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到
2020年底,完善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政策体系,形成具有先行示范作用的案例和经验。到2022年底,列入省级试点的未来社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舒适美观的公共文化空间,探索形成服务规范、活动丰富、便捷高效的运行模式,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样本。
2.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彰显特色。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和特色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社区文化活动,营造社区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和交往交融交心的公文文化场所。
二是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整合未来社区内公共文化、社会教育、党群服务、体育健身、全域旅游等各类资源,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构建集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于一体,
“场景混合”“跨界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
三是因地制宜,社会参与。结合各地实际,一区一策,以面积不少、功能不缺、服务不减为前提,实现公共文化空间一网多点,全面覆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探索形成社区居民、第三方组织和产业联盟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3.未来社区需要建设哪些公共文化空间?
未来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并与周边区域性公共设施整体布局相衔接。室内空间按
“标准+订制”的方式进行。基本功能包括公共阅读、培训讲座、文艺排练、文化交流、运动健身、文化展陈(展览展示)等,设置阅览室、培训室、书画室、健身室和展示厅、多功能厅等基本场所。条件允许的社区,可以扩展配置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非遗客厅、敬老互助、四点半课堂、党群服务、数字体验等个性化功能。室外空间按照“整个未来社区就是一个文化公园”要求,以中心公园、口袋公园、屋顶花园、庭院游园、空中花园等多元化的社区公园为主体,打造“无处不在”的室外公共文化空间。通过系统性设置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儿童游乐场、运动场地等场所设施,以及社区雕塑、建筑物墙饰等景观小品,打造有辨识度的社区文化地景,彰显未来社区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个性。
4.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在建设规模上有什么要求?
根据未来社区人口数量和结构,按照室内不少于
1000
平方米
/
万人(最低不少于
1000
平方米)、室外不少于
3000
平方米
/
万人的规模,设置公共文化空间。鼓励未来社区集中建设具有社区标志性的一站式室内公共文化空间。条件受限的未来社区,可根据居民分布特点、文化需求等因素,依托其他功能建筑,因地制宜地设置分散式室内公共文化空间,实行统一标识多个主题(如公共阅读、培训讲座、社区议事等),单处建筑面积不得少于
200
平方米。充分挖掘建筑架空层、风雨连廊、庭院等空间资源,拓展延伸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
5.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定?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统筹、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管理和运行。一是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合作一批等方式,把符合条件的私营公共空间吸纳进来,按照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要求加以改造提升;同时激活小区商铺、中心商圈、休闲公园、开放空间、建筑架空层等已有资源,不断拓展公共文化空间的范围。二是鼓励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采取委托管理、连锁经营、合作运营等方式运维,提高使用效能。三是创新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空间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社区居民共谋共建共享公共文化空间,真正成为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6.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什么举措?
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通过认真分析城市历史脉络、社区文化肌理和社区居民构成及需求,从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精神实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文化要素分析和当代价值提炼,形成能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和体验到的文化元素及内容。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把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以邻里公约、社区博物馆、文化体验点、社区微景观等形式展示出来,成为社区居民浸润地方文化、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平台。
6.未来社区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上有什么考虑?
依托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整合浙江智慧文化云各类在线资源,搭建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线上数字内容库,加快我省优质文化资源在未来社区落地。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物联网、语音交互、视觉传导等新技术,推进公共文化空间智能化管理,优先推广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应用,提高公共文化空间使用效能和体验满意度。
7.未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现有体系如何实现对接?
高标准建设公共阅读空间,藏书总量不少于
15000册,与区、县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并实现阅读资源与阅读活动下沉;鼓励建设社区“无人值守”图书馆,配备自助借还设施,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区、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要通过建设分馆和专家工作站等方式,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到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开展文艺辅导、培训、讲座等活动,确保未来社区每周活动不少于1次。鼓励省、市两级优质公共资源下沉未来社区。
8.如何保障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建设?
一是
组建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专家组,负责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顶层制度设计,定点定人定期指导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二是
开展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制约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
将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作为重点内容,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申报和其他要素保障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认定达标的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并适当向加快发展地区倾斜。自
2020
年起,全省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各市及试点所在地的县、区、市按不小于
1:1
配套专项资金。
四是
研究制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的管理运行体制。
解读机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解读人:仲建忠
联系方式:
0571-85211727
【关闭窗口】