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著作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1995)、《黏合剂: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中的服务贸易》(2001,合著)。出版了两本随笔和评论集:《跷跷板上看天下》、《人本精神:
经济学人
的告白》。还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
近年来,在产业发展的话题中,关于服务业的讨论日渐增多。尤其在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然而,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近几年,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3%左右,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5%的水平。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200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也仅为48.4%。这是什么原因?10多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构想以来,关于二、三产业发展次序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制造业和服务业究竟是什么关系?现在,政府文件、统计年鉴和学术论文,基本在使用“
农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提法,三次产业的划分和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是等价的吗?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长期以来,我们对服务业(或“三产”)的理解比较表面,常常把它和灯红酒绿联系在一起,仅指餐饮、百货、
旅游
和娱乐,近年来提出的现代服务业,其内容究竟指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层面给出答案。今天我想从产业演进的历史与逻辑入手,谈一谈与服务业发展有关的几个问题。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不是一回事
三次产业的划分,其逻辑起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但现实中的产业分类是一个应用性、操作性的问题。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划分应以是否生产或提供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为标准。
三次产业划分的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
经济学家
A.费希尔首先提出的。他当时是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在其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他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历史,第一产业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产品的部门,因此,农业和
采掘
业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工业和
建筑业
属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可见,这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就是狩猎、采集、捕捞等,直接从自然界取得食物。然后,进入了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农业社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工业和建筑业的加工(劳动)对象主要是来自第一产业,而后,来自本产业的加工对象大大增加。第三产业也是一样,早期的发展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部门,近几十年来,为生产者服务的部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产业演进的历史与逻辑是一致的。三次产业划分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这里的逻辑过程是,高阶(上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低阶(下游)产业,在各产业内部是如此,在三次产业间更是如此,即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也就是说,从低阶到高阶的逻辑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是一致的。然而,逻辑分类毕竟是理论上的,现实中的产业分类是一个应用性、操作性的问题。例如,采掘业的产品主要是工业的原料,其生产性质也与工业接近,因此,采掘业在统计时被归入工业,亦称为制造业。这样,所谓第一产业就剩下农业了。可见,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划分是以是否生产或提供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为标准的。
那么,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这两个概念在划分上有什么不同呢?首先,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即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范围是以生产或提供服务来确定的。其次,如上所述,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第三产业是供给分类,它与第一、二产业间是单向依赖关系;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再次,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
这里,不可能介绍所有的服务分类,只能介绍一个比较重要的分类―――核心服务和追加服务。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向消费者(包括生活和生产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核心服务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直接对象,其核心价值就是服务。比如,购买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其核心价值就是旅游服务,支付的货币主要在买酒店服务、运输服务、景点和导游服务等,当然,其中也附着少量的货物价值,如餐饮中消耗的
食品
。追加服务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间接对象,是作为商品效用的派生效用,是附加于商品核心价值上的价值。如消费者购买家电,他既为核心价值的商品效用付费,也为售后服务的附加价值付费。
一个经济体系包括商品和服务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有产业分类的问题。1975年,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的规则,对商品产业和服务产业进行分类。他们认为,一个省略公共服务(因为它是非营利的)的经济体系所提供的服务共有三类:其一,消费者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满足其最终需求的服务。其二,生产者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与其他服务的中间服务,典型的生产者服务又被称为企业服务。生产者服务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其特征是被企业用作商品和其他服务生产的投入。在服务业中,生产者服务被认为最具经济增长动力的性质。其三,分配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和供应商品而购买的服务。分配服务是一种连带性或追加性的服务。这类服务的提供和需求都是由对商品的直接需求而派生出来的。
如果将分配服务的“获得商品”部分划入消费者服务,将“供应商品”部分划入生产者服务,服务业则可合理地简化为消费者服务和生产者服务两个部门。
[1]
[2]
[3]
[下一页]
广东东莞港商受惠CEPA 大举开发产业支援服务业
2005-03-07 09:46:29
徐冠巨:我为农民代言 发展涉农制造业与服务业
2005-03-03 19:26:13
上海将放开市场准入 构造服务业集聚区
2005-02-28 07:45:57
网络捕钓攻击大幅上涨 金融服务业成重点
2005-02-27 10:45:26
IBM转向短期限小规模技术服务业务
2005-02-25 11:18:47
沪上服务业发展重点确定
2005-02-25 08:01:59
上海将加速发展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2005-02-23 11:15:52
供应不足 家政服务业呼唤员工制
2005-02-23 11:06:51
上海现代服务业将凸现六大重点领域
2005-02-23 03:37:23
201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将超过7500亿元
2005-02-22 22:17:29
福特金融服务业利润占大头
2005-02-21 17:15:38
宁波服务业与基础设施业外资并购风起云涌
2005-02-18 13:23:36
保姆服务业热门 移民加拿大有新途径
2005-02-16 17:28:41
服务业将成为我国引资又一亮点
2005-02-08 10:30:04
志高空调攀登家电服务业制高点
2005-02-03 08:58:00
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探讨(图)
2005-02-01 17:04:54
不能以制造业思维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2005-01-31 13:38:39
不能以制造业思维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2005-01-31 13:38:39
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出现新趋势
2005-01-30 11:15:14
陶冬:服务业出口市场很大 应加以重视
2005-01-28 11:30:09
加快产业型服务业的发展
2005-01-28 09:20:00
平行论坛:金融服务业的挑战和危机
2005-01-25 14:48:28
北京制定计划提升商业服务业水平
2005-01-25 11:54:00
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
2005-01-25 08:44:00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2005-01-24 09:14:00
服务业比重58.3% 北京仍需着力提高
2005-01-24 02:44:22
研究表明:网络钓鱼诈骗 金融服务业受害最深
2005-01-21 16:59:36
就业门槛降低 洋打工低端服务业市场抢饭碗
2005-01-21 12:05:55
上海欲打破行业垄断引进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
2005-01-20 15:59:26
现代服务业领跑上海产权交易
2005-01-20 14:19:21
服务业不于第三产业 有其自身演进历史与逻辑(3)
(2005-03-07)
服务业不于第三产业 有其自身演进历史与逻辑(2)
(2005-03-07)
陈宪:沪指1300点是相对底部
(2004-10-25)
股市三年惨烈下跌 我们应秉承什么样的投资理念
(2004-10-20)
目前又是入市吸货与政策面博弈较佳时机
(2004-10-18)
油价扰乱股市走势 考验有关部门决策智慧
(2004-10-13)
时评:证监会“规定”是制度变革性利好
(2004-09-29)
陈宪:“9・14”不是“5・19”
(2004-09-22)
服务业不于第三产业 有其自身演进历史与逻辑(3)
(2005-03-07)
服务业不于第三产业 有其自身演进历史与逻辑(2)
(2005-03-07)
美首次在关岛部署B―2隐形轰炸机
(2005-03-07)
伊拉克过渡政府最迟下周二组成
(2005-03-07)
树欲静而风不止
(2005-03-07)
意女人质获释疑点重重
(2005-03-07)
做大做强,任重道远
(2005-03-07)
徐匡迪看望上海代表
(200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