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此特征的角色
日语
(日語:
日本語
/
にほんご/にっぽんご
Nihongo/Nippongo
,IPA:
[ɲihoŋɡo/ɲip̚poŋɡo]
)
是
日本
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属于日本-琉球语系,在
ACG
文化中扮演主要角色,其文字称为
日文
,包含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辅助性的罗马字。
1
简介
2
日语的语音及其文字系统
2.1
假名、罗马字与其表记的日语语音系统
2.2
假名
2.3
罗马字
2.3.1
网络时代的日文罗马字新表记法
尽管证据不足,国际学术界许多著名学者认为,日语与
朝鲜语
是近亲属语言的关系,二者的语言同源性非常大。
日语除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女老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
日文也使用汉字系统,这使日文和中文有了一定的
共通性
,使用者有时甚至可以
仅通过汉字进行交流
,即便有些看起来相同的词语在两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日文化不断交流的进程中,也因此发生了用汉字书写的日语词传入中国的现象。(详见
日语借词
)
日本发达的
动漫
游戏
产业吸引世界各地喜爱日本流行文化的人学习日语,但对绝大多数欧洲语言使用者来说,日语是Category 4(极难)语言。
[2]
无数
Weeaboo
欲哭无泪
绝大多数日本ACG作品中的角色都是说日语的,
甚至
全宇宙都在说日语
,所以使用日语一般不会被当作一个角色的萌属性——不过,不同地区的日语方言仍然会使角色
萌度
爆表。特殊地,在非日语作品当中,日语的使用则会相对地成为
萌点
。此外,大量艺术作品和相关
网络流行文化
和也与日语有关。
日语的语音及其文字系统
假名、罗马字与其表记的日语语音系统
假名是日文的字母,除了拗音和爲了音譯而新造的片假名組合外,一个假名表示一个音拍。假名有兩種:平假名來自草書(如
あいうえお
),片假名截取漢字的部分而成(如
アイウエオ
)。
所以说,平假名是弯的,片假名才是平的。
罗马
[3]
字(日语:
“ローマ字”
)指日文的拉丁字母写法,常用的有平文式罗马字和训令式罗马字两种,訓令式又稱ISO 3602。
日语语音的常用排序是
“五十音順”
(另一種排序是
伊呂波順
),将假名与罗马字按此排序如下表所示。此表被称为
“五十音図”
。
日语语音的习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
日语里的单元音“
うウ
(罗马字:u)”是闭后不圆唇元音,其读音和汉语、
韩语
里的“乌”、“
우
”(国际音标约为/
u
/)不同,发音嘴型不是圆唇的,而是嘴唇比较扁平且面部肌肉比较舒张的,并且舌头舒张而非像“乌”那样往后缩(国际音标为[
ɯ̹̞̈
],宽式一般直接记作/
ɯ
/),发音更接近韩语的“
으
”,建议先学“
ふフ
”(fu)的发音。
-
ら
行的辅音和韩语的“
ㄹ
”一样,是闪音(即发音时舌头迅速与上颚或齿龈触碰,随后立即离开)。
所以和朝鲜、韩国人一样l、r不分。
要注意的是与汉语拼音的l(边近音,发音持续,气流从舌头两边流过)发音并不完全相同。
-
カ、タ、パ三行的假名在词首送气,音值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k、t、p,在其余位置不送气,音值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g、d、b。ガ、ダ、バ三行的假名是浊塞(擦)音,声带振动,在汉语中没有对应音值。
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在单纯表音上是完全平等的,例如,“日本”一词在日语中可读作以及用罗马字表记作“Nihon”或“Nippon”,所以除了直接写成汉字“
日本
”外,
如果仅表音的话
也可以用平假名“
にほん
”“
にっぽん
”和片假名“
ニホン
”“
ニッポン
”表示。
二战
以前,公文等正式性文书使用片假名,物语等通俗性作品使用平假名书写,且使用“旧字体”汉字
[5]
。这点常体现于时代背景在二战及之前的作品中,如《
黄金神威
》。
现代,文章中一般大多数使用平假名;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词、强调等少数场合。
有观点认为,可以将片假名和平假名类比为英文大小写。
但要注意日语中片假名、片假名汉字特有的心理地位差异在英文大小写之间并不存在,如:
-
平假名被认为是女性的、阴柔的、感性的,所以面向女性
和宅男
的言情小说使用更多于其他出版物。如《
摇曳百合
》中
娱乐部
的写法是“
ごらく部
”而非“
娯楽部
”。在其它《摇曳百合》的周边宣传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使用片假名或汉字的词汇使用平假名书写的情况。
-
片假名被认为是新世代的、网络的、科技的(这是由于其音译外来词的主要用途)(有时也被认为是浅薄的),故漫画、科幻作品使用较多。如《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
》系列就有大量片假名音译出的外来语。但也有《
男子高中生的日常
》中主角
忠邦
为片假名“タダクニ”。
-
汉字被认为是男性的、博学的、理性的,在文献、男性杂志
(不是那种)
、严肃文学中更加大量地使用。
也是
抗日神剧
胡编乱造的重灾区
日语多音字较多且规律性差,如“日本”还可以读作“Nippon”,此时像“
日本
(
)
”这样将假名写在汉字
旁
(
)
边,就可以标明发音,这里的假名也被称为振假名(日语:
振り仮名
)或者Ruby(
ルビ
),这有些类似于繁体中文中的注音系统。振假名在战前的出版物使用量极大,几乎到了逢汉字必注的程度,战后,振假名在法律上原则性废止。不过对于没有及没有成熟地学会写汉字的
儿童
,振假名是不可或缺的标注,所以在面向儿童的杂志中振假名也依然部分地使用;对于古籍、近代(明治、大正、昭和)文学、
某些中二轻小说
中的生僻字和汉字的罕见读法,振假名也依然使用。
另一方面,假名的注音模式也衍生出了“
写作oo,读作xx
”的梗文化。如《
总之就是非常可爱
》中的男主角
由崎
(
)
星空
(
)
(Yuzaki Nasa)
,其名字“星空”被冠以了日语本不具有的读音“NASA”,实际上是寓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特别地,一些不支持汉字的
古董
游戏中也会完全使用假名拼写文字。
假名中有一些特殊符号。
ゐヰ
(wi)和
ゑヱ
(we)是古老的假名,因分别和
いイ
(i)、
えエ
(e)的发音逐渐相同,再加上用法比较复杂,为了减轻教育的负担,日本政府决定“去掉”(不是“废除”)。
“
々
”叫作“汉字叠略字”,用来表示重复前一个汉字,比如:
色々
(
)
(i ro i ro),
威風堂々
(
)
(i fū dō dō)。(“
々
”在手机上用手写可以写出来。电脑上输入“
どう
”(即“同”字的音读)或“
くりかえし
”(即“
繰り返し
”,含义为“反复”)并进行汉字变化【按下空格】就可以了。)
除了“
々
”以外,还有一些有类似作用的符号:“
ゝ
”是平假名叠略字;“
ゞ
”是加浊平假名叠略字;“
ヽ
”是片假名叠略字;“
ヾ
”是加浊片假名叠略字;“〃”是表示“同上”的记号,在图表等中使用。用法:用“
々
”表示此处重复前一个汉字;用“
ゝ
”表示此处重复前一个平假名(清声母或浊声母均可);用“
ゞ
”表示此处重复前一个平假名并且叠字的后字要浊化(加浊点);用“
ヽ
”表示此处重复前一个片假名(清声母或浊声母均可);用“
ヾ
”表示此处重复前一个片假名并且叠字的后字要浊化。例如:“
すゝめ
”代表“
すすめ
”,即“
進め
”;“
すゞき
”代表“
すずき
”,即“
鈴木
”;“
ごゝ
”代表“
ごご
”,即“
午後
”。
合略假名:“
〆
”或“
乄
”等同于“
しめ
”;“
𪜈
”等同于“
とも
”;“
ゟ
”等同于“
より
”;“
ヿ
”等同于“
こと
”;“
𬼀
”
(该合略假名暂时无法正常显示,故显示为方块)
等同于“
して
”;“
〼
”等同于“
ます
”。
汉字略字:“
ヶ
”等同于汉字“
箇
”,读音为“
か
”。
还有一些符号:“
ー
”是长音符号,比较常见;“
っ
”是紧促音符号,这个可不是“
つ
”,只是和“
つ
”一模一样,记住,要比“
つ
”写得小一些(即像拗音后字“
ゃ
、
ゅ
、
ょ
”那么大)。
上面提到的“Nihon/Nippon”实际上就是“日本”的罗马字(即拉丁字母)写法,很明显,罗马字的出现方便了欧美国家等拉丁字母世界对日文的表记。相对于各种奇形怪状的
空耳
,罗马字对日语原文的转译更为标准。因此学唱动漫歌曲的人群对罗马字有很大的需求。
一般而言,日文罗马字对长音有其表记方式(见下)。但特别地,日本的一些专有名词,比如“东京”,由于它们的名字在英文里已经用了很长时间,所以它们的罗马字的长音一般不特别表示(
美国爸爸面子大呀
);要表示也只会在字母上方加一个长音符或扬抑符。如“
東京
(
)
”写成“Tokyo/Tōkyō/Tôkyô”,而不是“Toukyou/Tohkyoh”。
网络时代的日文罗马字新表记法
-
主条目:
KY式日本语
日语圈的网络流行用语中有大量是以罗马字缩写词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一些也在中文网络文化圈(尤其是ACG)中使用,如:
-
KY
:不会读气氛,此类缩写词的概括性统称。
-
JK
:女子高生
-
DD
:不管是谁都喜欢
-
DQN
:
贬义
,通指横蛮无理又爱用暴力的人,或指缺乏常识的人。
拟态语及拟声语
日语的拟态语及拟声语词汇众多,在各类作品中应用广泛,使语言富有声韵美感。有时也会使用片假名书写。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而从地域上,也有将日本划分为八大地区的说法,日语中称作“八大地方”(另见
模板:日本都道府县
)。而“八大地方”则各有各地方的方言,有时人们也会以细分地域或其他别称代称具体方言,如oo腔。
北海道地方
北海道腔
是北海道方言的说话腔调,日语中称之为“
北海道弁
(ほっかいどうべん,Hokkaidoben)”。
日本的东北方言相比起来似乎并不出名,但还是有一些作品中的角色带有东北口音,比如:
-
《
干物妹!小埋
》中来自秋田乡下的
海老名菜菜
有东北地方口音。
-
《
龙珠
》中
悟空
和
琪琪
因二人山里人+乡下夫妇的设定也带有东北地方口音,最标志性的例子就是琪琪称呼悟空时会使用“
悟空さ
”的特殊称谓。
特殊第一人称“
おら
(Ora)”是主要在关东以北使用的方言自称。
江户腔
经常被人们用以指代关东地区方言的说话腔调,日语中称之为“
江戸弁
(えどべん,Edoben)”。
-
江户是
东京
的旧称,特指
江户时代
的东京。
-
日语的“普通话”也是基于东京方言的,被称为“
標準語(ひょうじゅんご)
”或“
共通語(きょうつうご)
”。
中部地方包括北陆地方和部分东海地方,对应的,这里存在着北陆方言和东海东山方言。
-
特殊第一人称“
俺っち
(Orecchi)”在静冈县一带常用。
关西腔
经常被人们用以指代近畿地区
大阪
方言的说话腔调,日语中称之为“
関西弁
(かんさいべん,Kansaiben)”。
-
关西是相对于关东而言的,其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时期,现在才被人们广泛运用。
-
关西腔可能是日本动漫作品中最常见的日语方言,拥有大量的使用角色。
-
特殊第一人称“
うち
(Uchi)”是关西女性的常用自称。
除了
大阪
方言,近畿地区还有
京都
方言。京都方言的发音速度较慢且使用重音,其敬语非常发达。
此中国非彼
中国
,像“四国”一样,“中国”也只是日本一个区域的名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地区的
广岛
县有对应的“
广岛腔
”方言,日语中称之为“
広島弁
(ひろしまべん,Hiroshimaben)”。
-
在暴力团盛行的年代,很多
黑道
组织里都有广岛县出身的组员。因此,广岛腔往往与黑道密不可分。
九州腔
,正式名称为九州方言,指九州地区方言的说话腔调,日语中称之为“
九州弁
(きゅうしゅうべん,Kyuushuuben)”。
-
九州方言大致分为丰日、肥筑、萨隅三种各有特色的分支。
-
也可具体细分为熊本话、佐贺腔、博多腔等。
-
特殊第一人称
“
あたい
(Atai)”原为鹿儿岛方言(日常已不使用)。
ACG文化
因日本长期在ACG文化圈占主导地位,大量ACG次文化和网络流行用语都和日语有关。有些用语已经变成
日语借词
,在中文ACG圈也成为常用语。
-
参见:
Help:日本论坛用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