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书画传统,直至近代,师承和家传依然是书画承传的主要途径。如今,中国画坛有这样一个颇受关注的绘画世家,他们体现了一家三代鲜明有序的时代特质,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每位艺术家都是在汲取传统艺术养料的同时,又都结出了独异于众的艺术成果。
一、
古笔醇厚 新意萌生
——满载生活旨趣的刘同丰山水画浅论
当代著名大写意山水画家刘德舟的父亲,刘同丰是位传统功力深厚的已故著名画家。其画作从早期的古韵厚朴、敦雅素儒之风,到后期转为
“中国画写生”新风,
彼时,适逢近现代向建国初期艺术大转变的时期。这种画风紧跟时代,即便在时过境迁的当下,依然可从其画作鲜活生动的细节描绘中,领略到刘同丰入古极深的绘画艺术所饱含着的浓厚生活气息。从其有时代精神指向的山水画创作,到表现乡村生活景象的田园山水问世,刘同丰先生在他的历史阶段中,每一步的探索,基于质朴,成果丰盈宽阔,历经岁月的洗礼,仍能焕发璀璨的光彩。他遵循着一种从现实挖掘新意的创作之道,将传统的山水审美观,进一步向现实生活拉近,沿着他亲历的名胜及城、郊风景,探求对新生活无限期盼的表达路径,是一条从传统思维上、精神上继承并萌生蜕变的发展之路。
(刘同丰《养鸭图》作于60年代)
刘同丰先生艺术承变之道,显然和他的人生历练有关,他于
1936年考入国立北平京华艺专,1937年初于京华艺专就学期间被选入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研习班,长期研摹古画并从中获益颇丰。曾参与陈师曾等人创建的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刘同丰《五谷庆丰登》 1962创作)
刘同丰先生是当时画界很有影响力的名家吴镜汀先生的入室弟子,不单深得其恩师真传和教诲,更多在思想上受到吴先生的影响,崇尚清初
“四王”之一王石谷,取宋、元众名家古法精粹,注重师法自然,追求将技法扎根于广袤的生活图景。如他的《南口虎峪村秋日放牧》《养猪积肥》《人勤春早》等作品,都是反映新中国农村景象,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怀,也使他成为当时现实主义创作的典型画家代表之一。刘同丰先生在他这一系列的田园山水作品中,完整地映射出了真实的生活观念
和人生场景,以及发自灵魂的艺术表现力,从古笔新意中迸发出星火般的灼灼热力,为
20世纪中国美术精神的传承发展画出了醇厚坚实的一笔。
(刘同丰《谷浪金秋》作于60年代)
二、大道炼简 心墨独造
——著名画家刘德舟先生独创水墨风格之思想体系
刘德舟先生水墨艺术的演变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洞悉中国当代山水画创新现象极为深层的一面。从写意向大写意的中国绘画理念发展这一方向上看,刘德舟受明末八大山人、晚清吴昌硕等影响尤甚,其山水画根植于古代革新一系的绘画精神。他性情谦和,却在艺术主张上特立独行,倔强彻骨,他自幼家学深厚,得益于众多名家师长的熏陶和指引,能于广纳恳学和吸收世界艺术的同时,坚定于纯粹的自我视角与表现。承古开今的他,用笔大胆,作品意味蕴藉。他善于在宣纸上挑战黑白尺度与造型观念所能抵达的极限,在其沉稳、平静的浓墨中,往往蓄积着汪洋恣肆的雄强气度。刘德舟的大写意山水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种
“横亘千古,绵延
无穷
”的力量和厚重感,及种种神秘莫测的联想,
其以书入画的高质量线条锻造,给人以入目不忘、直抵内心的震撼力。
(刘德舟《雪》2007年作)
滴墨,是刘德舟画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奇妙的是,这些墨点的意味似乎难以界定,它们在形象轮廓、符号象征、空间构成、情感宣泄、哲理寓意,又或是在出其不意、机缘偶得之间混叠、游移,完全由艺术家本人娴熟精确地置入到画面中。造成的墨点或大小、疏密,或浓淡、错落,恰到好处地占据了画中富有生命能量的角色,形成了刘德舟的一种独特手法,也是其重感悟精提炼的极简大写意画风中的一处心灵独造。
(刘德舟《玄》 9Ox97cm2009年作)
刘德舟先生的水墨山水不仅在艺术面貌上让人耳目一新,且含有大道至简的传统哲学思想,颇具写画融通之意境。经他简化至极的自然物象,直触心源深处。他所执着追求的艺术高度和心灵纯度,在其开创的水墨语言体系中,多表现为悟本沉思,发人深省,且画中线条走向越是凝炼于简,越是有让人压制不住的内心澎湃,那是种在寒冰中亦可燃尽一切的激情。那些在黑与白之间变幻莫测的意象群落,各有乾坤,造化玄机。那些高度提炼的山形水貌,与滴墨组成了难以割裂的浩瀚世界,有别于以往任何的写意态势,属刘德舟先生别具个性的艺术观数十年深耕细作使然,也恰是一种宏观与微观在其思绪中的某一点平衡相交所碰撞出的意象表现。
(刘德舟《忆1987》9Ox97cm2009年)
我们迄今所能了解到的刘德舟大写意山水画样貌,大抵成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中国画坛历经多次艺术变革的岁月里,刘德舟持之以恒地专注在其大写意的探究,及其自身艺术本质和潜能的深挖中。同时我们也确信,刘德舟先生以匠心淬炼出的艺术语言能够缔造一个变化不居的水墨体系,真正抵达他所追求的无尽之境,成为一位中国大写意画当之无愧的灵魂画者。
(刘德舟《高山屏障》2005年)
三、
工写百花 典雅梦幻
——赏鉴著名花鸟画家杨瑞芬妙想丰富的审美创造
杨瑞芬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是位在该领域拥有广泛影响和创作参鉴价值的花鸟画创作名家。其花卉题材涉猎之广,吸引了更多观众通过百花了解到这位
“春天的画家”。其众多作品在被大众认可的同时,也显露出杨瑞芬花鸟画
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指向,更使她成为中国当代最受瞩目的花鸟画家之一,可谓当代德艺双馨的才女型艺术家。
(杨瑞芬《春天日子里》134x195cm1989年)
杨瑞芬花鸟画之美,令人过目难忘,其让人赏心悦目的多姿多彩之造型艺术,常被世人给予典雅、壮丽、梦幻、质朴
……等诸多赞赏,她作品的雅俗共赏,真正是艳
而不俗,工而不匠。因其早年工笔、写意双修的师承经历,为她将写意手法融入到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探索及创举之中提供了先决条件。杨瑞芬女士杰出的艺术天赋及创造力,仅从她的写意兰花作品中就能略窥一斑。杨瑞芬写意兰花以现代流行的热带兰花为主,在无前人可参照的境况中,她果敢立新,摸索出自成一格的画法,其作品精于摹写花容轻盈稚巧之态,贵在行笔苍劲舒展,是写意花鸟画中难得一见的特色佳品。
(杨瑞芬《月季》192x180cm-1994-年)
杨瑞芬卓越的艺术感染力,脱离不开她杰出的色彩天分。她继其恩师田世光先生风采,甚可上溯至于非闇一脉,乃是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集传统精华进而发扬光大最具影响力的一脉。而杨瑞芬在设色方式上,又进一步融合了西方及日本等域外绘画色彩,产生了专适于她自己的不拘一格之染制技法,并使她在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发展中位居重要地位。《京城春色》《月季》《炮竹花》等都是其极致浓厚壮丽的重彩作品。另一方面,杨瑞芬与生俱来的色彩直觉和美感,让她的设色细腻微妙又大胆泼辣,加之她擅于以写意瞬息万变的特质来实现工笔的灵活手法,如《高歌》《春天的日子里》《郁金香》等诸多杨瑞芬这类作品中变化多端的色彩,均极难被复现,这也促成她作品少有重复,以及其乐此不疲于色彩上
“意外惊喜”的创作模式,带给观众的则是极高的艺术品位及鉴赏趣味。
(杨瑞芬《丽人》70x84cm1998年)
而奠定杨瑞芬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革新派代表基础的,一是,她将泼墨、揉纸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拓展了接染、肌理等多样具有学术性的花鸟画技法;二是,她在造型上的梦幻写实风格。杨瑞芬女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活跃于画坛,在海内外造成了较大影响。其艺术风格在业界拥有
“
工笔大写意
”
、
“妙想丰富”、“寄意花魂鸟魄”、“雅丽而质朴”
、
“一花独秀”、“
春之舞者
”
等称谓及赞誉。其中,她
“拟态”
花卉的造型风格,有被分析为象征性现实主义,我以为称其
“梦幻写实”更贴切。
(杨瑞芬《京城春色》系列之冰清玉洁 2001年)
譬如《春天的日子里》《争春》《幸运女神》等,杨瑞芬这类富
含神韵的夸张变形作品,源自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梦幻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并以酷似写实的面貌呈现于画面中。明末陈老莲的花卉已见夸张变形及装饰意味,而到杨瑞芬的花卉的拟人化变形,甚至是含有差分及局部重构的,可谓在传统花鸟画境及创造维度上跨出了符合时代共性及艺术家个性的一步。
(杨瑞芬《兰韵》2019年)
四、多元融汇 水墨拥今
——观青年画家刘燕的艺术蜕变之道
当代青年画家刘燕生于国画世家,并未拘泥于单一的绘画领域。她从油画、雕塑、影视、动画等多元经历中,扩展了自身维度,并以其独特的体育人物水墨画迅捷脱颖而出。刘燕的日渐崛起为人们展露了她珍惜传承、勇于创新的
80后
水墨画家特质及文化主张。
(刘燕《小天鹅》45x68cm2017年)
刘燕近年以体育题材系列写意国画作品步入画坛,并快速形成影响。其充满创意的前瞻构思及多手段融合为一的生动造型艺术,受到诸多前辈及名家的肯定与褒扬,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刘燕已立于当代新锐画家中,表现出她卓越的潜力及非凡的艺术才华。
(刘燕《马球》39,5x79,5cm 2016年)
刘燕曾就读于央美附中,专业、系统地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导演专业,开启了她多元化艺术发展的道路。这让她拥有更宽广的艺术视野,和灵活变换的艺术视角。从刘燕的水墨画中,可以看到她极擅长捕捉对象瞬间的动态;她画的人物姿态,透着动画语言的影子及她对时间视觉的立体感受;她的笔墨中,含有东、西方观念融合的因素,更在隐约间滋长出其父刘德舟先生大写意运笔的艺术风范;她所画的形象,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流露出的审美取向,也是一种当下与传统的混合体;她关注的以体育为主及其他各类题材,都与现今人们周身及移动信息生活相贴近。她在富含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水墨画表现中,实现了写实动态与水墨意蕴的巧妙融合,以精湛的造型能力,藉一气呵成的写意手法绘制出生动传神的心中物像。
(刘燕《马术》68x68cm 2016年)
刘燕所探索的各个新颖的题材及形式,在中国画发展的全景中,属难度较高的一支,这更凸显了她出众的才气和闯劲。她运动题材的每一幅作品,如《足球》《马球》《排球》、《冰球》《速滑》《游泳》《拳击》等,皆以一种轻松随感的记录风格呈现,当这些自由纯粹的水
墨表达,联合在一条连贯的视线中时,所传达的意味和艺术活力,势将成倍递增,这种积累的爆发,必然再度激发出更加令人期待的新的艺术指向……
(刘燕《足球》2015年)
刘同丰、刘德舟、杨瑞芬、刘燕祖孙三代分别以各自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诠释了中国画近百年发展进程中,不忘初心,直指未来,追求技艺、精神与信念不断升华的一脉新时代传承者现象。
(本文作者系著名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
编 者 按
《众山评论》 是众山红文化传媒近年倾力打造的一档美术评论专栏,由著名美术评论家刘远江先生担纲专栏主笔,致力于经营业界值得信赖的价值参鉴平台。正因如此,《众山评论》一经推出便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迄今已着力推出
霍春阳
、徐里、
田黎明、
姚治华、
郜宗远、
张仁芝、孔紫、王阔海、于永茂、巴秋、田黎明、陈醉、
邱笑秋、
刘克宁、马海方、王家训、穆家善、孟庆占、黄天虎、卢禹舜、
张志民
、和爱君、格拉仁波切、田茂怀、北海、
郑东伟
、
周武发、
姜耀南、演旭、王光远、阿里雷公、李毅、蒋明、王佩伟、张国锐等众多当代美术名家。未来,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助力中国当代文艺事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期待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与我们通力合作,勠力前行。
13552650673
咨询热线:
1565241146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