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 环境

科研环境是影响 科技人员 从事科研活动各种直接、间接因素的统称。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其创造活力,对于推动 科技进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研环境基本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并得到了国家相关 科技管理 部门的高度重视。

科研人员 评价

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近三成科研人员感觉经费充足、任务饱满。调研发现,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基础条件改善明显,其中65%认为所在机构科研基础条件处于国内中等及中等偏 上水平 ,10%认为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仅有略高于20%的人员认为所在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科研合作和专业化分工程度明显加强,科研人员总体认可 团队合作 规范。科研人员对所在单位科研 管理能力 给予积极评价,对职业发展空间持乐观态度。

科研人员 探索未来

青年科研人员应该富有探索未来科学的精神,因而,必须知道热点问题不一定是未来科学的方向,而有很多未来科学的方向完全是 冷门 问题。当然很多科研人员也意识到了这样做科研对学科发展的危害。因而,青年科研人员不能简单地玩弄“ 影响因子 数据”,而应该立足自身的研究领域,思考领域中值得探索的未来 科学问题 ,做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人。

科研人员 积极创新

很多人觉得青年科研人员没有大的团队,因而没有办法做出特别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其实不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大量的研究表明,真正能够做出颠覆式创新性工作的团队往往是小的科研团队,而那些大的团队一般只是做“按部就班”的工作。也因此,在青年科研人员团队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或许能真正做出颠覆式创新性的工作。
我国科研人员在 西藏 自治区 波密县 发现一个 兰科 石豆兰属 新种,将其命名为“ 雅鲁藏布江石豆兰 ”。 中国 重庆大学 科研人员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新方法在实验室高效合成了一种具显著抗菌活性的物质,其 抗菌活性 优于现有的多种抗生素,有潜力开发成新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