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低能剧情加高能风格,国产动画也有“超能”之作
在多达50部电影上映的7月,有8部动画电影加入到本轮票房大战中:除了引进片《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外,还有《丑小鸭历险记》、《大鱼海棠》、《摇滚藏獒》、《超能太阳鸭》、《少年师爷之大禹宝藏》、《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神秘世界历险记3》等7部国产或合拍动画电影。
除了用情怀引爆坊间热议的《大鱼海棠》,以及打着音乐人郑钧摇滚IP旗号的《摇滚藏獒》,其余几部国产动画电影均主攻儿童市场,看上去一脸烂片相。
《超能太阳鸭》有着“撞车”《超能陆战队》的“山寨”片名,有着超高色彩饱和度的海报设计和俗不可耐的宣传口号,有着不足500人的豆瓣用户评分(分数本身还算过得去,5.3分),而且居然还是3D制式,几乎踩中了国产“山寨”动画电影的所有地雷。

更诡异的是,这部电影除了发过几次新闻通稿,刷过几篇豆瓣软文,宣传上近乎无所作为,却又找来了“超人气女子偶像天团”SNH48献唱主题曲《早安梦幻岛》,更在MV里安排电影主角“太阳鸭”龙威的玩偶出镜。
鉴于真人扮演的“太阳鸭”造型实在一言难尽,就不放上来让读者辣眼睛了。
《超能太阳鸭》的混血国籍也让人存疑。公开资料显示,电影的制片方与发行方均为枫海影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名不见经传,《超能太阳鸭》是其出品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电影则是豆瓣评分仅有4.8分的爱情喜剧片《有种你爱我》)。
从片尾字幕来看,这部宣称“由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动画团队联手打造”的动画电影,制作人、导演、编剧、音乐、动画设计……所有的核心成员均来自俄罗斯,中方似乎仅承担了字幕编译和配音等工作。
电影先于大陆上映半年,已先后在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国上映,可见其主创人员对电影血统的认定和对目标市场的选择。
根据IMDB网站的估计,《超能太阳鸭》的制作成本约为1200万美元,而其目前在大陆地区的票房收入不足2000万元,有可能会大败亏输。
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如果不计较上述这些围绕着电影的槽点,单就电影的完成度和呈现效果来看,对于被国产“山寨”动画电影一次次欺骗的中国观众来讲,《超能太阳鸭》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地好看,甚至在一些小细节处给人以惊喜之感。

电影的主题仍然是儿童动画电影最老套的成长题材,不过好在完整流畅。与相当一部分国产动画电影相比,《超能太阳鸭》具有踏踏实实讲故事的觉悟,没有依靠动画角色的“撒娇卖萌”来“杀时间”。
在不足90分钟的时长里,填充进了足够密集的剧情,太阳鸭龙威和绿头鸭艾瑞卡的爱情故事,以及群鸭和反派“夜魔刹”婥特女王间的斗智斗勇,双线叙事,交错不乱。
两条线索上兼顾到的配角,如太阳岛岛主和绿头鸭司令、犯“花痴”的巡警和胖瘦两小偷,也给予了足够篇幅的剧情安排和桥段设计,在人物造型和表情动作设定上,做到了活灵活现、个性凸显。
就《超能太阳鸭》这样的“行活”电影而言,如果仅仅停留在用合格的现代电影技术,讲述一个合格但低能的老套故事,则也不过是电影产业狂飙突进年代,合格但普通的一部爆米花电影而已,讨论空间不大。

对于低龄观众,《超能太阳鸭》三观正、技术扎实、故事易于理解、笑点与泪点也都齐全。
对于成年观众,“低能”剧情之余,电影的“高能”风格,倒是能提供些新鲜的观影体验:毕竟在内地大银幕上看到一部可以用“哥特”、“朋克”、“邪典”来形容的动画电影,这事儿还真是蛮稀罕的。
电影开头交代故事的发生背景,铺设下时空观和世界观,让人想到《功夫熊猫》系列。
场景设计上,《超能太阳鸭》里的太阳岛,精细程度不逊色于《功夫熊猫3》中以四川青城山为灵感来源的山水景致,不过配色稍显浓艳。两部电影都回避将时空落到实处,反而都是“很久、很久以前”。

从人物造型和服饰器物上判断,《功夫熊猫》系列最可能发生于明朝,而《超能太阳鸭》更像是以清末民初时期的乡民和市民生活为摹写蓝本。
尽管电影中鸭子们用上了平板电脑和飞机,对剧情没有特别大的推动作用,更像是拉近与小观众距离的讨好之举。
电影中,太阳岛的乡绅鸭子们戴上了瓜皮帽,留辫蓄须,一股陈腐习气,多少让中国观众不快。虽然这可能只是对帝国主义时期西方人“东方想象”的懒惰沿用,未必是在暗指遗老遗少们都如傅满洲般阴鸷暴戾。
绿头鸭的形象设计,则参考了苏俄军队的士兵造型,显得孔武有力。中方团队大概不会主张在造型上自我矮化,即使是自我调侃,也会有所忌讳。因此这一形象设计,应该出自于外方团队之手笔。
实事求是地讲,动画技术团队交出了一份良心活,鸭子们纤毫毕现,3D效果也并不露怯。
绿头鸭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太阳岛,被编剧写为“误打误撞”,增加电影喜剧色彩的同时,淡化观众对绿头鸭殖民倾向的疑虑。
太阳岛岛主与绿头鸭司令的斗嘴戏,编剧极尽插科打诨之能事,回避种族问题,也避免触及原住民与外来者在地盘和资源上的争夺等议题,专注于展现无本质利益冲突的两组群体,由于生活哲学和处世态度的差异所产生的碰撞。

对剧情冲突作如此安排,既无伤大雅,也不至于在最终剧情必然而然地走向族群和解与融合时,让观众感到突兀与生硬。
类似的处理手法,让人想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喜剧电影《南北喜相逢》及《南北一家亲》。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中,香港本土居民对南来香港的“北方佬”从排外到包容的转变,契机也是儿女亲家的结成,一如本片中安排太阳鸭龙威和绿头鸭艾瑞卡恋爱。
龙威和艾瑞卡的爱情故事,一开始略显不对等,像是穷小子追求白富美,也让人想到迪士尼1999年的经典动画《泰山》中,泰山对珍妮爱慕和敬畏兼而有之的复杂情感。
随后的剧情走向,却显然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又或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棒打鸳鸯”作为横亘在恋人面前最大的阻碍。
对于合家欢电影,毫无疑问阻碍将被克服,有情人终成眷属,看点在于如何设计剧情,使转变过程跌宕生姿而合乎情理。
《超能太阳鸭》的思路仍然是老套地通过一个危机化解另一个危机:龙威与艾瑞卡的父亲绿头鸭司令同时陷入困境,太阳鸭与绿头鸭集体出动救援而功败垂成,最后依靠龙威的主角光环,拯救自己也拯救了司令,顺带拯救世界,进而由穷小子进阶高富帅,实现和白富美的对等,顺理成章地赢得了老丈人的首肯。
诸如此类的情节,在同类型电影中可谓泛滥成灾。《超能太阳鸭》并没有玩出大的新花样,最大的新鲜感来自于反派的“哥特”气质,以及反派那个蒸汽朋克风格的行李箱及实验室,虽然不及蒂姆·波顿的电影阴森,也足够让小观众感到紧张和刺激。
电影开头,藉由太阳鸭的传说,已经隐隐绰绰点出反派“夜魔刹”的名讳。这一显然是由编剧生造的词汇,让人联想到明清时期对沙俄“罗刹国”的称谓,也让人想起《白发魔女传》中练霓裳行走江湖的名讳“玉罗刹”,极是精妙。

反派不以真面目示人,掩人耳目的名字是婥特女王,也白俄味十足。婥特女王一头干练的短发,柳眉杏眼,高鼻薄唇,身形瘦削,长腿玉立,算得上是个美人儿。
造型设计师在着装上既强调了女魔头霸道蛮横的作风,也突出其女性身姿的婀娜:下装硬朗干练,高靴进一步拉长腿部线条;上身穿维多利亚时代的紧胸衣,突出胸部轮廓与沟壑。
这一形象强悍中带着性感,富于挑逗意味乃至情色意味,让人想到艾彭特的明信片《小红马鞭》中挥鞭的SM女王,也无怪电影中一无是处的巡警对其一见钟情,即使见到其狰狞的真面目后也情难自持。

巡警单相思的一场戏,照搬中世纪骑士单相思恋爱的夸张做派,虽然老套,也还算有趣。
尽管造型上“哥特化”,婥特女王作为反派来讲,其行事动机却非常传统。女性为维持自身容貌而无所不用其极,这一题材在香港经典恐怖电影《三更之饺子》中有过非常露骨的表现。近年来几部翻拍自《白雪公主》的好莱坞电影如《魔镜魔镜》、《白雪公主与猎人》,也都在王后的容颜上做文章。
婥特女王缺乏政治家才干,拉来做帮手的胖瘦两小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拉低反派的段位,连带着让主角的反击戏也看着不给力,缺少惊险和刺激。
动画团队所精心设计的蒸汽朋克风格的行李箱及实验室,也沦为花拳绣腿,没能充分融入剧情进展中,仅仅变成可有可无的场景道具。
胖瘦两小偷的几场戏,在整部电影中最“中国风”,也最有生活气息。瘦子的造型让人想到《熊出没》系列的光头强,性格与台词也带着光头强的海蛎子味儿;胖子的造型突出其憨直,台词甚少,全靠表情与肢体动作,带有哑剧的特点。
胖子“厨艺秀”的一场戏,行云流水,非常讲究,可以抽离出来作为一出小品戏观赏。
这类插科打诨的小把戏,游离于主线情节,枝枝蔓蔓,是中国传统戏剧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调剂品,在一部整体并不上乘的动画电影里出现,意外得令人感动。
先于《超能太阳鸭》上映的《大鱼海棠》中,源自于福建土楼的场景设计让人惊叹,但可惜仅仅成为了宏大奇观的展现场所,并未真正地融入到剧情中。

《超能太阳鸭》孤立的几处场景,多少存在类似问题,不过3D效果似乎更好,也说明这部电影真金白银的投资,把钱花到了实处。
太阳岛被设计为海中的孤岛,大约是为了几场飞翔镜头的风景戏,显得有些怪异。市井小民生活的集镇,比《功夫熊猫》里的小镇显得疏阔,看着也很舒服。婥特女王寓居的中式阁楼,摇身一变成为密布天线锅盖接收器与机械箱笼的阴森密室,酷劲十足,也是电影场景设计最大的看点。

《超能太阳鸭》在商业上并未表现出太大的野心。作为剧情片来讲,本身也缺乏新鲜感。大部分进入影院的成年观众,初衷也许不过是陪着小朋友,不太乏味地消磨掉两个小时。
难得的是,电影制作方没有敷衍了事。一分钱出一分货,故事讲到了及格线,时不时还能灵光一闪,贡献神来之笔。
尽管这部电影“洋货贴国标”的嫌疑颇大,故事的中国味道倒也还算浓郁。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电影既讲不好故事,也做不好画面。《超能太阳鸭》的技术外包思路,至少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国产动画电影不好“看”的问题。
然而,电影本身故事的精彩与否,才决定了大多数电影的成败。这大概是包括《超能太阳鸭》、《大鱼海棠》、《摇滚藏獒》等在内的动画电影仍需苦苦修炼之所在。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