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U南大建筑学考研之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

3 年前 · 来自专栏 南京大学建筑学考研故事汇

马克思总结过:中世纪的宇宙观就是神学的宇宙观。由此可见宗教在西方历史发展所占重要地位。

接着小U给上期大家讲的罗马建筑,今天我们来说说罗马帝国由于宗教分歧分裂之后,所形成的两大建筑分支——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它们分别成为中世纪西欧和东欧宗教建筑的主线

一、概述

1、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大事记

公元313年:

米兰赦令,基督教合法化(从此时起宗教对国家政权影响日渐增大)

公元330年:

迁都帝国东部城市拜占庭,后改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

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后称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

西罗马被北方日耳曼人消灭,标志西方奴隶制时代的结束,从此西欧进入封建时代 —— 世俗政权割据,经济全面凋零,城市文明衰退,宗教占据社会生活主体的时代,亦称中世纪或信仰年代、黑暗年代。

东罗马帝国一直发展至十五世纪。

2、欧洲封建时代早期建筑风格

早期基督教建筑指公元4~9世纪,西欧(原西罗马)地区的建筑体系。

拜占庭建筑指公元5~15世纪,原东罗马帝国范围内发展出的独立建筑体系。

拜占庭教堂继承发展集中式平面与穹顶结构(如万神庙)

——东欧体系

西欧教堂继承发展巴西利卡平面与拱顶结构

——西欧体系

强调向心性的万神庙:

强调过程性的巴西利卡:


西欧教堂与东欧教堂型制差异与基督教分裂后形成不同教义有关。西欧教义更强调过程性,因此建筑偏长。拜占庭帝国基督教行教只需一个大空间来提供集会的场所,因此教堂平面更加集中。

二、建筑物

1、教堂

1.1 西欧教堂(巴西利卡式教堂)

①形制来源:

罗马巴西利卡,稍加修改即可满足聚众功能和教义的象征意义。

②平面:

短边入口,强调纵向轴线即忏悔道路。西向为主立面。

基本要素:通道(柱廊围合的中殿 )和中心(东端祭坛,是教堂圣地)

平面形状逐步发展成十字形(短长结合型,称拉丁十字),象征意义

明确。是中世纪西欧教堂形制的主线

③设计特点:注重通道,过程性,光线上明下暗。

1.2 拜占庭教堂(集中式教堂)

①形制来源:

仿效古罗马集中向心式平面。

②平面:

采用圆形、希腊十字(等臂十字)、正多边形等有明确几何中心且中心至四周距离相等的平面形状;集中的空间气氛通过竖向轴线和中央穹顶体现;复杂的结构体系导致延展复合的空间形式。

③设计特点:

注重中心和秩序性,外观为醒目的穹顶,以马赛克镶嵌画为代表的装饰体系发达。

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

三、建筑技术

帆拱

拜占庭建筑中实现从方形平面向圆顶过渡的结构构件。

穹顶的支撑与平衡体系产生丰富多变的空间

四、建筑形式

1、特征处理

1.1 宗教建筑室内的光线处理:上明下暗,拉开世俗与精神世界的距离。

1.2 教堂内部表面处理:非物质化的处理,低等级为湿粉画,高等级为连续闪烁的马赛克镶嵌画,题材皆为宗教故事。

1.3 拜占庭穹顶:早期大跨度穹顶,后期处理成多组小穹顶并由鼓座架高。


1.4 柱子:否定人文精神,非古典柱式。拜占庭的斗形柱头

五、东欧与俄罗斯教堂

拜占庭风格基础上结合斯拉夫民族的传统而形成的独特建筑体系

1、集中式布局,但分隔较多,空间狭小。

2、外观强调竖向性体量。

3、并形成集聚。

4、屋顶处理在拜占庭风格的基础上,带有强烈的民族与地方特色,如俄罗斯葱头穹顶和帐篷顶等

七、本讲小结

1、世俗生活不发达导致建筑类型少,主要建设成就体现于教堂。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是后来中世纪基督教堂的基础。

2、拜占庭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诸多特色,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尤其在教堂的穹顶建造(帆拱技术)和集中形制方面成就突出。

3、拜占庭教堂室内壁面装饰精美,彩色马赛克镶嵌画为该时期艺术一大特点。


小U提醒大家在解读西方建筑发展史上,多去考虑教义对建筑形式与空间布局的影响。

从拜占庭的帆供开始,结构技术的演进对建筑风格的创造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在后面罗马风及哥特建筑上表现更为明显。

编辑于 2020-06-09 23:2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南京大学建筑学考研故事汇

    南京大学建筑学考研故事汇

    关于南大建筑学考研备考,提高你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