)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 (2020年) - 占地面积
- 校园占地136公顷,总面积达3.3万公顷 [2] (含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专任教师人数
- 1400余人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全日制在校生
- 3万余人 [2] (截至2023年10月30日)
历史沿革
1955年2月,为适应建校需要,学校组建了农、林两院基建工程队,为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兴建校舍。5月1日,时任刘成栋院长、王禹明副院长挖第一锹土,拉开了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勤俭办学的序幕。9月12日,属于东北林学院的两个系(林学系和森林工业系)的学生迁至新建教学楼上课
[49]
。
1956年4月,高等教育部和林业部决定将两院立即分开。5月4日,东北农、林学院召开全院人员大会,11日公布东北林学院院务委员会名单和各系、教研组负责人名单;21日公布各级行政单位负责人名单。至此,东北农、林两院正式分开,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50]
。
1957年8月,开始筹建帽儿山实验林场,建场之初,只有少数下放干部和部分参加生产劳动的教师、学生,在帽儿山脚下造房子、开道路,进行勘察规划,抚育、造林,用人拉犁开荒种地,为林场开发打下基础。1958年2月,凉水实验林场建立
[51]
。4月27日,东北林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胜利闭幕,休会后,各支部连续进行鸣放讨论,对党委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提出很多改进党委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意见
[52]
。10月,带岭分院正式成立
[27]
。
1968年10月,各系师生上山搞"政治野营"。实际是迁校,校址设在带岭,哈尔滨设留守处。林学系去美溪、大丰林业局,采运系去凉水林场,水利系去南岔林业局,机械系去翠兰林业局,道路去友好、双子河林业局参加劳动
[27]
,同时并入带岭林业干部学院,领导关系下放给黑龙江省。1970年大批教师和干部下乡插队,学校连续7年没有正式招生。1973年6月,在农林部的建议下,省决定东北林学院迁回哈尔滨办学。同年7月10日,迁回哈尔滨原址
[53]
。
1974年学校正式建立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经过陈大珂、周晓峰、王义弘、赵惠勋、王传宽等一批生态学者的长期不懈努力,1999年帽儿山森林生态站成为我国首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点站
[54]
。
-
东北林业大学(1985年至今)
1985年,林业部下发文件,学校由东北林学院正式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学校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拓展办学形式”的新阶段
[55]
。
1992年2月,经林业部批准该校原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所更名为东林大工程勘察设计院;7月, “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干训部“更名为“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1993年10月,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
[27]
1995年5月5日,学校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著名野生动物专家马建章教授被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6]
。1995年11月,经林业部批准,在原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27]
。
1996年2月,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自筹经费进行“211工程”建设,并于同年11月得到原林业部的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这一决策使东北林业大学得到了跻身强校之列的机会,奠定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1997年1月,学校正式通过原林业部组织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审定。
[57]
1998年3月6日,成立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27]
。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58]
。2000年2月18日,学校正式由国家林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座新的、重要的里程碑
[59]
。
2005年9月8日,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东北林业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规划
[60]
。2006年9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61]
。
2008年10月19日,东北林业大学校友会正式成立
[27]
。2009年8月,学校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27]
;同年12月,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62]
。2010年11月29日,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7]
。
2011年6月,学校申报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建设立项,标志着学校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27]
。12月8日,学校原校长李坚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3]
。
201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92]
。3月,
教育部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共建东北林业大学
[27]
。7月,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这是我国林业行业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64]
。
2013年6月9日,学校与国家林业局携手全行业共同建设的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举行试运行启动仪式,这是国内首家专题类森林博物馆
[65]
,该馆在7月5日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普基地
[27]
。10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国家林业局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66]
。11月20日,学校主办的《林业研究》(英文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获得B类项目支持,成为中国林业领域首个获得国家经费支持的英文学术期刊
[27]
。2014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一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项目试点高校
[3]
。
2015年3月11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章程第51号核准书,正式对《东北林业大学章程》予以核准通过,标志着我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7]
。2016年,教育部审核通过了《东北林业大学主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68]
。2017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91]
;9月,入选国家首批“
双一流
”建设高校
[69]
;12月,入选2017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91]
。
2018年12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学校校牵头组建的“自然保护地国家创新联盟”“东北森林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及“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顺利揭牌成立
[27]
。
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同意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设立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其英文译名为Aulin Colleg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该学院是国内95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同时具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7]
。12月,东北林业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27]
。
2020年11月,学校首次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70]
。2021年5月15日,成为
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
理事会员单
位
[11]
;11月28日,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71]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12]
。2024年1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科研教学协同育人中心揭牌
[23]
。
办学条件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林学院
|
林学、森林保护、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28]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
[28]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28]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农林智能装备工程
[28]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28]
|
园林学院
|
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28]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28]
|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8]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
[28]
|
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28]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28]
|
文法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广告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28]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日语
[28]
|
奥林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化学(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28]
|
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
|
家具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2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28]
|
未来技术学院(2024年正式招生)
[90]
|
林学类(成栋实验班)(含林学、森林保护方向)、林业工程类(成栋班)(含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成栋班)
[28]
|
国际交流学院
[72]
|
——
|
继续教育学院
[72]
|
——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畜牧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
金融、法律、社会工作、翻译、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农业、风景园林、林业、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
参考资料:
[29]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林学、
林业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
[31]
(数据截至2023年11月9日)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
[32]
|
类别
|
学科名称
|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参考资料:
[30]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十二五”省重点学科(2011年)
|
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
“十二五”省重点学科(2011年)
|
机械工程
|
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生药学
|
参考资料:
[30]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梯队名称
|
所属学院
|
带头人
|
后备带头人
|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于海鹏
|
谢延军
|
林木遗传育种
|
林学院
|
杨传平
|
王玉成、高彩球
|
森林经理学
|
林学院
|
李凤日
|
范文义、刘兆刚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林学院
|
赵雨森
|
刘滨辉、王恩姮
|
林业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曹玉昆
|
王玉芳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刘守新
|
李淑君、陈志俊
|
发育生物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李玉花
|
庞秋颖、薛哲勇
|
参考资料:
[30]
(数据截至2022年6月24日)
|
学科名称
|
评价等级
|
学科名称
|
评价等级
|
---|---|---|---|
林业工程
|
A+
|
生态学
|
B
|
林学
|
B+
|
机械工程
|
C+
|
风景园林学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农林经济管理
|
B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生物学
|
B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参考资料:
[33]
|
类别
|
名称
|
时间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
李坚
[82]
|
2011年
|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6]
|
2000年
|
|
2000年
|
||
1998年
|
||
1998年
|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5]
|
刘守新
|
2010年
|
阎秀峰
|
2010年
|
|
付玉杰
|
2008年
|
|
王传宽
|
2008年
|
|
王清文(调出)
|
2006年
|
|
迟德富
|
2004年
|
|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25]
|
严善春
|
第12届(2021年)
|
裴玉龙
|
2020年
|
|
杨传平
|
第5届(2009年)
|
|
马建章
|
第4届(2008年)
|
|
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
[24]
|
崔晓阳
|
第三届(2021年)
|
马玲
|
第二届(2019年)
|
|
迟德富
|
第一届(2017年)
|
|
穆立蔷
|
第一届(2017年)
|
|
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25]
|
王钧、张韫、黄占华
|
第十四届(2023年)
|
崔晓阳、贾杰、汪金英
|
第十三届(2022年)
|
|
徐启江、马玲、牛娜(青年教学名师)、李博(青年教学名师)
|
第十二届(2021年)
|
|
冯富娟
|
第十一届(2019年)
|
|
迟德富
|
第十届(2018年)
|
|
程瑞香、裴玉龙
|
第九届(2017年)
|
|
岳桦
|
第八届(2015年)
|
|
张伟、吕洁华
|
第七届(2013年)
|
|
郭明辉、邹红菲
|
第六届(2011年)
|
|
杨传平
|
第五届(2009年)
|
|
严善春
|
第四届(2008年)
|
|
宋冶
|
第三届(2007年)
|
|
马建章
|
第二届(2005年)
|
|
肖向红
|
第一届(2003年)
|
年份
|
团队名称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木材科学与工程核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木材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2008、2009)
|
|
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
|
森林保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团队(林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
|
森工技术与装备教学团队
|
|
参考资料:
[36]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林学、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园林、森林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和生物技术
[37]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交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林学、森林保护、生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园林、森林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轻化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英语
[38]
|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
|
林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产化工
[39]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野生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0]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野生动物虚拟实验教学中心
[2]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木材学》《资源昆虫学》《毛皮学》
[41]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室内花卉与装饰》《木材与人类生活》《森林与人类》《走进毛发世界》《动物与中国文化》
[4]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科学、工程管理、法学、材料化学、产品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车辆工程、经济统计学、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汽车服务工程、工商管理、俄语、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动物医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
[26]
|
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0]
|
获奖年份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2009
|
资源昆虫学
|
严善春
|
林学院
|
2008
|
毛皮学
|
张伟
|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
2007
|
保护生物学
|
迟德富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6
|
林木育种学
|
杨传平
|
林学院
|
2005
|
动物生理学
|
肖向红
|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
2005
|
木材学
|
刘一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4
|
野生动物管理学
|
马建章
|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
参考资料:
[5]
|
学术研究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
|
|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木质新型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黑龙江漠河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东北多年冻土区地质环境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木材科学与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东北森林资源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北方林火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林业数据科学与云计算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草原红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草原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林业草原东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林草人工智能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漠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凉水森林生态定位站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期科研基地
|
国家林业和草原黑龙江帽儿山林学和生态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国家林业和草原黑龙江凉水森林生态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
内蒙古额尔古纳冻土区森林草原综合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
|
省部挂靠科研、检测机构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检测中心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
|
|
黑龙江省林木种苗检验检测中心
|
|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阻燃材料制备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省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木质资源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道路结构与绿色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桥梁施工控制与检测加固技术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寒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景观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寒地道路交通运输技术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林业智能装备工程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外来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与生物安全管控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酶与类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物质生态利用重点实验室
|
|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中心
|
黑龙江省生物质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黑龙江省中国古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黑龙江省木材仿生功能化技术创新中心
|
|
黑龙江省林木保护技术创新中心
|
|
黑龙江林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
黑龙江省生物质基炭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
|
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大数据存储与高性能(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黑龙江省生态法制学术交流基地
|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
|
|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林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智库
|
|
黑龙江省现代林业与碳汇经济发展智库
|
|
黑龙江省公益广告研究基地
|
|
黑龙江省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
|
黑龙江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
|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学术交流基地
|
|
黑龙江省省校共建科研平台
|
黑龙江省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
自然资源管理发展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平台
|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新光光电野生动植物保护智能创新联合实验室
|
东北林业大学—华大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管管理战略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机场鸟击预防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增材制造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人工智能研究院
|
|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与木工机械工程技术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木工机械检验实验室
|
|
东北林业大学中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湿地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
|
东北林业大学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林草环境检验检测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
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生物工程研究所
|
|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风工程与防灾减灾研究中心
|
|
东北林业大学冻土研究所
|
|
东北林业大学人工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研究所
|
|
东北林业大学建筑结构研究所
|
|
东北林业大学应用语言研究所
|
|
参考资料:
[15]
|
获奖时间
|
成果名称
|
奖励类别
|
---|---|---|
2019年
|
东北东部山森林保育与林下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79]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第六完成人)
|
2017年
|
基于木材细胞修饰的材质改良与功能化关键技术
[79]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3年
|
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体系
[78]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第六完成人)
|
2012年
|
木塑符合材料挤出成型制造技术及应用
[78]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超低甲醛释放农林剩余物人造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78]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单位,第二、五完成人)
|
2012年
|
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技术
[78]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单位,第八完成人)
|
2010年
|
我国北方几种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77]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单位,第四完成人))
|
2010年
|
落叶松现代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体系
[77]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第三、四完成人)
|
2008年
|
北方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与应用
[77]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单位、第七完成人)
|
2006年
|
茄尼醇高效提取纯化生产新工艺
[77]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04年
|
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
[7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单位)
|
2004年
|
白桦良种选育技术的研究
[7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4年
|
喜树碱衍生物高效提取技术研究
[7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3年
|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示范与应用
[7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
|
2002年
|
新型磷氮硼复合木材阻燃剂的合成方法
[76]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01年
|
白桦强化育种技术研究
[7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0年
|
杨树介壳虫等干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75]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7年
|
农田防护林优化及现有防护林改造的研究
[75]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6年
|
提高红松更新和培育质量的研究
[75]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5年
|
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
[74]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5年
|
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人工营造技术
[74]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3年
|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及立地类型划分、评价研究
[74]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3年
|
DN-6号刨花板用低毒脲醛树脂胶
[74]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2年
|
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
[74]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2年
|
天然次生林配套改造技术的研究
[74]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2年
|
工艺木片堆贮过程中的热式迁移特性和数值分析
[74]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2年
|
杨树肿茎溃疡病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74]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2年
|
防畜护树剂
[74]
|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
1992年
|
LJ-1沥青乳化剂
[74]
|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
1988年
|
“三北”防护林地区自然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
[73]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7年
|
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研究
[73]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学术期刊
期刊名称
|
创刊时间
|
简介
|
---|---|---|
2013年
|
由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合主办、教育部主管的英文林业学术期刊。在被20个国际文献数据库(BIOSIS、ChemicalAbstract、AbstractJournal of VINITI等)收录的基础上,《林业研究》(英文版)自2013年第1期起,被评价性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Search)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Science Edition所收录。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一-梯队期刊类项目”,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科技期刊。
[18]
|
|
——
|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动物园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主编为马建章院士。是中国唯一一份关于野生动物科普宣传与保护管理相结合、以科普宣传为主的国家级杂志。
[21]
|
|
1993年
|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的学术期刊。原名《中国林业企业》,1996年本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更名为《中国林业经济》1996年杂志获黑龙江省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在全省期刊语言文字规范质量评比中被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学技术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优秀刊,2008年获黑龙江省首届出版奖提名奖,2009年获中国北方(11省区)优秀期刊奖。
[22]
|
|
1986年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和东北林业大学主办,是全国性财会专业指导性刊物。
[83]
|
|
1985年
|
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会刊。连续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0年被评为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19]
|
|
1959年
|
由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时刊名为《植物标本室汇编》,由中国植物学界专家周以良担任主编,是中国植物界创刊最早的期刊之一。《植物研究》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已被Scopus、EBSCO等多个知名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主流数据库作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收录。
[20]
|
|
1957年
|
由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首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几十种重要文摘杂志和数据库收录。
[7]
|
校园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校标由中文“东北林业大学”、英文校名“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绿色“F”型图案以及阿拉伯数字“1952”和环绕圆弧组合而成
[47]
。
-
校旗
绿色旗面与白色森林、地球和书本的组合
[8]
。
“学参天地”取意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第二十二章》)。 后朱子又发扬其说:“此儒者之学,必至参天地,赞化育,然后为功用之全也”(《白鹿洞志》)。 “学参天地”古意为“治大学问者可了解天地间的规律,参与天地生化不息的进程。”现在可以解释为“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 “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道”的自然状态。老子原文的古意有两层:第一是说天、地、人都有其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第二是说天、地、人、物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这里其实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境界。“德合自然”字面的含义为道德要符合自然规律,可以引申解释为:“不断进取,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10]
-
东林精神
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
[10]
-
校庆日
学校确定每年的7月10日为校庆日。
[8]
-
校歌
《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作词:董林仁,作曲:姚明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前进,前进,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悠悠黑土我们开拓,茫茫林海我们拼搏;
朗朗校园我们奋发,无悔追求我们探索;
森林茂盛我们茂盛,大自然欢乐我们欢乐;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拳拳心海荡起绿波,树木树人留给山河;
燃烧真情结下硕果,争创一流报效祖国;
事业神圣我们神圣,星辰执着我们执着;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小树老树那就是我,我和大地连着脉搏;
我们未来前程广阔,新的世纪气势磅礴;
生活美好我们美好,太阳蓬勃我们蓬勃;
前进、前进,东北林业大学;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
一路高歌、一路高歌、一路高歌。
[8]
|
行政管理
姓名
|
任期
|
职务
|
---|---|---|
刘成栋(刘达)
|
1952-1963
|
院长
|
1953-1954
|
党委书记
|
|
1958-1960
|
||
王禹明
|
1954-1958
|
党委书记
|
1958-1960
|
党务第二书记
|
|
1960-1966
|
党委书记
|
|
张恒轩
|
1975-1977
|
党委书记
|
王若平
|
1977-1980
|
党委书记
|
杨衔晋
|
1979-1983
|
院长
|
丁以
|
1981-1983
|
党委书记
|
修国翰
|
1983-1985
|
院长
|
1985-1989
|
校长
|
|
王世林
|
1984-1988
|
党委书记
|
朱国玺
|
1990-1995
|
校长
|
李希明
|
1991-1998
|
党委书记
|
李坚
|
1995-1996
|
代理校长
|
1996-2007
|
校长
|
|
王学全
|
1999-2010
|
党委书记
|
杨传平
|
2007-2017
|
校长
|
吴国春
|
1998-2001
|
纪委书记
|
2001-2007
|
纪委书记
|
|
2010-2017
|
党委书记
|
|
李斌
|
2017-2023
|
校长
|
参考资料:
[44]
|
校园环境
校友情况
姓名
|
简介
|
---|---|
李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101]
|
马建章
|
中国野生动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02]
|
刘世荣
|
中国工程院院士
[97]
|
张同作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98]
|
姓名
|
简介
|
---|---|
胡永红
|
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99]
|
胡延国
|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00]
|
所获荣誉
时间
|
名称
|
---|---|
2011年、2014年、2017年
|
全国文明单位
|
2020年
|
全国文明校园
|
2021年
|
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
|
连续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
|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
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
第七届和第十届“母亲河奖”
|
|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
|
|
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
|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
|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
|
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
|
|
黑龙江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
|
|
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
|
|
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
|
黑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
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
|
|
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
|
黑龙江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
|
22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
|
参考资料: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