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 蔡家人 的民族身份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化。这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存在与外界文化交流上的障碍:“ 蔡家人 ”作为最早被流放“南徼”,以及后来无数次民族间的生存争斗中,历来是被欺压的对象,以至于大多生存在深山野岭,接触现代文明的时间较晚,再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直到如今,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大多数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这就使得无论是散见于各文献的零星记载还是外界对该族群直观上的认识都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即外界对散居不同地区的同一族群,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由于历史原因造就了蔡家人长期处于一个“大杂居”的生活环境。今天的 蔡家人 主要依据周边生活的主要民族而被粗略登记为 汉族 彝族 ,白族, 苗族 民族 。 下面我们来看两张图:第一张图《百苗图(局部)》,是绘于清乾隆年间的《 百苗图 》,《 百苗图 》是中国贵州及其周边地区的 少数民族 ,特别是支系繁多的 苗族 群体的古代生活实录图谱。这其中,就包括“蔡家苗”。我们看到,图中的蔡家苗身着毡衣,头发盘为犄角状,从外观上看,似乎更像是 彝族 蔡家人 具有单一独特的语言(蔡语) [2] ;有共同文化心理状态;虽无共同经济联系(受历代中央政权驱赶到边远地区,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受奴役所致),但有独特的工艺(如祖传的擀毡、种痘);有独特的民族服饰,婚丧礼节与其它民族不同,解放初就在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向当地政府填报“蔡族”;各地临居的其他民族对我们都有称呼,蔡家人自称“门你”, 汉语 叫“蔡家”, 彝语 称“啊武哪”, 苗族 称“啊乌”或“斯聂”, 水族 称“楼慢”,布依族称“布慢”或“布阿武”等。以上所述,蔡家理应是中国单一的 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毕节地区做民族考查的 费孝通 挂至如今,待靠他族。据1983年 民族识别 的不完全统计人数,毕节地区的 大方县 5362人,织金3952人,纳雍3049人,黔西2463人,威宁2123人,赫章957人,毕节645人,全区除 金沙县 尚无统计外共有18000多人;另外仅六盘水市的 水城县 就有2200多人, 六枝 1300多人,安顺400多人,清镇和云南的昭通、镇雄、彝良等地虽无统计,预计有五、六千人,累计在28000——30000人左右。按 人口增长率 计,应是35000人以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